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經濟全球化的加強,財務信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自20世紀90年代初上海和深圳股票市場建立以來,隨著股票市場的發展,財務欺詐日益增多。這些公司的財務信息失真不僅嚴重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損害了公眾利益,而且阻礙了和諧社會和誠信社會的建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高會計公信力,培育會計誠信,規範會計職業道德,提高財務信息質量,在新形勢下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在深入分析會計誠信缺失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提高企業會計誠信的措施,希望能為解決這壹問題提供壹些新思路。
關鍵詞:會計誠信,財務舞弊,誠信危機
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造假和會計舞弊現象變得十分突出,會計誠信問題成為人們關註的焦點,並演變成壹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誠信缺失的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壹直普遍存在,從中國的瓊民源、銀廣沙、藍田到美國的安然、世通,都因財務造假的曝光而陷入經營困境。會計誠信的缺失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破壞了社會經濟秩序,阻礙了經濟的健康發展。加快會計誠信體系建設,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已成為世界各國亟待解決的重大社會問題。
壹,我國會計誠信的現狀
在中國,自20世紀90年代初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以來,中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發展迅速。與此同時,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也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然而,我國信息披露的現狀卻不容樂觀。自兩個證券交易所成立以來,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行為從未停止過。金融詐騙案件大同小異,都是利用虛假會計信息為個人或小團體謀取私利,不僅使銀行遭受不良貸款損失,也使投資者遭受投資損失,嚴重威脅經濟的穩定發展。其具體表現可以概括如下:
1.會計工作混亂,會計基礎不規範。
主要表現是沒有按照標準作業程序進行核算;無視國家財經法規,不按財務制度反映和監督企業的經營活動,盲目服從單位領導。
2.會計信息嚴重失真,會計核算不真實、不完整。
主要表現為隱瞞收入、亂攤成本費用、編造虛假財務報表、使用虛假增值稅專用發票等。,導致會計核算不真實、不完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3.會計人員職業道德低下,隨意弄虛作假。
主要表現在:部分會計人員不求上進,缺乏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工作主觀隨意,不嚴格按制度辦理經濟業務,盲目服從上級命令,不能按會計要求反映和監督企業日常經濟活動,也違反了會計職業道德中誠實守信、客觀公正、恪守準則的規定。
二,會計誠信問題的成因
1.會計人員不是獨立的。
根據《會計法》的規定,中國會計人員實際上具有雙重身份。他們不僅要維護企業的利益,還要代表國家和投資者監督企業的財務收支。但在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在企業,能否長期在企業工作,除了自身因素外,主要取決於企業負責人。會計人員的工資、獎金、福利應由公司經理和其他負責人決定,會計人員的任免、調動、解聘或辭退等重大人事問題也掌握在這些人手中。在這種現實中,會計人員的日常工作只能對企業和管理者負責,按照企業的意誌進行核算。
2.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會計行為缺乏透明度。
有些企業雖然建立了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但只是流於形式而不能真正執行,無法發揮內部控制的監督作用。而且隨著經濟業務量的增加,會計造假的形式更加多樣化和復雜化,會計造假的手段更加隱蔽。如果不能建立有效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防止舞弊就成了壹句廢話。
3.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意識淡薄。
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意識淡薄,容易受到外部經濟利益的誘惑,做出壹系列違反會計準則的行為。比如上市公司的會計人員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故意混淆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將收益性支出歸為資本性支出,或者在公司管理層的壓力下故意虛增成本、減少利潤,以達到逃稅的目的。
4.執法不嚴,懲罰力度不強,導致會計失信現象頻發。
現有的法律法規雖然為部分失信行為提供了處罰依據,但並不能涵蓋所有的失信行為,使得信用活動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持。按照現行的法律法規,上市公司如果造假,往往會受到行政處分或罰款的處罰,極少數人受到刑事處罰。而且罰款的金額與真正的‘大股東’所謀取的非法利益相比,也只有九牛壹分,起不到打擊和警示的作用。
三,提高企業會計誠信的措施
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須運用各種手段對會計誠信缺失進行控制,才能達到目的。
1.加強單位內部審計,防止會計造假。
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系統的補充監督機制,對防範會計舞弊具有重要意義。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內部經濟的監督機構,應當從獨立、客觀的角度論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適用性、可操作性和運行結果,揭示和評價職能部門的運行效率和工作績效,發現和反映內部控制制度的漏洞、盲點和盲點,進而及時、客觀地識別企業控制環境和會計制度是否正常運行,以保護企業資產安全,更有效地檢查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並通過對單位最高管理層的反饋,幫助決策者發現內部控制和企業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向企業管理者提出建議,幫助遏制舞弊。
2.提高會計透明度,消除信息不對稱。
現代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必然導致財務報告的提供者和使用者對財務信息理解的不對稱。處於信息不利地位的外部使用者極有可能被誤導,尤其是投資者甚至可能對資本市場產生不信任,從而影響投資的積極性。因此,提高會計信息透明度成為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而會計準則作為防止虛假財務報告發生和市場經濟衰退的法律和制度安排,對於滿足投資者獲取投資所需的會計信息,維護我國資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至關重要。因此,應該改進會計準則。
3.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教育。
市場經濟要求構建以誠信為宗旨的職業道德秩序,使職業道德增進社會整體利益,有利於理性自律的利益相關者的逐利活動而不是簡單的限制。因此,在我國當前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重要時期,我們應該而且必須大力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教育,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重塑誠信觀念,建立保證企業良性運行的道德約束,使會計人員的行為符合社會公認的會計準則和會計職業道德的要求。加強自身誠信觀念的培養,樹立良好的誠信道德觀念,認識到誠信和職業道德是生存和發展的根本,並在工作實踐中轉化為自覺行為。
4.通過立法,加大處罰力度。
中國的執法不僅經常受到舊觀念的影響,還受到地方勢力和行政權力的幹擾。由於檢查和懲罰力度不夠,許多虛假會計信息沒有完全暴露出來。在中國股市,只要繳納罰款,欺詐就可以壹筆勾銷。與較小的處罰相比,企業的巨額利潤更具吸引力。因此,有關部門應該加大處罰力度。如果發現會計造假且數額較大,可以強制破產清算。這樣那些想冒險的企業多少會約束壹下自己的行為。
5.培育行業誠信文化,建立社會教育體系。
市場經濟本質上也是誠信經濟,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需要全社會的誠信來保障。因此,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大力培育會計誠信文化,積極營造有利於行業誠信建設的社會氛圍,是當前會計行業的壹項重要任務。在這項工作中,會計學會可以開展壹些有利於培養會計行業誠信的活動,表彰先進分子,組織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考核和考試,對會計人員的道德行為進行評價和打分,將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註冊和年檢與會計職業道德的考試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營造出大家遵守職業道德的良好氛圍,才有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和騰飛。此外,還應在社會上大力提倡誠信,將誠信作為壹門學科納入教材,進行廣泛的教育,讓每壹個社會成員形成根深蒂固的意識,真正明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害人”。
參考資料:
【1】周波。關於消除會計職業誠信危機的思考?科技信息,2010(21)
[2]趙文靜。會計誠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經濟學家,2010(11)
[3]曾光偉。誠信是會計工作的生命線?現代會計,200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