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太快了,人們趕不上它。我們將繼續譜寫新的詩篇,開始新的征程。制定壹個好的計劃是提高妳工作效率的壹種方法!如何寫方案才不流於形式?以下是我的青少年社區矯正工作計劃——社區工作計劃,歡迎大家參考,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圍繞“依托壹個平臺、堅持兩個基地、抓好三項評估、聚焦四條主線”的總體思路,虹口區司法局在市司法局、市矯正辦的關心、支持和指導下,著力創新工作機制,轉變工作理念,動員各方面力量,整合資源,走出了壹條具有虹口特色的青少年社區矯正之路,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已對42名在登記社區服刑的未成年人進行了幫教工作,沒有再次犯罪。通過幫扶教育,已幫助5名學生重返校園,15人獲得計算機辦公自動化、司機、營業員、烹飪等技能證書,另有11人成功就業。
壹是依托“青少年社區矯正安置服務中心”,搭建社區矯正平臺。
青年社區矯正和安置援助及教育服務中心為在社區服刑和刑滿釋放的青年人服務。屬於公益性組織,工作經費主要來源於政府投入、社會募集和企業捐贈。在業務上接受區司法局和街道司法所的指導和監督。服務中心設有辦公室、心理咨詢工作室、誌願者之家、技能培訓室、公益勞動基地、社區壹站兩室、愛心超市等部門。服務中心的功能定位為社區矯正綜合服務平臺。所有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資源都聚集在服務中心,整合並交付給社區所有需要矯正的青少年。服務中心的運行實現了矯正效益的優化,解決了過去因缺乏統壹協調、力量分散造成的矯正資源覆蓋面有限、內耗等問題,也解決了開展幫教活動所需的經費、場地等物質保障。服務中心的運作也激活了家庭矯正力量。中心設在街道,方便了家庭全面參與矯正工作,盤活了以前已知被忽視的重要資源。
第二,以廣泛的專業為基礎,提高糾正和幫助的能力。
第壹,基於參與的廣泛性,整合幫教資源。未成年犯的矯治和幫教是壹項社會系統工程,必須動員廣泛的社會資源參與其中。司法局利用自身職能優勢,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整合資源優勢,形成矯正、幫教合力,幫助違法犯罪青少年回歸社會。整合司法資源,牽頭召開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會議,促成了《虹口區委政法委等七部門關於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實施意見》、《虹口區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流程圖》的出臺;整合政府資源,與全區教育局、高校合作,解決犯罪學生上學問題,建立犯罪青少年技能培訓基地;動員勞動局等職能部門和相關企業為最錯誤的青少年順利就業創造條件;整合社區資源,以街道建立青少年社區矯正安置幫教服務中心為平臺,充分調動青保辦、街道、家庭的力量深度參與矯正教育工作;
二是基於團隊的專業性,保證幫教力量。青少年的矯正救助需要長時間的調查,這就要求救助人員具備專業知識和工作技能。因此,擁有壹支穩定、專業的矯正隊伍是確保幫教工作有效開展的基礎。我區社工隊伍建立之初,就強調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的科學結合,要求專職社工具備相應的人文、心理、法律、教育、社會等專業知識背景。或者要有壹定年的社會工作經驗;年齡結構要求老少比例適當。我區現有矯正社工29人,其中研究生學歷1,本科學歷13,專科學歷15。有多年公安工作經驗的4人。從年齡結構來看,年齡最大的57歲,最小的22歲,平均年齡34歲。這支社工隊伍既有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幫教,又能保持相對的穩定性,保證了工作的專業性和連續性。此外,根據每位社工的背景和專業,我們還進行有針對性的交叉培訓,全面提升社工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技能。
第三,把握三個環節,確保矯正幫教效果。
首先,檢查預評估和個性化的援助和教育計劃。在正式實施矯正幫教前,服務中心對每個幫教對象進行背景評估,包括犯罪類型、犯罪情節、學歷、家庭狀況等因素。根據評估結果,因材施教,選擇合適的人員組成最佳組合的幫教小組,制定個性化矯正方案,防止千人壹面影響幫教效果。比如涉嫌搶劫的金某,當時才16歲。她早年喪母,住在叔叔家。她總覺得自己依賴別人。在成立幫教小組時,她專門安排了具有心理學知識和母親背景的女性社工,針對金特殊的家庭環境和成長背景,發揮信息溝通的優勢,站在壹個母親的立場教育和影響金,幫助她打開心扉。金某在20xx年中考中順利考入某中專。第二,註重過程評估,靈活調整方案。區檢察院等相關部門成立外部評估小組,跟蹤指導矯正幫教工作,隨時關註幫教方案的實施情況,評估實施的矯正措施對矯正對象是否有作用,壹旦方案需要改進,立即啟動調整程序,隨時對方案措施和小組成員進行調整,確保矯正幫教工作順利進行。三是實施緩沖評價,延伸糾錯工作。對已完成矯治的青少年設置了額外的緩沖期,並指派專職社工負責繼續延長跟蹤評估,主動回訪了解矯治幫扶後青少年的情況,進壹步鞏固矯治幫扶成果,延長幫扶工作,持久關愛工作。
四、圍繞四條主線,全方位糾錯幫扶。
壹是以心理健康為主線開展心理矯治。
1.定期進行心理測試,控制青少年矯正對象的心理健康狀況。矯正前進行心理傾向測試,並通過上海市愛心幫教基金會心理咨詢部進行再犯罪風險測試評估。矯正期間應進行心理健康重測,隨時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以便及時采取措施。聘請上海德瑞姆心理咨詢培訓中心和尹稚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的專業心理咨詢師定期進行心理健康講座。
2.實施個性化心理咨詢。利用SIA虹口工作站虹口區心理咨詢中心和部分街道的心理咨詢工作室,制定個性化的心理咨詢方案,對網癮、自信心不足、有家庭心理陰影的青少年進行個案化的心理矯治和咨詢。在虹口心理咨詢中心,開通了虹口“心橋”心理咨詢熱線,定期接受電話心理咨詢。
3、與市愛心基金會* * *建立《社區青少年成長手冊》。為實際居住在虹口區的20名社區服刑人員建立了《社區服刑人員青少年成長手冊》,跟蹤記錄了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既方便了社工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動態,也為心理咨詢提供了動態依據。4。建立網絡交流平臺。針對部分社區矯正青少年喜歡網上聊天、傾訴思想的特點,在日常教育中開設網上交流平臺,借助QQ、MSN等網絡交流工具,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交流。去年以來,對16人進行了初級心理測試,今年對9人進行了階段性心理測試,其中壹人測試了三次。例如,王曾經是本市壹家公共汽車公司的優秀司機。在壹次交通事故中,他被判交通肇事罪並被判刑。巨大的人生落差讓他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在極度的精神混亂中,心理咨詢師和矯正社工及時進入他的腦海,通過反復的心理疏導,減輕了他的焦慮,消除了自殺的念頭。同樣是精神疾病,導致黃出獄後出現了嚴重的社會適應障礙。他經常為小事大驚小怪。他女兒誤以為他得了精神病,就把他騙到精神病院治療。從此,他父女形同陌路。當黃在報紙上看到開通心理咨詢熱線的消息時,他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撥通了熱線。在心理咨詢師的耐心指導下,黃建立了基本的認知,改變了不健康的認知方式和人際關系,最終讓三年未曾謀面的父女終於坐到了壹起。
二是實施以“團體健康教育”為主線的行為引導。
通過組織靈活多樣的“團體健康”活動,充分發揮團體組織行為對成員的示範和引領作用,引導社區矯正青少年對自身行為的反思,重新選擇定位行為模式。
1,搭建同行互動平臺。依托服務中心,搭建社區服刑、刑滿釋放青少年與社會青少年的交流互動,開展寓教於樂、寓學於情的競賽活動,彌合他們與正常同齡人的發展差距,實現行為引導和激勵。
2.組織公益勞動。所有社區矯正青少年都必須參加集體公益工作。與團市委、各街道共同開展了江灣鎮街道“愛心拍攝”、四川北路街道“圖書漂流”、歐陽路街道“精神避風港”等青少年“520我的慈善”系列活動。此外,在公益工作中,特別增加關愛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內容,培養他們的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
三是開展以個人發展為主線的技能培訓。
司法局組織對全區25歲以下青少年進行問卷調查,深入了解他們的個人愛好、學歷、學習能力和發展規劃,並配合勞動保障部門、教育部門創造條件,幫助他們根據個人發展規劃參加相應的職業技能培訓,使他們具備壹定的工作專長和工作能力。他們壹方面可以通過興趣愛好的影響達到行為矯正的效果,另壹方面可以通過謀生技能的提高達到樹立自信心的效果。截至目前,我區已遴選出合適的失足少年,開設了計算機應用與管理、調酒師(初學者)、店員、雅思語言、綠色化工、針織等專業技能培訓課程。,已培訓102人,其中15名未成年社區服刑人員經考核取得技能培訓等級證書,165438+。
四是以社會回報為主線展開就業指導。
1.對於壹些有學習意願和基礎的社區矯正青少年,由教育部門牽頭,保障他們的繼續教育。到目前為止,已幫助五名受試者重返校園。
2.對部分具備就業條件的社區矯正青少年,多渠道為其就業創造條件和機會。邀請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幹部進行就業指導專題講座;組織和參加市“送工進社區”和區勞動局組織的招聘會;與區勞動局、SIA虹口工作站聯合舉辦社區服刑人員和25歲以下刑滿釋放人員專場招聘會;與上海達夫(集團)有限公司、新航虹口工作站舉辦專場招聘會。今年以來,11人接受了用人單位的面試,其中4人被用人單位當場錄用。
3.對部分因家庭困難無法順利實現就學和就業的社區矯正青少年,通過民政部門和社會相關渠道籌集資金,幫助其渡過難關,解決就業和就學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