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為什麽我們小區的鄰裏關系這麽好?其實無非就是去年端午節舉辦的1包餃子大賽。餃子大賽是幾個居民組織的1小活動。當時這個意見壹提出,就有1個問題。沒人,不熱鬧,也沒地方找那麽多人。我們做什麽呢或者我阿姨有辦法,比賽當天;來了很多人,有些還沒見過面!太好了,那是故意的。比賽從1開始,1的壹些“高手”——主婦們拿出了自己的絕活,真的值得練習!包的最好的是我阿姨。妳看,她用冒號卷粽子的時候,放糯米,紮粽子。這些動作差不多是1。1像小娃娃壹樣的粽子就是從她手裏“變身”出來的,既好看又結實。1肯定是那個1,但是老1壹代的玩家還不錯。比如7樓的王奶奶,她包粽子最大的壹次是快,每1個動作有1個優美的弧線。這不是餃子,簡直就是表演。難怪奶奶常說冒號,“王奶奶命苦。以前丈夫不在家,孩子多,她要工作。端午節做了100多個粽子,真的很辛苦!”原來當時練的是王奶奶的絕活!時間1分1秒過去了,大家還在孜孜不倦地包啊包...1之前,包餃子。然後,大家把餃子煮好,和大家分享,連嘴都甜了。這個端午節過得好快。
端午節過後,人們的鄰裏關系好多了。他們經常坐在1拉壹個女同性戀的家人。誰有困難就在1幫誰,誰腿腳不好就經常幫他拿東西。看來這1都是因為餃子制作大賽。其實鄰居也不可能是什麽大敵,何必整天愁眉苦臉。希望大家創建文明城市,和諧鄰裏。
第二篇文章
今年以來,武漢市把解決城市建設發展中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作為文明創建的重要內容,全面落實“以人為本、為民創建、建* * *享* *的基本理念,動員全市上下采取“1月1日調度,1月1日解決壹個重點問題, 並於1月1日督促建設文明城市“大力開展交通擁堵和交通秩序、市容環境、窗口行業、市民素質、湖泊和汙水處理、違法建築、網吧、“五小房子”等十項專項整治行動,努力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市民幸福指數,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持續開展。
壹是建立長效工作機制,搭建創建活動平臺。成立了“創建和諧環境、建設文明城市”領導小組,由市長任組長,1市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2名市委常委、2名副市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成立工作專班,將創建活動納入今年文明創建績效目標管理,制定考核細則,平時加強動態考核;列入今年市級文明城市、文明單位考評的重要內容,根據參與程度、貢獻大小確定資格。對創建活動涉及的十個專項整治項目內容進行了分解細化,確定了58個責任單位。市委、市政府與責任單位“壹把手”簽訂責任書,特別是對多頭管理、交叉管理的項目,明確了主要責任單位。在各責任單位內部,確定部門、領導、任務、進度、責任,努力把創建活動落到實處。制定壹攬子責任手冊,將全市重點路口、路段、車站、市場等重點公共場所全部錄入數據庫,便於平時隨機監督檢查,努力做到全覆蓋、責任明確、任務明確、執行良好。定期開展分類測評,每月對重點路口、公交行業滿意度、重點公共場所、重點窗口單位進行壹次文明交通狀況測評,公布排名結果,邀請市人大代表、CPPCC和市民代表參觀評議創建活動。市長每月主持召開壹次專項工作調度會,每月確定壹個重點整改問題,動員政府職能部門人員和市民通過視頻、照片等形式查找文明缺陷,在月度調度會上通報,督促相關部門及時解決。實行約談制度,對重點責任單位進行實地督查,對整改不力的單位,給予通報批評,對單位負責人進行約談,限期解決。及時編輯發布創建動態通報,反映各單位開展的創建活動,相互學習借鑒,促進各項創建活動目標任務的落實。
二是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培養公民的文明素質。以“樹立文明形象,建設幸福城市”為主題,舉辦全市“局級幹部普通話大賽”,發揮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規範語言的示範作用,在全社會大力倡導規範文明用語,普及文明禮儀知識,提高領導幹部和市民的文明素質。以“迎世博、迎亞運,講文明、樹新風”為契機,動員和組織百萬幹部群眾,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講文明、樹新風活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基礎,通過新聞熱線、專家訪談、座談會、社區宣傳欄等多種形式,開展“創建文明城市”專題討論活動,在新聞媒體開設專欄,曝光交通路口、廣場、花園等公共場所的各類不文明行為,發放評論,引導市民克服不良習慣。以普及文明禮儀常識為重點,大力開展禮儀知識進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等活動。全市* * *發放文明禮儀宣傳教育書籍和宣傳手冊300多萬冊,舉辦各級文明禮儀知識培訓班500多期。以全國道德模範吳天祥、全國道德模範提名人劉豐收、劉繼平等“老實人兄弟”、“好王東閻正”等先進典型為載體,廣泛宣傳先進人物的先進思想和感人事跡,在社會上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公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質大幅提高。
三是加強城市綜合管理,繼續美化市容市貌。今年3月底,該市成立了以市長為首的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構建“大城管”工作格局,持續整治火車站、長途客運站周邊環境、城鄉結合部臟亂差、交通環城路周邊市容環境,先後出臺了市容環衛網格化管理細則等相關措施,建立了以區政府、街道辦事處為主體的責任制。比如對城中村暴露垃圾、密閉垃圾、裝修材料垃圾的專項整治,要公布舉報電話,實行有獎舉報制度。每月壹次,對第壹個舉報情況屬實的舉報人進行抽獎,每次抽取10-20名舉報人,獎勵200元;井蓋專項整治,對全市街道上的1.3萬個井蓋進行集中登記編目,市、區兩級城管部門加強管理,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目前已在10多個重要路段修復問題井蓋200多個。市城管部門每月會對中心城區和遠城區的綜治工作進行評分排名,考核納入各區年終績效考核,占高分。每月召開壹次全市城市綜合管理工作調度會,播放視頻,曝光壹批典型臟亂差地區,通知街道辦負責人參加約談,整改負責人免於談話。同時,在每個月底組織“月底清潔家園”活動。組織沿街黨政機關、文明單位、商業網點對街巷路段、集貿市場等公共場所進行衛生清掃,組織幹部職工動員居民開展社區清掃活動。僅3月至4月,參與人數達654.38+萬余人次,* * *清理整治衛生死角2000余處,清理樓道654.38+0.500余處,整治違法占道800余處。市容環境煥然壹新。
四是實施疏堵保暢工程,改善交通環境秩序。以“關愛生命、文明出行”、“文明駕駛、文明騎行、文明行走”為主題,組織實施“文明公交服務年”、“文明交通行動計劃”等系列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倡導“六大文明交通行為”,摒棄“六大交通陋習”,抵制“六大危險駕駛行為”,動員公眾參與到解除交通擁堵、保障交通暢通的工作中來。3月29日是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開展了以“文明上路,安全回家”為主題的交通安全教育,組織中小學生發放文明交通倡議書65438+萬余份,引導廣大市民不斷增強文明交通理念,營造文明有序的交通環境。建立文明城市誌願監督組,在全市105重點路口設立文明過馬路誌願勸導示範崗。4月2日起,組織18000名誌願監督員,每天早上7:30-9:00、4:30-6:30在公交車站、交通路口、商場、醫院、車站等場所開展“文明過馬路”和“公交讓座日”活動。其他公交車站、交通路口等地在周五下午4:30-6:30集中勸導,促進形成良好的文明風尚。每周五下午邀請相關領導在中心城區進行抽查,周壹至周四不定期在各區重點路口進行抽查,抽查情況在每月治堵保暢專題調度會上通報。結合“新風杯”創建文明行業競賽,開展“優質文明服務車”、“優秀文明駕駛員”、“文明交通示範路口、示範路段”評選活動,推出壹批文明交通品牌。市公安、交管部門成立道路交通除堵保暢領導小組,整合警力600余人,配合交警3000人,投入除堵保暢工作,整合網絡、手機、報刊、廣播、電視等資源,立體化、集約化發布全市道路信息,制定出臺抄告查緝、有獎舉報、曝光公示、查糾違、監控抓拍等五大措施,動員全體市民,出臺了《道路交通擁堵緩解工作監督獎勵和責任追究暫行規定》,對緩解交通擁堵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將給予通報表揚、表彰、記功等獎勵。,未認真履行疏堵職責的單位和個人將被追究責任。建立公車違規記錄扣分制度,將106市級績效責任單位(含黨政機關)和政法系統車輛納入記錄考核對象,重點查處違規、違章停車、亂穿馬路等行為。市交管部門每個月都會根據電子眼等數據和證據統計違章數據,相關部門會對違章前十名的市級機關單位負責人進行約談。同時還記錄了987家市級文明單位的車輛和專業運輸公司的車輛(公交車、出租車)的違章情況,違章數據是參評文明單位的重要前提條件;公開曝光並培訓100名嚴重違規的私家車主。目前,城市的交通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第五,加大環保投入,推進生態環境建設。以空氣、水環境、噪聲、垃圾、重金屬汙染等五大環境問題為重點,開展集中整治,大力推進“兩型社會”建設,城市生態環境得到較大改善。積極創新節能環保機制,探索市場化節能減排新途徑。擴大主要汙染物排汙權交易、企業環境汙染責任保險和綠色信貸試點規模,探索碳排放控制和交易機制。探索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加快“碧水藍天”工程建設,推進大東湖生態水網建設,基本完成漢陽“六湖連通”和金銀湖環境整治工程;繼續實施湖泊水質提升工程,加快汙水處理設施和汙水管網系統建設,基本實現中心城區汙水全收集全處理。目前,全市水環境質量保持穩定,主要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70個主要湖泊水質保持穩定。實施城市環保清潔空氣工程,從場地汙染控制、汽車尾氣治理、燃煤鍋爐改造、垃圾處理等源頭改善城市空氣質量。目前,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四年分別減少11.83%和14.55%,提前實現了“十壹五”減排目標。大力推進綠化建設,新建綠地320萬平方米,加快建設壹批道路、公園、社區、屋頂、橋梁等園林綠化工程,建立中心城區多層次、多功能、開放式的綠化結構體系,構建城區綠意盎然、城郊森林環繞、城外綠園環繞的城市生態體系,積極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努力讓人民群眾真正享受到、融入得好。
六是為窗口提供優質服務,提升窗口文明形象。大力開展政務、職業道德和法律服務建設,努力營造熱情、周到、便捷、高效的服務環境。深入開展文明機關、人民滿意公務員等活動,引導黨政機關和執法部門工作人員樹立為民、便民、利民意識,在工作中講求效率和質量,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深入推進服務承諾制度,認真落實年初49個部門向社會作出的254項公開承諾。規範窗口行業服務行為,特別是出租車拒載、作弊、臟亂差、司機語言粗俗、著裝不整潔、不系安全帶等不文明行為,提升出租車行業整體服務質量。積極拓展和規範法律服務,廣泛開展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活動,切實維護廣大市民的合法權益,展示窗口單位的文明形象。
第七,加強社會治安整治,營造安全有序的環境。今年3月,首個行政首長問責辦法出臺查處違法建設,給查處違法行為戴上了“緊箍咒”,重點針對違法建設查處不力、失職瀆職的四類人:查處年度績效考核不達標的單位;在控違工作中不履行職責、不作為、亂作為或者作為不力的相關責任人;因管控不力導致違法建設嚴重失控的單位及相關責任人;不積極履行職責、推諉扯皮、不配合相關主管部門工作的單位及其責任人。3月以來,組織城管、建委等部門,以城市出入口、主幹道、街道等兩側違法建設為重點,嚴格嚴厲整治,確保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組織工商、文化、衛生等部門對接納未成年人和實名登記制度不嚴格、傳播有害信息、超時經營和“黑網吧”的網吧和小美容院、小浴池、小餐館、小遊泳池、小娛樂場所等“五小”場所的無證、色情、賭博、涉毒經營進行整治。開展商業市場秩序專項整治,積極推進誠信建設,努力營造安全、有序、和諧、健康的社會環境。
第八,廣泛宣傳發動,營造濃厚的創作氛圍。該市分類召開“創建和諧環境、建設文明城市”活動動員會,動員廣大幹部職工參與創建活動,共有100多萬名機關幹部和社會各界人士參加。召開中央、省屬企事業單位和駐漢部隊文明創建座談會,向各單位和廣大市民發送300萬份《致市民的信》和近3萬份文明城市創建問卷,聽取對創建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爭取他們的支持。在報紙、電臺、電視臺和互聯網開設專題欄目,組織密集宣傳報道,播放公益廣告。如長江日報開設了“文明在創造”專欄,武漢晚報開設了“創造和諧環境,建設文明城市”專題,武漢晨報開設了“文明在創造,我們壹起來”專欄。廣播電臺、電視臺、Changjiang.com、武漢Civilization.com都設立了相應的欄目,確定專人連續報道,形成立體宣傳,營造輿論宣傳氛圍。廣泛征集、篩選出25條溫馨文明創建宣傳標語,制作成宣傳標語,張貼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辦公室、公交車、公務車、出租車上,並在全市銀行網點、車站、機場、公交車、出租車、各大商場、廣場的電子顯示屏上持續滾動,提高市民的知曉率和支持率。同時,充分利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宣傳展板、宣傳欄,社區展板、墻報,主要板塊的橫幅、讀報欄等,向市民傳遞創建活動的目標任務,營造“享受* * *文明城市建設,從我做起”的濃厚宣傳氛圍,確保創建活動家喻戶曉,引導人們認識榮明之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