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中國商報的壹篇文章,很能說明問題。隨著2008年中國限制外資企業進入糧食流通領域的WTO過渡期結束,壹直牢牢控制著中國大豆定價權的外資糧商將目光熱切地投向了中國糧食行業。現在,他們決定從儲糧開始突破。\x0d\面對帶著“彩禮”“求婚”上門的外地糧商,中儲糧並不急於做出決定。吸取了大豆教訓的人,應該看看“洋人”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DRC)保持高度警惕。畢竟向中儲糧求婚的外地糧商,是以控制整個糧食產業鏈而出名的。\x0d\中儲糧受政府委托穩定糧油價格,處於事件中心,地位微妙。\x0d\外地糧商“求婚”\x0d\ "他們真的壹直想和我們合作。”中儲糧新聞發言人魏強告訴記者。\x0d\他說的“他們”包括全球四大糧食供應商之壹的嘉吉,其員工對“中儲糧”這幾個字很熟悉。“我們經常有壹些傳真”,但她拒絕透露這些傳真的內容。\x0d\嘉吉是控制全球糧食出口和貿易業務的企業,貿易規模全球第壹。從食品的生產包裝到市場的每壹個環節,都是壹手包辦。公司業務橫跨五大洲66個國家。嘉吉公司目前的發展戰略是開發第三世界的潛在市場。\x0d\此時此刻,在國外四大糧商占領中國大豆產業後,中國發展糧食產業的步伐逐漸加快。除了嘉吉,還有ADM,路易達孚,邦基。此前,中儲糧壹位高層透露,四大糧商正在與中儲糧接觸,商談合作事宜。\x0d\實際上,他們頻繁提供的糧庫是中國政府控制的糧食購銷機構,其主要職能是穩定糧食和農產品價格。當時政府為了使其有更多的資源來完成這壹職能,賦予了中儲糧農產品進出口權。\x0d\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儲糧的企業化轉制尚未完成,投資方仍為單壹中央政府。中儲糧根據政府的安排,直接管理中央地方糧庫,負責收購糧食,通過最低收購價和適時調價等手段,影響和控制流通領域的糧食價格。只有中糧集團(中糧集團)能夠匹配其在中國的糧食購銷渠道,這顯然是外資看中糧庫的原因。\x0d\這時,石天站在了四大洋糧商的壹邊。\x0d\根據中國簽署的WTO協議,2008年,中國在糧食流通領域的過渡期將結束,中國政府將不再能夠限制外資進入糧食流通領域。顯然,四大洋糧商看中了這個機會,他們頻頻表現出收儲糧食的意願,希望以此為突破口,進入壹直被政府控制的糧食購銷領域。\x0d\現在布局的不止嘉吉壹家。業內人士透露,全球四大糧商之壹ADM公司所屬的益海嘉裏集團,已經在山東、河南、河北、黑龍江、湖南等糧食主產區建立或收購了糧食加工企業,並準備在江蘇等省建立糧食倉儲企業。\x0d\產業鏈令人垂涎的利益\x0d\ "最危險的是國外四大糧商壹條龍集團運作,從種子、化肥等生產環節到建立自己的運輸渠道,控制了整個鏈條。”中國大豆產業協會會長劉登高說。\x0d\顯然,糧食收儲只是這些外資的切入點,他們覬覦的是整個糧食產業鏈的利益。記者了解到,嘉吉在布局中國化肥市場的同時,也在頻頻向糧食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糧食收儲示好。\x0d\根據嘉吉的公開資料,嘉吉在中國擁有27家全資和合資企業,但在該資料中,嘉吉並未提及他們在中國化肥領域的投資。\x0d\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嘉吉已在中國設立了全資的山東嘉吉化肥有限公司和合資的雲南三環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除了種植領域,嘉吉在中國的鏈條基本完成。\x0d\ "如果控制了化肥等農資,就很容易控制糧價。”劉登高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2006年以來,我國糧食價格上漲,農資價格上漲是重要因素。\x0d\在此之前,益海嘉裏已經做到了中國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的頭把交椅,占據了中國60% ~ 70%的市場份額。\x0d\ "益海嘉裏集團的下壹個目標是糧食。”劉登高表示,集團已在山東兗州建立了大型面粉加工企業,壹期年加工能力為30萬噸。據中儲糧總公司調查,這個集團還準備在河南周口、河北石家莊建設面粉加工企業。不僅涉足糧食加工行業,在江蘇射陽,益海嘉裏集團已經進行了考察,準備在射陽沿海建立大型糧食倉儲加工基地,進軍糧食收儲領域。\x0d\發改委的警惕\x0d\大豆河山的全面淪陷已經讓政府有所警惕。“前幾年的教訓觸目驚心,糧食肯定不會走老路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業和經濟部門的壹名官員告訴記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是負責糧食儲存的最高權力機構。\x0d\他說:“我們國有糧庫不能讓外商染指。甚至合作也僅限於壹些小加工廠,小公司我們也不管。國有糧庫是不可能的。”\x0d\魏強還告訴記者:“我們現在和四大糧商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合作。\ 2007年,四大糧商之壹的路易達孚有意與中儲糧總公司合作建立榨油企業。“最後壹無所獲。”\x0d\ "想染指儲糧是不可能的。”上述NDRC官員表示,“中儲糧不是企業,主要任務不是創造商業利潤,不會為了商業利益而放棄宏觀調控職能。”\x0d\大豆行業的崩潰顯然是壹個警鐘。大豆市場放開才幾年,定價權徹底淪陷。自此,中儲糧調節食用油的能力越來越蒼白。最著名的例子是2007年食用油漲價潮中,中儲糧拋出20萬噸食用油平抑油價,但市場買不起。隨後的調查顯示,70%的食用油進入了益海嘉裏的倉庫。\x0d\國內某大型油脂企業負責人向記者抱怨“20萬噸太少了。”但魏強認為,“關鍵不是太少,而是四大糧商的實力太強,而我們太弱,就算投入再多也沒用。”\x0d\ "我們改變了方式,比如從銷售改為定點銷售,效果好了很多。”魏強說,“但在石油市場上,失去的舊河山很難恢復。”政府顯然不希望大豆的悲劇在更重要的糧食領域重演。\x0d\不過,在商務部外資研究部主任、《中國WTO年度報告》主編馬宇看來,這壹切不必過於擔心:“引入競爭是好事,反壟斷法已經生效。政府可以通過《反壟斷法》遏制他們的壟斷行為。”他說。\x0d\擔心儲糧\x0d\然而,盡管如此,魏強還是擔心上述洋糧商的威脅。“與四大糧商相比,中國幾大糧商集團太弱了。四大糧商在全世界都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鏈,我們在中國沒有壹個完整的產業鏈。”\x0d\目前中儲糧作為全國最大的糧源控制企業,實力雄厚,但沒有糧食加工業務;中糧有加工業務,但控制不了糧源,銷售網絡不夠。華糧集團雖然是國內比較大的企業,但是實力無法和跨國公司相比。\x0d\另壹個讓魏強擔心的是,同樣負責穩定油價的中儲糧以前有糧食進出口權,但現在糧食進出口權基本被中糧集團壟斷。這壹劣勢在我國中儲糧食用油和大豆的輪換中暴露無疑。“有時我們需要輪換,但國內供應跟不上,又沒有進口配額,所以落後很多。”\x0d\然而,四大國外糧商在中國糧食流通領域市場放開後的壹系列舉動,正在加劇這種擔憂。“不代表我們完全封閉,不跟他們合作我們國家的糧食就安全了。”魏強說。承擔穩定國內農產品價格的任務,多少有些左右為難。\x0d\實際上,在四大糧商掌握了國內植物油銷售的終端渠道後,通過建立或收購面粉、大米加工廠,通過植物油的銷售進入糧食消費市場並不難。“因為在中國,糧油完全是壹個銷售渠道,給中國的糧食流通帶來很大的風險。”\x0d\ "而且國外四大糧商的銷售網點分布比我們強很多,可行的路徑是必須有大型糧企與之競爭。”魏強透露,下壹步,中儲糧將加快糧食加工領域的業務發展,但具體時間表還未定。
上一篇:土地流轉後如何解決農民的生活保障和就業問題下一篇:如何質疑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低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