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NPC自身運行的監督機制
強化責任制。人大常委會責任制應當包括人大常委會的職權及其行使的具體規定,人大常委會未能很好履行職責應當承擔的具體責任。由於人大常委會實行集體負責制,壹些責任意識不強、履職積極性不高的委員難以落實責任制,導致人大常委會作為常設機構對“壹府兩院”的監督弱化。因此,我們必須進行制度創新,建立和強化NPC人大常委會的責任制度。
加強人大監督的五項原則。加強NPC人大常委會的監督權,必須堅持以下五項基本原則:第壹,依法辦事原則。監督的主體、內容、程序和各個環節都必須嚴格遵守法律的規定,是否監督和如何監督都必須以法律為準繩。二是堅持黨的領導原則。人大(NPC)是黨領導下的國家權力機關,其監督工作要圍繞黨的中心工作來進行。監督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要及時向黨委請示匯報,積極征求意見,爭取黨委的重視和支持。三是抓大事的原則。督導工作要從大局出發,抓住重點,不能壹絲不茍。堅持原則重大問題,顧全大局。當前,要加強對法律法規實施的監督,加強對關系全局的重大經濟問題的監督,加強對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的監督。四是集體鍛煉原則。各級人大常委會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集體行使監督權。人大代表個人有權提出批評和建議,但行使監督權的必須是人大及其常委會。五是公開透明原則。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應當按照監督法的要求,通知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向社會公布。把NPC的工作置於人民的監督之下。
完善人大監督。
把對“人”的監督和對“事”的監督結合起來。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可以圍繞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註的重大問題,開展專項督查、深入督查、反復督查,做到壹抓到底、抓出成效。而且,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可以包括相關分管領導幹部的工作表現和存在的問題,將常委會組成人員的意見傳遞給組織部門,作為組織部門評價和使用幹部的參考。其實也是對幹部的壹種監督,有助於黨委及其組織部門考察幹部。這樣,把對“人”的監督與對“事”的監督有機結合起來,使人大監督的渠道不斷拓寬,更好地發揮人大監督的職能作用。
實行詢問、質詢、特定問題調查、免職案件等監督方式。全國人大常委會必須從尊重憲法和法律、對人民負責的角度認識行使監督權的重要意義,大膽運用這些剛性監督手段,提高國家權力機關監督的權威性和有效性。同時,要在實踐中認真總結經驗,積極探索實施這些監督辦法的標準化操作程序,使之按章操作。
找準監管重點,協調發揮各種監管手段。人大既要敢於監督,又要善於監督。善於監督,就是講究監督方法和效果。關鍵是要找準監管重點,協調並充分發揮各種監管方式的作用。我國法律設置了各種監督渠道,如社會公眾、檢察機關和法制機關之間的相互制約和監督,檢察機關的專門法律監督,審判機關內部的監督如再審制度等等。這些監督方式和渠道與人大的監督是同構的,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法律監督體系,它們之間有明確的分工和職責範圍。人大要保證這些監督渠道暢通,發揮應有的作用。如果全國人大面面俱到,無異於剝奪和限制了其他監督主體的作用,也造成了國家資源的浪費。同時,如果人大監督陷入壹些具體的事務性糾葛,必然會降低人大監督的權威性。因此,要找準並突出監管重點。
加強人大監督隊伍建設。
“權威來自行動”。做好新形勢下的NPC監管工作,必須努力加強NPC監管隊伍的自身建設,提高整體素質和監管水平。
增強責任感。目前,作為監督主體的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普遍年齡偏大,有的認為到了人大就處於“二線”,思想渙散,缺乏開拓創新意識。有的人思想上有顧慮,存在畏難情緒和“監督太多怕越權,監督太少怕失職”的消極心理。這些都制約了NPC監督權的正常行使。因此,常委會組成人員要切實加強政治理論、法律法規和監督業務技能的學習,練好內功,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責任意識,做到既敢監督,又善於監督,積極有效地行使監督職權。
加強組織體系建設。組織體系建設是NPC行使監督權的基礎工作。壹方面,要以換屆選舉為契機,進壹步優化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年齡、知識和能力結構,提高NPC工作的連續性、穩定性和質量。另壹方面,要加強NPC與黨委、政府幹部的雙向交流,疏通“出口”,嚴把“入口”,逐步改善駐NPC辦事處的幹部構成,使NPC機關充滿生機和活力。同時,要加強制度建設,不斷完善監督體系,使NPC的監督更加程序化、規範化、科學化。
營造良好的監督氛圍。人大的重大監督事項要向黨委報告,爭取同級黨委的領導和支持,是做好監督工作的關鍵。提高監督藝術,講究策略和方法,及時溝通信息,是做好監督工作的重要條件。堅持群眾路線,提高監督的透明度,獲得人民群眾的支持,是做好監督工作的社會基礎;廣泛深入地宣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監督工作,增強全社會的人大監督意識和民主法制意識,是壹種有效手段。做好這些工作,將在全社會形成有利於NPC開展工作、履行監督職能的良好氛圍。只有把NPC的監督與黨內、群眾和輿論的監督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形成強大的監督合力,發揮最佳的監督效能。
關於專題詢問的探討
自全國人大開展專題詢問以來,專題詢問在地方各級人大廣泛開展。對於基層人大來說,開展專題詢問還有很多環節要談,很多方面要考慮,很多經驗要總結。從基層人大開展專題詢問的實踐來看,開展專題詢問要把握好幾個方面:
發問者
基層人民代表大會在常務委員會會議上進行專題詢問。實踐中,出席會議的人員包括出席會議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出席會議的代表和應邀出席會議的公民。根據監督法的規定,常委會會議審議議案或者有關報告時,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質詢是理所當然的。根據代表法的規定,列席會議的代表也有提問的權利,但列席會議的公民能否提問,法律並沒有明確規定,這也是值得探討的。從法律規定來看,詢問人應明確指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會議的代表,列席會議的公民無權詢問。根據法律規定,回答詢問的人是政府及有關部門、法檢兩院的負責人或負責人,可以理解為“壹府兩院”及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和負責人,甚至可以包括有關部門的人員。
要問的問題
質詢是在審議議案和有關報告時進行的,所以提出的問題應該與議案和報告有關,針對的是議案和報告中不清楚、不理解的地方。壹個關鍵問題是,問的問題應該是地方國家機關及其部門職權範圍內的問題,不能有宏觀政策問題,比如問物價。有些價格問題涉及市場經濟和國家宏觀政策,超出了地方政府的管理權限。在查詢政府部門時,要考慮到部門的職權,很多體制機制問題不是部門自己能解決的。因此,基層人大開展詢問前,最好讓代表提前了解政府和部門的相關職權,避免出現詢問的問題超出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範圍,導致看似相關的議案、報告,實則泛泛而談,空談而不解決實際問題,影響詢問的效果。
鏈接對接
專題詢問作為監督法明確規定的壹種監督方式,是審議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在實踐中,最好不要把詢問作為審議中的壹個附加甚至是可有可無的環節,在審議中簡單問幾個問題就草草結束。開展專項查詢,具體操作要有專門的程序和專門的時間。質詢是審議的內容和補充。質詢環節應安排在“壹府兩院”報告議案或報告結束後、常委會有關工作委員會作出調查報告前。之所以這樣安排,主要是為了避免給代表們“先定調再問”的感覺。他們應先詢問後總結,並在審議意見中充分反映詢問的內容。常委會會議後形成的審議意見還應當包括詢問的內容,不僅僅是簡單的問答,還應當包含代表的意見和建議,使審議意見能夠全面、客觀地反映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代表的真實意見。
特定操作
由於時間限制,基層人大常委會會議將只持續半天。因此,有專門問題的常委會會議不應有太多議題。兩個題目比較合適,留足夠的時間做特殊題。專題詢問可以分組、合並或集中進行。在常委會會議可以連續多日召開的情況下,可以分組或者分組詢問。基層人大常委會會議往往只開半天,集中提問比較好。因為事先不知道問什麽,怎麽回答,會後可能會出現連續提問、書面回復等突發情況,這也對會議主持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持人要根據會議議程,準確把握代表人數和提出的問題,控制進度。他不僅要給每位代表平等的提問機會,還要適當控制每個問題的時間。他既要提問準確,問出結果,同時又要能夠發布和收集,讓專題詢問在法律框架內有序運行,從而發揮其作為詢問的監督方式應有的作用。
創新地方人大司法監督模式
NPC對司法機關進行監督的目的是確保憲法和法律得到遵守和實施,並確保司法機關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要保證NPC司法監督的質量和規範化,必須以制度為基礎,將各種形式的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壹是建立和加強與司法機關的經常性工作聯系機制。人大加強與司法機關的聯系是壹項長期的、經常性的工作。為了及時有效地加強對司法機關的監督,必須建立和加強與司法機關的經常性工作聯系機制。同時,要善於從司法機關上報的動態信息和內部刊物中及時了解和掌握司法機關的工作動態和基本情況,為更好地開展監督工作打下良好基礎。二是完善執法檢查制度。要制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計劃,定期對司法機關的執法活動和執法情況進行檢查。針對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相關部門整改落實。三是推動司法機關建立健全執法責任制和錯案責任追究制。要依靠法律和制度來規範幹警的執法行為,預防和減少錯案的發生。壹旦發生錯案,要堅決依法糾正;部門故意不糾正錯案或者長期不糾正的,應當追究哪個部門有關人員的責任,並區別造成錯案的責任人進行追究。
在綜合運用監督法規定的監督方式的同時,也要積極探索NPC司法監督的新途徑、新方法。如果是集體調閱案卷,基本做法是由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市人大代表組成閱卷小組,集體調閱司法機關已經結案的部分案件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案件的案卷。主要目的是通過查閱案卷,了解和發現司法機關辦案過程中的壹些傾向性、典型性、普遍性問題,從中總結經驗,促進司法機關規範程序、完善制度,進而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集體閱卷為NPC司法監督的進壹步創新找到了突破口。是創新司法監督方式的嘗試,是更好貫徹監督法的具體實踐。其目的是通過對某壹階段某壹類型案件的集體監督,發現司法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和* * *性問題,從機制和制度層面加以解決,從而督促司法機關完善內部監督制度,解決* * *性問題,促進司法公正。
關於集體查閱檔案,筆者建議把握以下三個環節:壹是明確查閱檔案的目的和原則。主要是通過閱讀案卷,在發現案件本身問題的同時,發現司法機關在辦案過程中存在的壹些問題,從而督促司法機關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從源頭抓起,建立健全內部規章制度,加強司法隊伍建設,提高辦案質量和水平。工作中要堅持依法辦事,尊重客觀事實,註意運用詢問、質詢等剛性監督手段,正確適用法律規定,客觀、公正、合理地分析問題。第二,嚴格的工作程序。集體調閱案卷作為壹種新的司法監督形式,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工作量大,必須通過法定程序加以規範。活動主體應限於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全國人大代表,可聘請公、檢、法部門資深律師和有經驗的工作人員擔任顧問;方式方法應以集體閱卷為基礎;在程序步驟上,堅持科學選檔,* * *帶閱卷、集體討論、形成* * *知情、書面反饋等規範做法。第三,抓好整改落實。人大常委會要堅持集中反饋、全程跟蹤監督,督促司法機關整改存在的問題,進壹步完善內部長效監督機制和各項規章制度,不斷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辦案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