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準確把握全會確定的法治宣傳教育的深刻內涵。全會要求“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從“法制宣傳教育”到“法制宣傳教育”,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既包括法制和法制宣傳,也包括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壹系列法律實踐活動,突出了法治理念和精神、法治思維和方法運用能力的培養。要深刻理解法治宣傳教育的科學內涵,把法治宣傳教育全面延伸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全過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推動法治宣傳教育不斷深化。
三要準確把握全會提出的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任務。全會強調,“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實施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擁護者、自覺追隨者和堅定捍衛者”,並明確要求“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這進壹步為法治宣傳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開辟了法治宣傳教育的新境界。要緊緊圍繞這些重大任務,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意識,教育引導全民自覺守法、想辦法解決問題、依靠法律。
四要準確把握全會提出的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舉措。全會提出了許多重要措施,如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將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完善普法宣傳教育機制,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建立以案釋法制度, 加強普法講師團和誌願者隊伍建設,將法治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創建內容,完善媒體公益普法體系。 這是對30年普法經驗的深刻總結和對普法規律的進壹步認識,是推動法治宣傳教育進壹步發展的有力舉措。當前和今後壹個時期,要以這些重要舉措為重點,逐壹抓好落實,把法治宣傳教育提高到壹個新水平。
二、紮實推進全會提出的法治宣傳教育任務。
第壹,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憲法教育。要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大力宣傳憲法的基本原則和內容,結合“12.4”國家憲法日和全國法制宣傳日集中開展憲法學習宣傳活動,使憲法廣為人知、深入人心。深入學習宣傳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學習宣傳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宣傳憲法宣誓制度,以“法律六進”為載體,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向基層拓展。大力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教育引導各級組織和全體公民牢固樹立憲法意識,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自覺履行維護憲法尊嚴、保障憲法實施的職責。
二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基本原則,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推動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與道德互補、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加強法治宣傳教育,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以法律的權威增強人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以法治的力量推進道德建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為依法治國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司法人員肩負著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和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責任。要教育引導司法人員,以更嚴的要求、更高的標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依法治國,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落實到每壹個司法環節,促進司法公信力提升,讓群眾在每壹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第三,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堅持把領導幹部帶頭學法守法作為樹立法治意識的關鍵,推動將憲法法律納入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內容,作為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社會主義學院的必修課;把提高守法能力和依法辦事能力作為考察幹部的重要內容;推進領導幹部崗前法律知識考試制度、公務員法律知識考試、領導幹部年度述職制度,著力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增強對法律的敬畏之心。
第四,推動法治教育融入國民教育體系。要堅持法治教育從娃娃抓起,推動將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序列,納入中小學教學大綱,在中小學開設法治知識課程,確保所有在校學生都能得到基本的法治教育。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壹體化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網絡,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組織開展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法治教育活動,增強法治教育對青少年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五,把法治教育納入精神文明建設。把學法用法、尊法守法作為精神文明創建的重要標誌,拓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創建中法治宣傳教育的深度和廣度。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進壹步深化地方、部門、行業依法治理,重點深化法治市、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深入開展符合實際、特色鮮明的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推動依法治理不斷深化。要深入開展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工作,在壹些地方普及村(社區)法律顧問、法治副主任制度,提高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發揮法治宣傳教育在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中的作用,促進社會主義誠信建設,推動完善守法誠信獎勵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
第六,廣泛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律文化建設,堅持群眾在法律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把法治宣傳教育落實到基層。推動法治文化與地方特色文化、行業文化、村(街區)文化、企業文化融合發展,豐富法治文化產品,組織創作壹批法治文化精品。因地制宜建設法治廣場、法治公園等宣傳陣地,利用重大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等時機,開展各種法治宣傳教育活動,將法治元素融入群眾公共文化生活。
七是推動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和律師以案釋法制度。加強司法執法實踐中的法治宣傳教育,探索媒體直播庭審、群眾旁聽庭審、案例宣講等有效形式,推動形成以案釋法長效機制。推廣“告訴身邊人、教育身邊人”的工作經驗,推動法治宣傳教育貼近人民群眾、貼近生活。加強司法行政執法案例編審,推動有關部門建立面向社會公眾的司法行政執法典型案例發布制度。
八要推進和完善媒體公益普法體系。推動大眾傳媒落實普法責任,開展多種形式的公益性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推動公共場所法治公益宣傳的延伸和覆蓋,提升法治公益宣傳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協調指導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手機媒體在重要版面、重要時段制作播出公益廣告,積極引導社會法治。
九要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中的應用。強化互聯網思維,發揮新媒體獨特優勢,加強普法網站和普法網絡集群建設,更好利用微信、微博、微電影、客戶端開展普法活動,把新媒體建設成為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平臺,為公眾學法用法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渠道。
第十,要加強對外法治宣傳。在做好國內法治宣傳工作的同時,要適應我國深化對外開放的新需要,更加重視對外法治宣傳,把對外法治宣傳作為涉外法律工作和涉外法律服務的重要內容,向世界講好中國法治故事,塑造良好的法治中國國際形象,增強我國在國際法律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三、進壹步加強法治宣傳教育的領導。
壹要提高思想認識。要充分認識法治宣傳教育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充分認識全會給法治宣傳教育帶來的新機遇、新要求,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要緊密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抓緊專題研究,及時提出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具體措施。要把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與實施普法“六五”計劃緊密結合起來,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完成“六五”計劃的各項任務。
二要完善普法宣傳教育機制。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推動宣傳、文化、教育部門和人民團體充分發揮在普法教育中的作用,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整體合力。推動國家機關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把普法責任落實到各部門、各行業、各社會單位。建立健全普法評估機制和評估標準,加強評估結果的應用。
三要加強組織協調。落實四中全會提出的法治宣傳教育的任務和措施,需要協調推進的問題很多,難度大,任務重,必須加大協調推進力度。要建立落實臺賬,明確責任分工,列出時間表,發揚釘釘子精神,以踏石留印的精神狠抓落實。要針對實施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采取過硬措施,克服困難,及時解決實際問題。
四要加強隊伍建設。法制宣傳教育隊伍是法制工作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司法行政機關、部門和行業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專業化隊伍建設,配齊配強人員,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大力加強講師團建設,進壹步發揮講師團在普法中的骨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