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要善於發現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問題,找出根源。
入伍後,新戰士容易產生心理不適,如抑郁、孤獨、想家等。,由於他們所處的環境、身份、責任和人際關系的變化,以及軍規和艱苦訓練的約束。當這些心理不適發展到壹定程度,就會采取過激行為,比如:暫時想不開,擅自離開部隊等。這些問題的出現既有主客觀因素,也有社會和家庭原因,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壹)從新軍人自身來看
1,被迫參軍,思想上抵觸部隊。有些年輕人自己也不是很願意當兵,因為父母和社會的壓力才來部隊。這些人參軍後,壹旦不能適應部隊緊張的生活或者遭遇挫折,思想就會動搖。
2.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由於入伍前的生活習慣、社會閱歷和家庭條件,大部分新戰士嚴重怕苦怕累。因為入伍前在當地過著自由自在、舒適愉快的生活,入伍後無法適應部隊的紀律、高強度的訓練和緊張的生活,加上壹些外界因素的影響。經過壹段時間的部隊生活,我開始在思想上“滑坡”,開始害怕訓練,討厭訓練,出現了“腳痛”“頭疼”等現象,紛紛逃避訓練。
3.參軍動機不純,個人願望沒有實現,信心喪失。每個人參軍都有自己的美好願望。大多數農村軍人參軍時想學點技能,退伍後想致富;非農戶口軍人想通過當兵回去找更好的工作。壹旦這些個人意願得不到實現,壹些軍人就會心灰意冷,頭腦僵化,再加上心胸狹隘,產生擅自離開部隊的思想和行為。
4.我想念我的家人。入伍前,現在的新戰士深受父母寵愛,整天過著“口對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入伍前,他們在家裏談過對象。到了部隊,他們失去了父母的寵愛和與對象的交流,就會產生思鄉之情。久而久之,他們無心學習訓練,思想上開始“崩潰”。
(2)從部隊角度。
1.思想教育不夠深入細致。雖然新訓時壹般會安排奉獻警營教育、入伍動機教育、消防隊優秀傳統教育,但教育形式往往是念壹段,照著劇本考,形式上枯燥,難以取得實效。此外,談心活動開展不廣泛,對新戰士的真實想法了解不夠,難以正確掌握戰士的思想狀況。因此,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
2、常規管理不落實、不到位。少數單位日常管理制度不到位,秩序不規範,管控不嚴,責任不明確,跟風不到位。無法清楚地知道士兵在做什麽,想做什麽,思想上有什麽問題,難以有效防止擅自離隊等不良現象的發生。
3.有些培訓師工作方法不當。有的領導幹部對新戰士態度不正確,工作方法簡單生硬粗暴,帶兵不文明,甚至打罵體罰,傷害了新戰士的自尊心,使他們體會不到部隊和集體的溫暖。有的領導訓練員急於求成,違反新訓法盲目增加訓練量,讓少數新戰士不堪、恐懼、難以忍受。
4.個別教官侵占新兵利益。個別戰士以不同方式侵占新戰士利益,有的以集中保管的名義把新戰士的東西占為己有;有的請新戰士請他們吃飯,或者給他們買個人用品;還有的向新戰士借錢卻不還,讓新戰士覺得很反感。軍人高大的形象也在新戰士心中蒙上了壹層陰影。
5.忽略了課余的文化生活。有的單位盲目追求訓練效果,把平時的精力都放在訓練上,對課余文化生活不夠重視。他們在周末、節假日、課余時間安排自由活動,不組織有意義的活動。他們不調整新戰士的業余生活,讓新戰士覺得警營生活單調乏味。久而久之,他們開始厭倦這種部隊生活,開始動搖思想。
第二,運用科學合理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對癥下藥
以上對新戰士思想問題的幾種原因和思想特點的分析,只有掌握了問題的成因,挖掘出與問題相連的“根源”,才能有的放矢。下面說說我們自己的措施:
(壹)紮實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夯實思想基礎。
1,正確把握新戰士思想脈搏,做好維穩工作。新戰士到隊後,要及時進行談心,建立思想檔案。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動員思想骨幹幫助做工作,觀察他們的情緒變化,發現苗頭,及時采取措施,確保新戰士的思想穩定。
2.加強正面引導,增強奉獻意識。士兵是軍隊的基礎。如何樹立官兵良好的思想覺悟,對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凝聚力、向心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基層單位要:壹是搞好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教育。宗旨教育是我軍幾十年的立身之本。要教育全體官兵如何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和生活。二是做好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壹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壹樣,思想認識、服務對象、獲取意識也會不壹樣。因此,有必要教育新戰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第三,搞好艱苦奮鬥教育,培養軍人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第四,抓好優良傳統教育。組織學習我軍的優良傳統,可以通過帶他們參觀榮譽室,向他們介紹軍隊的光榮歷史,讓他們從理論和實踐上感受到在這樣的軍隊服役是壹種榮譽,從而激發他們的使命感。
3.搞好法紀教育。通過學習和了解法律基本知識,明確規章制度是規範軍人言行的基本準則,增強守法觀念,規範言行,明確依法服兵役是每個公民的義務。擅自離開部隊是違反法律和軍紀的行為,會受到軍法的嚴懲,會讓他們不敢擅自離開部隊。
(二)做好培訓人員的管理。
1,培訓人員要細化。對於幹部,要選管理能力強、思想政治工作好的;對於班長來說,有上進心,責任心強,業務精通,組織能力強的人。
2.做好情緒準備。在培訓管理中,要因人而異。新戰士身體素質不同,組織訓練的方式方法也要相應改變。不要對個別接受速度慢,動作不協調的戰士不耐煩。要用“真心、細心、愛心、耐心”去關心、愛護、教育新戰士,讓他們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3.言語中的防刺。要求骨幹要以兄弟之情溫暖戰士,以良師素質引領戰士,戒玩世不恭刺激新兵,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幫助有缺點的新兵走出陰影。
4.工作方法中的反粗糙。因為每個戰士的身體素質和思想水平都不壹樣,工作中不能“壹鍋煮”。要講究方法,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從管理者的主觀方面找原因,在方式方法上下功夫,有效防止教官簡單粗暴的工作方法,確保新兵安全穩定。
5.杜絕打、罵、體罰新兵的現象。對待新兵,要科學帶兵,要有情帶兵,要劃清嚴格管理和簡單粗暴、敢於抓控和體罰、善於管理和變相體罰的界限。要堅持以情帶兵,切實端正對待新兵的根本態度,切忌打罵體罰;要堅持帶兵原則,註重教育引導,激發自覺性,不能簡單粗暴;必須堅持公正帶兵原則,以事實和規章制度為準繩正確處理各種問題,不厚此薄彼;要堅持從嚴領導,做到嚴與愛有機統壹,努力營造有利於新戰士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三)搞好文化體育活動
組織豐富多彩的業余文化活動,豐富新戰士的生活空間,營造留人環境,使新戰士熱愛軍隊,是重要手段。開展業余文化活動,要在“三結合”上下功夫。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對豐富新戰士的思想、規範新戰士的言行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以娛樂活動為載體,寓教於樂,精心實施德育工程。壹是開展讀書活動,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水平;二是開展“寫兵演兵”活動,發揮新戰士中“小能人”的作用,創作壹些反映身邊人和事的民間文藝節目,培養他們的國防奉獻精神和使命感;三是開展影視觀賞活動。保證新戰士每周能看1-2部電影和1-2部視頻,不斷培養道德情操。
2.娛樂與訓練相結合。要堅持訓練和娛樂相結合,把娛樂融入訓練。課後和訓練後,文藝表演的新戰士經常被要求唱歌、講故事、表演小特長等。、組織行與班之間的遊戲,積極開展長短賽、籃球、拔河比賽等文體活動,努力營造“團結、活潑、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通過健康多彩的娛樂活動,讓新戰士在緊張的訓練後充分放松,激發訓練興趣。從而大大提高了訓練質量。
3.寓教於樂。要根據新戰士文化程度較高、求知欲較強的特點,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及時幫助他們制定學習計劃,使新戰士壹入伍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樹立在部隊成長進步的信心。
三、科學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深入。
做好新戰士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從引導他們學習提高入手。在幫助新戰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上,還要紮紮實實地開展四個方面的教育活動:壹是理直氣壯地講真話。灌輸壹種“服從命令指揮”“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意識,引導士兵正確認識樹立革命人生觀的重大意義,增強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意識,懂得如何做壹名合格的士兵、如何做人的深刻道理。二是發動群眾,人人參與啟發式自我教育。請從農村入伍,有過養豬、種菜、做飯、站崗經歷的骨幹班長們講講他們的故事,講講他們是如何在黨組織的教育和不斷激勵新戰士下成長進步的。三是對照英國模式找差距。組織新戰士認真學習英雄事跡,增強當兵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四是建立軍隊、社會、家庭“三位壹體”的教育機制,增強教育的整體效果。通過教育,促進新戰士不斷成長進步,讓每壹個新戰士提高自身素質,成為對軍隊和社會有用的人才。同時,幹部班長的示範作用是日常管理中的關鍵。首先,我們必須樹立榜樣。古人雲:“其身正,不令;其體不正,雖不聽話。”作為軍人,要以身作則,處處嚴於律己,以良好的形象出現在軍人面前;二要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凡涉及士兵切身利益的事項,應充分發揚民主,平等對待士兵,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不搞私人關系,厚此薄彼,公正合理地處理事情;3.不謀私利,不謀私利。不侵占軍人的利益,不接受軍人的饋贈,不損害公共利益和個人私利,把軍隊當成自己的“家”,堅持軍人第壹,以人為本,處處為軍人著想,為軍人服務的原則。只有這樣,新戰士才能真正感受到幹部是可以信任的,以部隊為家,從而自覺服從管理和指揮。積極為軍隊做貢獻。
總之,做好新戰士的思想政治工作,防止開小差等不良現象的發生,關系到部隊的發展和穩定。方法多種多樣,但最重要的是在“嚴管厚愛”兩個字上下功夫,堅持以情帶兵,在關愛新兵的同時不放松紀律規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