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如何做好退休人員的服務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退休人員的服務管理工作

退休管理服務是壹項復雜的群眾工作,政策性強,覆蓋面廣。退休管理服務的質量關系到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能否得到認真執行,關系到退休職工的晚年幸福、家庭和睦和社會穩定。做好退休管理服務工作,既是退休職工的迫切要求,也是各級退休管理機構和退休管理幹部義不容辭的責任。

壹、企業退休管理服務的現狀。

1.由於兼並重組,公司產生了大量的退休員工。雖然這個團隊的工作在公司整體工作中並不是中心,但在壹定程度上影響著公司的整體工作。同時,公司的壹些歷史遺留問題也需要及時處理。因此,離退休人員的和諧穩定已成為離退休管理的重中之重。

2.退休職工居住分散,給退休管理和服務帶來很大困難。目前,這些職工已陸續退休,有的住在公司福利區,有的住在郊區,有的回到農村或隨子女在其他城市生活,有的甚至長期隨子女在國外生活,退休職工居住分散,給退休職工的管理和服務帶來壹定困難。

3.企業退休人員納入社會管理仍需不斷推進和完善,過渡期仍應以企業管理為主。雖然企業退休養老金已經社會化,但退休人員的項目外養老金壹直由企業發放。退休人員與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社區建設的不完善,使得社區難以完全承擔起管理和服務退休人員的職能。大部分地方社區管理服務人員少,資金缺乏,很難為大量進入社區的退休人員提供正常的管理服務。

二、當前形勢下做好離退休職工管理工作的對策

1.完善相應機構,配備專職退休人員,提高管理服務整體水平,更加重視退休管理服務的重要性。我們應該從政治上、思想上關心老年人,為他們實現人生價值鋪平道路。要根據老年人的新需求做好退休管理服務,並結合實際創新。

2.落實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教。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按制度操作,按制度辦事,是減少工作隨意性,保證任務按時完成的有效措施。根據實際情況和上級要求,應建立壹些制度。

3.采取措施提高離退休管理人員的素質。退休管理具有科學性、政治性和政策性。退休管理和服務的質量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進步,離退休人員是退休管理和服務的具體組織者和實施者。退休人員的素質直接關系到退休工作的成效。因此,需要組建壹支高素質的退休管理隊伍。(1)要加強退休管理人員的思想政治建設,不斷提高對退休管理重要性的認識,牢固樹立做好退休管理工作的責任感。(2)完善退休管理人員培訓制度,定期組織退休管理人員參加培訓,把培訓作為提高素質的根本途徑。(3)要選派有壹定工作經驗和能力、資歷較深的同誌進行退休管理。

4.加強工會的作用。工會要做好離退休職工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充分表達和維護離退休職工的具體利益。(1)工會要通過多種形式及時了解退休職工的生活福利需求,制定工會相關管理規定,建立退休職工檔案。針對退休職工最關心、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盡最大努力為職工做好事、辦實事,慰問退休職工患病、生活困難、去世等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2)工會要把握退休職工的需求,采取享受資源、積極生活的方式,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活動,建立相應的活動室,組織豐富多彩的老年活動,倡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

5.構建網絡管理。面對大量退休人員的管理,僅靠退休部門人員的力量難以應對企業的日常工作,更不用說深入基層,不斷創新。(1)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建立離退休人員數據庫,實現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信息化,提高服務質量和便利性。(2)組建工作網絡,組織離退休老同誌,形成以離退休管理部門為主,離退休人員自主管理網絡為輔的管理工作機制。可以依托現有的退休基層黨支部、黨小組制度或新建此類組織,按生活區、建築劃分行政組、小組。各行政組和基層支部書記充分發揮所在行政組和黨組的積極性,組織聯系本單位離退休人員,主動開展走訪、文體等活動,起到了承上啟下、溝通信息、落實工作的作用。(3)借助信息網絡,及時掌握大量基層動態信息,掌握急需研究解決的* * *問題。在網上發布各種稿件和學習資料,可以包括:黨的政策、健康生活、文體活動等。,為老同誌宣傳黨的政策、交流思想、互通信息提供了壹個很好的平臺。

6.做好日常信訪接待工作,盡可能建立定期信訪接待制度。信訪接待是離退休部門的日常和重點工作。新時期要在細節上下功夫,特別要重視崗位的服務,在解決問題中落實服務,在提高效率中加強服務,在創新和改進服務中開展壹些主題活動,加強滿意接待和電話規範化建設。

總之,對退休的管理不僅可以更好地為退休職工服務,還可以間接穩定在職職工的思想,使他們安心工作,促進家庭和社會的安定團結,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果。在深化改革、創建和諧企業的過程中,中心必須按照公司的要求,發揮好職能作用,把服務和管理結合起來,服務好離休、退休職工,為公司的和諧發展貢獻力量。

  • 上一篇:以人為本選修歷史1富國強兵秦國教案。
  • 下一篇:社區傳統文化活動計劃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