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如何預防工程質量事故?

如何預防工程質量事故?

防止工程質量事故的方法有哪些?下面仲達咨詢將介紹相關內容供您參考。

從上海蓮花河畔景苑大廈倒塌,到湖南懷化鳳凰大橋斷裂事故,工程質量事故層出不窮,後果觸目驚心。如何預防工程質量事故值得認真思考。在筆者看來,要保證工程質量,除了采取強化安全意識、加強工程質量監督檢查、加大處罰力度等熟悉的措施外,還需要進壹步拓展思路,進壹步轉變觀念,采取更多新的對策。第壹,加強對施工單位的監管。壹旦發生工程質量事故,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追究施工單位的責任。實踐中,受到行政處罰甚至刑事處罰的往往主要是施工單位。不可否認,工程質量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非法分包、使用不合格材料和偷工減料,而大部分工程質量事故都與施工單位密切相關。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忽視施工單位的責任。根據我多年的施工實踐經驗,筆者認為施工單位的不當行為是工程質量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壹)違法發包或者指定有資質的施工單位承擔施工任務,不僅是《建築法》等法律明確規定的,也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關鍵。實踐中,施工單位往往違法發包或指定分包單位,使得沒有資質的單位實際承擔施工任務,不僅踐踏了法律,也為工程質量事故埋下了種子。(2)任意縮短工期建設單位為了盡快投入生產經營,往往違背客觀規律,在合同簽訂和施工階段就向建設單位施加壓力,任意壓縮工期。在這種情況下,施工單位不得不打破正常的施工程序或者降低工程質量標準,監理單位被施工單位逼著放任不管,最終導致工程質量事故的發生。(3)在嚴重拖欠工程款的實踐中,拖欠工程款的現象十分嚴重,建設單位不得不支付工程款。在拖欠貨款嚴重的情況下,由於不能按期支付材料和人工工資,施工單位很難采購到合格的材料,選擇合格的施工隊伍,因此必須采購劣質材料,選擇不合格的施工隊伍,給工程質量留下很大隱患。(4)采購不合格材料有的工程合同約定施工單位負責供應主要材料。由於種種原因,施工單位采購劣質材料的情況屢見不鮮。但是,即使明知施工單位供應的材料不合格,施工單位也很難因為施工單位的優勢地位而拒絕接收,這就使得工程質量事故的發生成為可能。(五)賄賂等腐敗行為工程建設領域是腐敗的重災區,賄賂等腐敗行為與工程質量事故如影隨形。建設單位相關人員收受賄賂後,必然會對無資質單位承攬工程、施工單位使用不合格材料、降低工程質量標準等視而不見。,其對工程質量的危害不言而喻。(六)委托的勘察、設計、監理單位不當造成工程質量事故,不壹定是施工單位的原因。當建設單位委托無資質的勘察、設計、監理單位,勘察、設計、監理單位出具無資質的勘察設計文件,監理單位怠於履行監理職責時,也可能導致工程質量事故。(七)違反工程建設程序在實踐中,壹些施工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工程建設程序,如施工圖未經審查即用於施工,未提供完整準確的地下管線等資料,未經竣工驗收即交付使用。這些程序對保證工程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違反這些程序就意味著按下了工程質量事故啟動的按鈕。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工程質量事故與施工單位密切相關。據統計,80%以上的工程質量事故與施工單位的不當行為有因果關系。但很少有人關註施工單位的責任,更少有人追究施工單位的責任,尤其是刑事責任。因此,筆者認為應特別強調施工單位的責任,並從三個方面加強對施工單位的監管。第壹,強化建設單位的法律責任。修改法律法規,堵塞漏洞,加大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力度,提高施工單位的違法成本。二是註重查處施工單位的違法犯罪行為。行政執法機關和司法機關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查處建設單位的違法犯罪行為。壹旦發現涉及施工單位的違法犯罪行為,必須徹查。決不能聽之任之,聽之任之。第三,註意防止違法建設單位。要加強宣傳教育,使施工單位充分認識到違法行為的危害性,從而不願實施違法行為;要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和監管體系,使施工單位無法實施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讓施工單位不敢有違法行為。二。改變建築企業的弱勢地位從法律上講,建築企業和施工單位作為工程合同的締約雙方,是平等的民事法律主體,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履行義務。但在實踐中,施工企業與建設單位相比,處於明顯的弱勢地位,表現為低於成本投標,不得不接受建設單位不合理的工期要求,無法拒絕建設單位指定無資質的分包單位和采購劣質材料設備,容忍建設單位長期拖欠工程款。上述情況的存在給工程質量留下了隱患,是造成工程質量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從根本上防止工程質量事故的發生,必須采取措施改變施工企業的弱勢地位。(1)控制建築企業數量由於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對建築企業設置的門檻相對較低,所以建築企業如雨後春筍,數量越來越多,超過了市場需求,供給不足的現象非常嚴重。在建築企業長期供大於求,供需嚴重失衡的情況下,為了生存和發展,建築企業不得不低於成本投標,接受施工單位的各種不合理要求。為了防止工程質量事故的發生,必須適當控制施工企業的數量,保證供需基本平衡。為了控制建築企業的數量,建議采取以下措施:從技術設備、註冊資本、專業技術人員等方面提高設立建築企業的門檻;堅決取締違法建築企業,依法整改不符合相應資質要求的建築企業;鼓勵建築企業兼並重組,組建壹批實力雄厚的大型建築企業。(二)修改不合理的法律法規在建築企業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建築企業處於弱勢地位,壹些不合理的法律法規進壹步強化了其弱勢地位。如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規定,當事人對預付款利息沒有約定的,承包人請求支付利息的,不予支持。實踐中,建設單位被強制墊資,處於弱勢地位,壹般不會也不可能與建設單位約定墊資利息。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損害了施工企業的經濟利益,也加劇了施工企業的弱勢地位,使得施工單位在要求施工單位墊資時更加肆無忌憚。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法律法規的審查,依法修改不合理的條款,改變建築企業的弱勢地位。三、創新工程質量監管體制為了預防工程質量事故,除了完善政府監督、監理等傳統監管方式外,還必須創新監管體制,建立工程質量網絡監管和維權組織監管。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防止悲劇重演。(壹)建立網絡監督機制現代社會是壹個網絡社會,網絡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網絡監督日益成為壹種極其重要的監督方式。與傳統的監督方式相比,網絡監督有許多優勢,如網絡的傳播速度遠遠超過傳統媒體;互聯網可以在短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團結大多數民眾,為進壹步形成強大的輿論創造基礎條件;開放的網絡平臺使任何人都能在同壹時間對同壹問題大膽發表意見,人們可以實時交流;網絡的匿名功能使得網民在表達個人觀點時不必有所顧忌,便於人們暢所欲言等等。從抽天價煙的周久耕事件到淫穢門的林嘉祥事件,當壹個事件因為網絡監督而急轉直下時,我們驚嘆於網絡監督的力量,也展望了這種新型監督模式的未來。在工程質量監督領域,也要建立網絡監督機制,充分發揮網絡監督在預防工程質量事故中的積極作用。工程質量網絡監督機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壹是信息公開。信息公開是網絡監管的基礎。沒有信息公開,網絡監管很難。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應當在政府網站上公布建設項目的相關信息,包括項目名稱、項目地址、建築結構等項目基本信息;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的名稱和資質;建設項目的設立、審批和施工許可。二是網絡監管的建設項目範圍。只有全部或部分使用國有資金、關系公共安全和社會利益的項目才能納入網絡監管範圍,私房和限額以下的小項目可以免於網絡監管。三是網絡監督的程序。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公布專門受理網絡監督意見的電子郵件地址,規定相關人員對監督意見進行限時處理,並及時反饋實名監督意見。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

  • 上一篇:如何懲罰日本不系安全帶?
  • 下一篇:如何快速解決仲裁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