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日韓合並條約的締結過程

日韓合並條約的締結過程

事實上,日本政界在朝鮮半島問題上長期存在分歧。壹派是以山縣有朋、寺內正毅為代表的“強硬派”(又稱“獨斷派”),另壹派是以伊藤博文、井上馨為代表的“溫和派”(又稱“三明治派”)。強硬派主張盡快吞並朝鮮半島,“溫和派”對合並持謹慎態度,比如伊藤。伊藤擔任韓國總監察長期間的對韓政策遭到日本“強硬派”、右翼組織黑龍會和韓國親日派的嚴厲批評,主張立即合並者占了上風。1909年3月30日,日本外相高村壽太郎頒布了《韓國合並政策》。10年4月30日,這壹政策得到伊藤博文的批準,並於1909年7月6日被日本內閣正式通過,決定“在適當的時候終止合並韓國”。正當日本正在緊鑼密鼓地策劃日韓合並,還沒有對韓國下手的時候,1909 10年10月26日,日本前韓國知事伊藤博文在中國哈爾濱被韓國青年安重根刺死。以安重根殺死伊藤博文為契機,合並論浮出水面,日本朝野開始大力主張立即吞並韓國。軍政領導人山縣有朋、大中信和寺內正毅說服了桂太郎內閣立即吞並南朝鮮,壹些人發表公開聲明和談話,敦促政府采取果斷措施。“朝鮮同誌會”、“凱樂園”等組織紛紛出山,到處發表演講,鼓吹吞並韓國。至此,日韓合並進入實質性階段。

1910年初,在第26屆日本國會上,在野黨議員組織“中央俱樂部”向首相提出要求,要求追究現任韓國統壹監曾有助的責任,並呼籲迅速聯合。韓國方面,親日組織“壹中會”也發起了“河浜請願運動”。第壹次會議的領導人宋炳友有很深的日本背景。他的日文名字是野田平次郎。《日韓保護協定》簽訂後,他進入政府,擔任農工內務大臣,與首相李完用不和,因此於1909年2月辭職離開日本。伊藤博文遇刺的消息傳來後,宋炳佐立即拜見日本首相桂太郎,勸說日本趁機滅韓,並表示願意動員百萬壹屆議員促成此事。1909 12、第壹進步委員會委員崔永年和日本黑龍會派出的顧問武田範之起草了《論日韓合並》,準備呈送大韓帝國的君宗皇帝。65438年2月4日,第壹進步黨主席李容九親自到韓國統壹監察廳遞交了上層進步黨的監察函。同壹天,第壹進步黨的官方報紙《國家報》刊登了美國的聲明,聲稱“包括第壹進步黨主席李容九在內的100萬議員代表2000萬臣民”要求日韓合並。李容九說:“李容九對天氣的觀察,對人事的觀察,關系到朝鮮的未來,關系到我們國家和人民的保存。要想永遠,唯壹的辦法就是聯合日韓。”1909年2月22日,韓國親日派首腦李完用被李在明刺殺,前往京畿道溫陽溫泉療養。代總理樸智淳軟弱無能,所以李容九組織了“和平國家請願運動”。

在第壹屆國會發表《同盟宣言》的第二天,西北社、韓國會、首爾之家民協等韓國社會團體在首爾臨時國會上發表演講,痛斥第壹屆國會的賣國行為,堅決反對日韓同盟。作為與《國民新聞》相對立的報紙,《朝鮮每日宣言》成為反對日韓合並的重要輿論陣地。65438年2月5日,朝鮮日報報道了壹篇題為“奴隸大會宣言”的社論,稱第壹屆會議為“奴隸大會”,並揭露了其“請願建立美國”的陰謀。8日,他發表社論,詳述了第壹次會議的賣國歷史。韓國政府的壹些重量級部長,如閔邵雍和李鐘河,也反對河浜。反美運動迅速蔓延到韓國各地,尤其是西北地區(平安路)。人們在通知中宣稱“古今中外,誰願意並入他國?”我們的人民只知道保衛有四千年歷史的祖國!我們生為朝鮮人,死為朝鮮鬼!“刺傷李完用的李在明來自平安南道的平壤。俄羅斯遠東、中國東北、上海、美國、日本東京等地的朝鮮僑民也掀起了反美運動,響應國內鬥爭。留日學生金專程回國刺殺李容九。剛到永登浦就被日本憲兵發現並逮捕。面對聲勢浩大的反對運動,監察總局於65438年2月9日召集韓國人協會和其他組織的負責人,要求禁止所有集會。5438+00年6月,“國會發言委員會”再次被查封,其擬向韓日天皇提出的反對聯盟的書信、宣言等文件被沒收;另壹方面,統監政府當局用1000元收買日本駐首爾記者組成記者團,宣布支持美國;他還賄賂了李容九,並指示他建立壹系列組織來對抗韓國人協會和其他團體。12,10,李容九成立了首爾普信社、親議院、國民義務會、君子協定院等親日組織,發表聲明呼籲國家統壹。在金錢的賄賂下,韓國人協會的重要人物,如尹小丁等人也改變了在工會問題上的“中立”立場,閔等人也為了自身安全而失蹤。到1910年春,反對邦聯的論調逐漸被壓制,但第壹屆的“爭取邦聯請願運動”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韓國人要求邦聯。在日韓主流輿論要求國家統壹的情況下,日本政府開始行動。1910年5月30日,日本任命陸軍上將兼前秘書寺內正毅為總監察長。6月3日,日本內閣通過了對韓政策。根據這壹方針,吞並韓國後,設立了總督府,在朝鮮半島“總督直接隸屬於天皇”,“有權管理壹切政務”,“賦予總督很大的權力,有權發布有關法律事項和命令”。在此基礎上,寺內正毅擬定了合並的詳細實施辦法,包括將“韓國”更名為“朝鮮”等22項內容,並於7月8日被日本內閣通過。另壹方面,日本憲兵司令兼警察總長元次郎(Akishi Yuanjiro)偵察韓國的各方面活動,發布集會言論限制令,盡可能控制韓國人反對合並的不安情緒。1910年7月23日,寺內正毅來到首爾,逼迫韓國簽署《日韓合並條約》,從而完成對韓國的吞並。此時,韓國社會動員國家的工作已經完成,已經退休很久的總理李完用再次以黑粉色出現。當時他還沒有從傷病中恢復,所以他可以在7月29日去首爾。2000年8月1916日,李完用和農工商部部長趙中英在監察廳官邸與寺內正毅進行了秘密會談。寺內正毅提出了日韓合並計劃,並向李完用遞交了合並說明。照會中寫道:“日本和韓國陸地相連,人文相近。從古至今,他們有著相同的興趣愛好,最終形成了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帝國敢於冒二戰(指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風險,犧牲數萬條生命和上億枚錢幣來保護韓國。雖然帝國政府不斷致力於維護韓國的安全,但由於制度復雜,它無法永久保護韓國王室的安全和韓國人民的整體幸福。為此,帝國認為將兩國合二為壹,消除分歧,統壹朝鮮統治機關,對兩國都有好處。“這張紙條其實就是日本吞並韓國的原因。李完用的意見只有兩項:不改變朝鮮的名稱,讓朝鮮王室成為貴族。後來,日本政府拒絕了前者,但同意讓朝鮮皇帝(軍宗)和太宗(高宗)做國王。

1910 8月17日,日本內閣正式批準日韓合並條約;1910 8月18日,李完用主持召開韓國內閣會議,討論日韓合並事宜,但由於教育部長李榮禪的堅決反對,未獲通過。於是去疏通老臣閔、尹德榮等人,迫使他們批準這個條約。他還任命李榮禪為特使,前往日本慰問水災,並命令他當天啟程。沒想到,李榮禪以生病為由拒絕了。此外,李完用還去找了唐太宗和春宗,請求他們的指示。天皇父子見大勢已去,被迫接受了李完用合並日韓的請求,隨後兩人齊聲痛哭。

8月22日1910,首爾的日軍、警察、憲官全部出動,全城戒備,連行人的竊竊私語都會受到審訊。韓國帝國政府在昌德宮幸福軒召開了最後壹次指揮會議。出席會議的內閣部長包括李完用、趙鐘英、樸季春、高永Xi和其他高級政治家,包括宮內廳長官金潤植、宮廷侍應閔兵英、尹德榮和皇室代表李在勉。還有兩名日本人——小宮宮和國分正太郎——參加了監視會議。會議在嚴密的安全和極度保密的情況下舉行。會上,李完用說明日韓結盟不可避免,並表示經總督府交涉,全體內閣大臣壹致同意結盟,君宗皇帝和皇室代表李在勉也被迫同意。其他皇族和大臣見了皇帝,也不再多言。只有金雲植說不可能。他對君宗說:“只有我,不是陛下壹個人的韓國,是不能輕易割讓給別人的。”但這只是壹個否定的反對,無濟於事,所以會議匆匆結束。而強烈反對國家的中組部部長李榮禪,被李完用故意不通知參加會議。後來他聽說這件事,只能痛哭流涕。

下午4時,李完用帶著春宗皇帝和趙仲英的委托書到了韓國,向寺內正毅匯報了禦前會議的情況,然後和寺內正毅簽訂了《日韓合並條約》。1910年8月29日,條約正式生效,大韓帝國被日本滅亡,朝鮮半島成為日本殖民地。

  • 上一篇:如何寫標語說服大家保護環境?
  • 下一篇:如何成為美國公民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