壹、互聯網巨頭強勢進入菜市場,這簡直是?流氓?像阿裏巴巴、美團、拼多多、蘇寧、滴滴這樣的互聯網巨頭,資金雄厚,大數據海量,算法極其先進。按理說,壹點蘿蔔壹點白菜根本入不了他們的眼。
但是他們看到了?購物?這種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想通過買菜來搶奪和綁定用戶,以求更大的發展。於是,他們放下身段,主動向菜市場的小攤販砸錢?同臺競技。
這場重量級的戰鬥明顯不同,小交易者沒有勝算。如果妳賣土豆2.5元/斤,那麽社區團購就賣0.5元/斤,同樣的商品價格會低5倍。妳想買哪壹個?只要是正常人,肯定會選擇0.5元/斤的土豆。
像阿裏巴巴、美團、拼多多這樣的行業巨頭,他們花幾個月的時間和妳打價格戰,他們自己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小商販已經連續幾個月虧損,租不起,浪費人力,貨物積壓,無異於拼了老命。
所以,互聯網巨頭跟小菜農搶地盤是流氓式的勝利。
第二,互聯網巨頭壟斷菜市場。它真的能壹直進行打折嗎?別做夢了!很多人看到互聯網巨頭的階段性勝利可能會感慨:這就是科技的力量,這就是新事物對舊事物的沖擊。它簡化了流程,降低了價格,提高了服務質量,必然會顛覆傳統菜市場。
拜托,想想互聯網巨頭進軍生鮮電商領域。真的是為了慈善嗎?他們會不擇手段和菜販競爭,好嗎?商人逐利,利為第壹?。
互聯網巨頭完全占領生鮮市場後,肯定不會虧本賣菜,肯定會揮壹揮鐮刀,把之前補貼的錢翻倍。畢竟小商販消失後,他們才是唯壹的霸主。價格怎麽定,不是他們說了算嗎?如果妳不想買,其他地方都沒有賣,所以妳得付錢。
這不是我胡亂猜測,而是有各種實踐理論和案例可供參考。
想想大數據的精準分析。知道妳的詳細信息後,它不僅能為妳提供精準的服務,還能精準的為妳進行?殺了他們?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屢見不鮮。
壹開始我們去旅遊的線上租車和酒店,在家訂的外賣,都是各種補貼。新用戶點了20多元的外賣,第壹單只用了0.01元,基本和免費送的壹樣。當時我們覺得挺劃算的,時代變化這麽好,便宜,方便,舒服。
但市場成熟後,外賣食品價格回歸了應有的價位,餐盒費、配送費仍在上漲,衛生問題不斷出現,隱藏的殺熟行為逐漸暴露。
順便問壹下,誰能做這個?顛覆?保持100%的信任和支持?
三、電商巨頭的行為涉嫌觸碰?反壟斷法另外,社區團體買的很多商品不僅低於市場價,甚至低於出廠價和成本價。這種大規模削減補貼的行為涉嫌違反《價格法》第14條和《反壟斷法》第17條:
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從事下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 (壹)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價購買商品;(二)無正當理由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
商人賺錢可以很殘忍很冷酷,但法律不是冰冷的,它是保護弱者的有溫度的武器。壹定程度上約束了行業巨頭的行為,給了大家壹個相對公平的環境。
除了法律,還有華海順達和衛龍(生產辣條的那家)兩家供應商,公開宣布切斷社區團購的貨源,以示對社區團購平臺的反對。
如果各大互聯網巨頭繼續瘋狂燒錢搞補貼,擾亂市場秩序急功近利,那麽會有更多供應商宣布斷供,後續還會有新的反對措施。
最後,社區團購平臺本來是個好東西,可以方便市民日常購物,但它篡奪了主人的角色後,壹切都變了。希望那些互聯網巨頭以後多做些科技創新,不要再害中小廠商的飯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