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秦始皇很熟悉,但對他的評價卻大相徑庭。有人稱贊他是“千古壹帝”,也有人罵他是“暴君”。作為同壹個人,他們做什麽壹般都很清楚。為什麽評價差別這麽大?這主要是因為評價的標準和方法不同。
我們不妨簡單看壹下秦王嬴政(秦始皇)的主要歷史活動:公元前221年,他率百萬大軍,成就了“四海壹地”的大業;還派兵去南開靈渠攻打越人。北築長城,討伐匈奴,建立中國歷史上疆域空前的統壹多民族國家;他采取了皇帝制度、三公九臣制度、郡縣制等壹系列措施;他實行統壹貨幣,統壹計量,統壹書寫;他以法家學說作為治國的指導思想,制定頒布了秦律,規定以法為師,以吏為師;他下令焚書坑儒;在他統治期間,懲罰嚴厲,徭役眾多,賦稅沈重。
這是秦始皇。毫無疑問,人們很容易找到肯定或否定的理由:崇拜者專註於他的統壹大業,指責者抓住他的暴政。但問題是,歷史上皇帝的功過往往是掛鉤的,並不是那麽容易對半切開的。秦始皇就是壹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比如,為了完成統壹大業,秦國打了十年仗,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生命在戰爭中滅亡,但統壹戰爭確實推動了歷史的進步;又如焚書坑儒,大多遭到後人的嚴厲譴責;但平心而論,秦始皇主觀上也可能有維護中央權威和國家統壹的願望。
顯然,要正確評價壹個歷史人物,更好的方法不是簡單地對他所做的某件事是“功德”還是“過分”作出道德判斷,不是只著眼於他所做的事,而是把這些事和這個人物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看這個人物的歷史活動是否有利於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進而作出具體的判斷。從這個角度來說,秦始皇可以算是為中國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千古壹帝”,雖然有很多值得指責和批判的地方。
當然,中國古代也有很多這樣的皇帝,比如漢武帝、唐太宗、忽必烈、康熙皇帝,都可以用上面的方法來評價。
現代評價秦始皇新中國成立後,秦始皇再次引起人們的關註。毛澤東表達了他的意見。他說:“秦始皇作為壹個歷史人物,應該分為兩部分。秦始皇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進步作用是應該肯定的,但統壹六國後,他失去了進取的壹面,躊躇滿誌,縱情享樂,求仙修宮,殘酷欺壓百姓,四處遊蕩,消磨時間,十分無聊。」
此後,許多歷史學家研究秦始皇。呂振羽認為,秦始皇把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推向了壹個新的階段,但他的統治“以急政暴虐為特征”。田長武、安、等。相信秦始皇既是有貢獻的政治家,又是暴君。
評價秦始皇:如何評價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封建皇帝?自秦亡,至今仍是壹個有爭議的問題。有人稱贊他是“千古壹帝”(李治《藏書卷二目錄》);有人說秦始皇“雖為四,六五帝,不及龍”(章太炎《秦征紀》);有人盛贊秦始皇的統壹事業:“秦是掃六合之主,欲見之!”(李梓《秦王掃六合》)他們都高度評價秦始皇的功績,肯定他在歷史上的作用。他是壹個偉大的歷史人物。還有人詛咒秦始皇“貪大求全”、“以暴政為天下之始”(賈誼《秦新著》);“始皇帝暴虐,直至其子死”(《貞觀顯貴》卷八);“始皇帝剛毅果斷,樂於以罰代殺為要挾。他是個專職獄卒,還算幸運,在家無聊又無聊”(引自陳《國史舊聞》)。他們都痛斥秦始皇統治的殘酷,是暴君。這些觀點都有壹定的道理,但由於評論者的立場和出發點不同,也有片面性。
要歷史地看問題,就是把秦始皇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分析他的功過,研究他的功過。研究秦始皇所處的歷史環境,既要關註戰國末期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又要特別關註建國以來秦形成的歷史特點及其對秦始皇的影響。這後壹點,在迄今為止對秦始皇的評價中,被大多數人忽略了。當我們系統研究秦代歷史,進而評價秦始皇時,有望避免過去的片面性,得出更符合歷史現實的結論。
按照這個觀察,應該說秦始皇是壹個為中國歷史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傑出歷史人物,同時也是壹個殘暴的暴君。他的功績是主要方面,但掩蓋不了他的罪惡;他的罪過很深,但這不應該抹殺他的偉大歷史功績。
秦始皇最重要的歷史功績是完成了統壹大業,建立了歷史上第壹個封建中央集權國家。
當然,秦的統壹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客觀形勢為統壹創造了條件。秦始皇在統壹果實成熟時來到果園。但這種歷史必然性並不意味著個人的作用無足輕重。為什麽統壹是由秦國實現的?為什麽要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統壹?在這些方面,顯示了秦始皇的個人作用。
秦始皇對統壹的貢獻,除了做出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決策外,還在於善用人,勇於亡羊補牢。有評論家稱贊秦始皇的“軍事指揮能力”,這種評價依據不多。與他的前輩如秦穆公、秦武公等君主相比,秦始皇幾乎從來沒有直接指揮過戰爭;但秦始皇取得了比他的前輩們更輝煌的成就,除了歷史造成的運氣之外,主要是因為他善於用人,勇於變革。在中國統壹前夕,秦國聚集了中國幾乎所有壹流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有王健、王本、廖偉、李斯、姚佳、敦偉等。大部分不是秦國人,但都在為秦國打拼。戰勝敵人的壹切軍事進攻和政治戰略計劃,都是由他們制定和實現的。秦始皇的作用就是要善於發揮他們的作用,聽從他們的勸告,勇於糾錯。比如楚國被滅,就開始誤用李信。失敗後,他馬上改弦更張,邀請王建出征,把全國的兵都交付給王建。結果他贏了。這種情況,如果和不信李牧,齊信讒言,導致亡國的情況相比,可以看出秦始皇作為君主,善於用人,勇於亡羊補牢,對歷史發展的影響是很大的。
秦始皇的貢獻還在於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基礎。秦統壹後實行的壹些政策措施,不僅影響了此後兩千年的封建社會,也影響到了現在,比如文字的統壹。秦始皇采取的統壹措施和制度是對當時歷史發展的大膽創新。他不僅改變了割據政權的政治文化,而且使封建社會經濟順利發展。而且在很多方面改變了秦國固有的歷史傳統。例如,秦國壹直被中原國家視為西方的落後地區,秦孝公也為此而困擾。秦國勢力雖在趙王之後進入中原,但主要統治區和根據地仍未出關。到了秦始皇時期,其疆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面對這種情況,秦始皇在秦國制度的基礎上創造了各種制度,但他並不囿於秦國固有的制度和傳統,可見他的政治眼光是深遠的。秦朝制定的制度,大部分都是後來繼承下來的,可以證明這些制度和措施是適應當時的歷史情況的。創造這些制度的秦始皇,如果他的政治視野沒有超越秦國在西部邊疆的局限,是做不到這壹點的。/question/2241932.html
評論秦始皇/tve wett/tve vett/article/523 . html
毛澤東評論秦始皇/showweb/0/1028377.aspx
評價秦始皇/ask/q.asp?qid=77631
評秦始皇(轉)/f?kz=129705624
重評秦始皇/博客/靜態/2493455320077159154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