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開展應急管理第1 1章?要做好應急管理,關鍵是建立和完善預警系統。
預警是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第壹步,是應急管理的關鍵。因為,預警可以靈敏準確地公布危險前兆,及時預警,其作用是提前反饋,及時安排,防患於未然,把事故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降到最低。因此,建立和完善預警系統至關重要,是做好應急管理工作的關鍵。首先要確定風險來源,列出可能導致突發事件的現象或表象;其次,要對突發事件進行分析,包括突發事件發生的頻率、突發事件的影響、突發事件管理的難度以及公眾的關註度;三是要確定突發事件的防控策略,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和突發事件的社會承受能力,制定不同的應對策略。
第二,做好應急管理,核心是完善決策機制。
應急管理是新形勢下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應急管理決策機制是提高應急管理決策水平的核心環節,是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科技支撐和技術保障,是科學、準確、及時處理應急事項,防範風險、減少損失的重要舉措。因此,需要通過各種體制改革或創新措施,進壹步完善危機決策機制,提高決策系統的整合能力,加強應急決策信息、智庫和培訓機構建設,加強相關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決策組織體系建設。風險來臨時,要快速反應,科學應對,規範處置,全面構建危機決策體系及其組織架構,提高應急決策能力和效率。
第三,做好應急管理,中心要規範信息發布。
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發展過程中,需要及時、準確、全面地向公眾發布相關信息。既體現了政府對公眾知情權和切身利益的尊重,也為政府采取進壹步行動奠定了民意基礎。不斷完善應急信息發布機制,本著以人為本、對人民利益高度負責的原則傳播信息,是政府做好應急管理工作的非常舉措。因此,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發布必須堅持準確、及時、客觀、公正、導向正確和有利於突發公共事件平息的原則。建立規範統壹的信息發布制度,明確發布不同類型突發公共事件的標準、等級、時限、渠道、範圍、技術分析和政策解釋,做到內容權威、體系完整、規範有序。
第四,做好應急管理,重點保證物資供應。
物資供應是保障應急後勤保障的前提。建立完善的物資保障體系,確保物資供應充足,收支規範,是應急管理和應急預案的基本保證和前提。因此,應不斷加強應急物資的儲備計劃,包括醫療設備、急救設備、藥品、血源、救護車輛、防護設施、生活用品、通訊設備等。同時,要保證充足的應急資金,在國家預算項目中安排突發公共事件的預備性支出。
五、做好應急管理工作,基金會要堅持依法行政。
依法實施應急管理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中國制定了36部應急管理法律、37部行政法規和55部部門規章。初步形成較為完備的應急管理法律體系,對保障應急管理科學、規範、有序發揮重要作用。以法律法規的形式規範和確認應急管理的經驗做法和規律性,有利於更好地指導應急管理,確保應急管理始終在法制軌道上運行。因此,堅持依法行政是做好應急管理工作的基礎,是歷史的要求,時代的需要,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堅持依法行政,才能不斷提高應急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減少國家財產損失。
如何有效開展應急管理第二部分:壹、建立健全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按照分級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原則,完善應急管理領導機構、辦事機構和工作機構,落實人員和必要經費,確保機構、人員和責任到位。
二要完善基層應急預案體系建設。要按照規劃體系建設“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要求,根據本地區、本行業的特點,認真做好規劃的編制和修訂工作。並結合預案,積極組織實戰性強、群眾廣泛參與的應急演練,及時糾正和完善演練中暴露的問題,真正達到落實預案、磨合機制、鍛煉隊伍的目的。
三要抓好基層應急隊伍建設。基層應急隊伍處於突發事件的第壹線,是提前處置突發事件的主力軍。壹支基礎素質好、召之即來、能打仗、打勝仗的基層綜合應急隊伍,可以在隱患排查和信息上報中發揮預警作用,在早期處置中發揮骨幹作用,在協助處置和恢復重建中發揮輔助作用。
四要抓好基層應急保障設施建設。農村地區要加強基礎設備、設施和避難場所建設,抵禦本地區頻發的突發事件,提高自身防災抗災能力。社區,尤其是人口密集場所(學校、醫院、車站等)等高風險區域。)和工業區,應加強消防避難場所、醫療衛生等治安基礎設施建設,並做好日常管理和檢查。
五要抓好基層應急管理和培訓。幹部職工要學習國家突發事件應對法,掌握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置程序和措施,依法處置。同時,要廣泛開展應急管理“四進五進”活動(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有機構、有預案、有隊伍、有後勤保障、有科普教育),利用各種媒體,采取寓教於樂的方式,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應急知識宣傳,增強群眾憂患意識,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
第六,加強突發公共事件的預防和預警。要完善隱患排查監控機制,對各類危險源、危險區域、危險因素和社會矛盾糾紛進行全面排查,及時制定整改措施並限期改正,建立隱患排查信息庫,實行分類分級管理和動態監控。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和報告制度,重點地區、行業和部位要設立安全信息員,及時掌握突發事件的預警信息,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理。要強化社會聯動機制,發揮群眾、社會組織和公民在突發事件預防和應對中的作用,努力形成基層應急管理的整體合力。
七要做好應急值守和信息報送工作。要嚴格落實應急信息報送要求,明確處室和人員,理順縱橫對口關系,充實力量,加強應急值守和信息報送。要堅持全天候值班制度和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完善信息收集、處理和報送制度,全力做到信息收集準確、信息傳遞及時、隱患排查到位,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如何有效開展應急管理第三章根據瀏陽市關於開展應急管理宣傳活動的通知精神,為全面加強應急管理,應對突發事件,切實做好本次應急管理宣傳周活動,我鎮高度重視,結合自身實際,認真組織開展宣傳活動。宣傳周的工作總結如下:
第壹,強化領導和責任。
為切實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領導,確保應急管理工作取得實效,我鎮成立了以鎮長唐為組長的應急管理領導小組,應急辦具體負責各項工作的組織實施。同時,我鎮把加強應急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在財政預算範圍內,將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公共* * *資源用於社會管理和公共* * *服務,建立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整合。
第二,制定計劃,周密安排
應急管理宣傳周能否順利開展並取得實效,取決於制定的方案是否切實可行。在本次宣傳周的策劃中,我們充分考慮了我鎮的實際,深入探討了方案的可操作性和現實性。我們通過自主宣傳、集中宣傳、開展防災減災系列活動、做好重點災害隱患排查等方式,對整個宣傳周進行了周密部署。同時,我們分階段、分步驟地對宣傳周進行了全面規劃,確保了規劃的嚴密性和可行性。
第三,有序開展,註重落實
本次宣傳周采取鎮應急辦負總責,各主要村(居)、單位部門各負其責的形式,在全鎮範圍內開展了豐富多彩、卓有成效的宣傳活動。
壹是鎮應急辦在鎮政府門前設立應急知識現場宣傳點,組織綜治司法所、林業站、水管站、安監站、派出所、國土所、衛生院等相關站的工作人員進行現場應急知識宣傳;
二是督促各大村(居民區)宣傳本轄區內的應急知識,如盤春居委會、龍符居委會、蛟橋村組織支部村委會成員在人流密集的集鎮、街道發放應急知識宣傳單;
三是指導轄區內學校組織學生開展緊急避險活動;
四是結合此次強降雨,在應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的帶領下,全體機關幹部和部分村民(居民)參加了石江村洞庭黃水庫應急野外演練。整個宣傳周期間,通過懸掛標語、制作廣告牌、發放傳單等方式,在全鎮範圍內懸掛橫幅10條、展示廣告牌5塊、發放傳單2500余份,增進了公眾對應急管理知識的了解,增強了公眾的危機防範意識,營造了良好的宣傳氛圍。
如何有效開展應急管理第四章應急管理的主要內容概括為五點:
1,應急預案
根據突發事件的發生和可能發生的情況,提前研究制定應對預案和方案。應急預案包括各級政府的總體預案、專項預案和部門預案,以及基層單位預案和大型活動單項預案。
2.建立健全應急預案體系。
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計劃體系。所謂“縱向”,就是按照垂直管理的要求,從國家到省,再到市縣鄉,各級政府和基層單位都要制定應急預案,不能突破。計劃層級越低,規定越應明確具體,避免“上下粗糙”現象,防止照搬照抄。
3.建立和完善應急管理體系。
建立健全集中統壹、強有力的組織指揮機構,充分發揮我國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形成強大的社會動員體系。建立健全以事件發生地黨委政府為主、相關部門和相關地區協調配合的領導責任制,建立健全應急處置專業隊伍和專家隊伍。
4.建立健全應急運行機制。
建立健全監測預警機制、信息報告機制、應急決策與協調機制、分級負責與響應機制、公眾溝通與動員機制、資源配置與征用機制、獎懲機制和城鄉社區管理機制。
5.建立和完善應急法律體系。
加強應急管理法制建設,把整個應急管理工作納入法制和制度的軌道,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建立健全預案,依法行政,依法實施應急處置,把法治精神貫穿於應急管理全過程。
擴展數據: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提出了六項工作原則,即: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居安思危,預防為主;統壹領導,分級負責;依法規範,加強管理;快速反應和協調反應;依靠科技提高質量。
“居安思危,預防為主”是應急管理的主要指導原則。
預防在應急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應急管理也是如此。理想的狀態是突發事件會少壹些,如果有必要,也要有效有序的處理。堅持和貫徹這壹方針,以便在和平時期註重預防,把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