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城區位於山東省北部,黃河北岸。東接東營市利津縣,西接惠民縣、陽新縣,北接沾化縣,南接淄博市博興縣、高青縣市。東西最大水平距離33公裏,南北最大垂直距離44公裏。2014年,濱城區總面積697.49平方公裏。轄10個鄉(鎮、街道),599個村(居)委會。年末全區戶籍人口49.0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28‰。
區人民政府位於黃河六路530號,郵編256601。行政區劃代碼:371602。區號:0543。拼音:濱城區。
歷史的發展
五代濱州。《太平宇宙》:“濱州治渤海郡,名在渤海之濱。”賓縣成立於1913。濱州市成立於1982。2000年改為濱城區。
商周是壹片薄(普)古之地。秦屬齊郡。西漢武帝時,設水窩郡,屬青州刺史黔城縣,用以控制水窩城(《中國歷史地圖集》標註為今城鎮希莫李佳、周家集壹帶)。南北朝時,為治亂城(今北鎮附近),遷居濕沃縣。596年(隋開帝十六年),改濕沃為普臺縣,以中國普臺(今琴臺)命名,仍控制亂城。唐朝688年(懸拱四年),蒲臺、榆次位於渤海郡(濱城東四十裏)。天寶五年遷李秋村,今濱城北墻外)。後周鹹德三年(956),設濱州,領渤海、蒲臺兩縣。1368年(明洪武元年),渤海郡被廢,疆域劃歸濱州。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濱州降為不屬於郡縣的散州。1913年(民國二年),濱州改為賓縣。1958 65438+2月8日,賓縣撤銷,並入惠民縣。1961,賓縣恢復建設。
1982年8月2日,濱州市在北鎮、西濱縣、小營人民公社、博興縣、蔡寨人民公社朱楨鎮管理區成立,3個鄉3個辦事處,1鎮。1987年2月25日,賓縣撤銷,行政區域並入濱州市。
2000年6月10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濱州地區及縣級濱州市,設立地級濱州市;設立濱州市濱城區,以原縣級濱州市行政區域為濱城區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黃河六路530號。2001 1正式上市。
全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66.9億元,比上年增長6%。其中,第壹產業增加值11.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76.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78.3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75.33億元,增長28.2%,總量和增速均居全市第壹;地方財政收入35.68億元,增長1.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7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172元,分別增長8.8%和12.02%。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672.06億元,比年初增長65.438+02.14%。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7714億元,比年初增長65.438+03.54%;各項貸款余額504.67億元,比年初增長7.18%。
工業經濟。重點項目大力推進,總投資17.5億元的17個大項目進展順利,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主營業務收入533.3億元,增長4.5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35.79億元,增長3.93%。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達到100家。其中,投資37億元的華斌技改項目壹期全面投產;完成投資31億元的大唐熱電聯產項目土建工程;投資28億元的友泰科技項目,壹期建成投入使用;投資6543.8+0.87億元,中利含酸重油項目生產設備安裝完畢;投資4.5億元的方化科技工業園項目已基本建成主廠房。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完成技術改造投資69億元,占工業投資的69%;高技術產業產值達到245.48億元,增長8.75%;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4家;新增1個50億元的產業集群,總數達到3個;專利授權量660件,居全市首位。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海河和秦泰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紮實推進。北城汙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和琴臺河濕地主體工程全面完成。工業惡臭汙染得到有效控制,萬元GDP能耗下降4%,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增加19天,累計達到255天。推動企業宣傳“陽光排放”的做法得到了環保部的充分肯定。
服務業。充分發揮市轄區優勢,全力加快發展,提升檔次,提高服務業比重,實現服務業增加值6543.8+078.39億元,增長7.3%。商貿承載能力不斷增強,總投資2.5億元的中海航母喜文化基地重裝投入使用;全福元超市、中央公園銀座店開業運營;濱州汽貿城加快建設,大眾、福特4S店成功入駐。房地產業穩步發展,27個項目投資32.5億元,綠都花園等5個住宅小區投入使用。金融業加速集聚,新增濰坊銀行濱州分行、金橋小額貸款公司等5家金融機構,共計63家。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投資2億元的王海醫藥物流園成功落戶,填補了該市醫藥產業物流空白;城市快遞業務快速擴張,業務量增長30%。新興服務業快速增長,電子商務規模不斷擴大,交易額達到21億元,增長1.50%;賓達科技創業園成功入選首批省級大學生創業示範園區。家政服務業發展進入快車道,好大姐家政、麗都物業成為全省家政服務龍頭企業。
現代農業。休閑觀光農業健康發展,高標準編制黃河、圖海流域休閑農業發展規劃。12個市級示範園區通過驗收,楊柳雪莘莊蔬菜基地被評為國家綠色技術推廣基地,金鐘天地農牧園被評為國家五星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企業。農業產業化水平顯著提高。總投資6543.8+0.44億元的中宇農牧產業園壹期工程順利竣工。全區完成土地流轉1.1.000畝,發展林下經濟1.2萬畝;新增區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三品”認證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8家;成功創建省級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農業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建成高標準農田林網4.3萬畝,疏浚溝渠253公裏,治理沙化土地5000畝。糧食豐收,總產量28.6萬噸,實現“十二連增”。強農惠農政策得到嚴格落實,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全面鋪開。成功入選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全省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被確定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縣、全國農村實用人才認定試點縣和全省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區。
城鄉景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投資2.3億元的德大鐵路站前廣場壹期工程竣工,德大鐵路濱城段通車。濟濱東高速濱城段已完成投資6543.8+0.2億元,建設進度全線領先;黃大鐵路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城建項目加快推進,投資6.5億元的北海公園項目進展順利,黃河十六路按計劃貫通;投資61萬元的如意湖、芙蓉塘、創業商務中心周邊綠化工程基本完成;投資6543.8+0.3億元,實施東區基礎配套項目32個,城區功能不斷完善,人氣進壹步聚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取得圓滿成功。按照道路硬化、環境凈化、村莊美化、路燈照明、城鄉規劃覆蓋、公共交通覆蓋、治安監控覆蓋、醫療服務覆蓋、文化體育設施覆蓋的“四化五覆蓋”提升標準,全區累計投入5.8億元硬化4965438個村、65438條道路。城鄉管理全面加強,城中村改造穩步推進,大河新城全面開啟。
吸引投資。抓住京津冀產業轉移機遇,組建8個專業招商團隊,聚焦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開展集中招商,* * *引進資助項目147個,到位資金484100萬元,無償資金5.09億元。其中,大連萬達城綜合體項目簽訂協議,蘇寧廣場、雨潤集團、歐尚超市等項目達成投資意向。融資工作成效顯著。第十二屆銀企合作促進會收到資金654.38+06.28億元,到位率654.38+000%。全市資本對接大會簽約資金931億元;成功發行城投債6543.8+0億元,方化股份增發4億元。
社會事業。民生支出6543.8+0.54億元,占財政支出的57.4%。優先發展教育,投資3.7億元,基本完成城區3所新學校建設,解決1萬多名學生就近入學問題;投資654.38+0.7億元,建成農村義務教育標準化校舍5.6萬平方米,在全市率先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驗收。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16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建成投入使用,實施了鄉鎮衛生院住院起付線以上全額報銷制度,2300名患者受益,累計報銷費用287萬元。社會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居民基礎養老金由每人每月70元提高到75元;城鄉低保人均補助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298元和172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6100元和4100元。城鎮新增就業6007人,農村勞動力轉移1254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1%。投資6543.8+0億元的濱州殯儀館建設基本完成;投資3000萬元的新檔案館開館。社會養老水平明顯提升,新建老年公寓9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18個,各類養老機構60個,千人養老床位38張,提前壹年超額完成“十二五”目標。社會治理成效顯著,先後獲得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市、全國“六五”中期普法先進區、省流動人口計生協會建設示範區、省藥品安全示範區等稱號。社會治安保持穩定,“平安妳我他”行動取得明顯成效,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
政府自身建設。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四風”問題得到有效整治。清理辦公用房2.6萬平方米,清理公車57輛,公款吃喝、庸懶散等不良風氣得到有效遏制。政府機構改革穩步推進,取消32項行政審批事項,營商環境進壹步優化;政務服務中心全面開通,50家有審批事項的單位進駐,實現了“壹門受理、壹站式辦結”;開設了“主任業務大講堂”,實行重點項目承包、半年觀察述職制度和年終考核制度,促進了班子成員履職盡責、做好事,促進了全區工作提速增效。自覺接受人大、CPPCC和社會各界的監督,40件NPC代表建議和103件CPPCC委員提案全部得到答復;辦理群眾來信和市長公開電話1022件,回復率100%。群眾滿意度進壹步提升,年終考評上升3位。
2021,1,山東省農業農村確定濱城區為2020年山東省農業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020年6月2日,農業農村部認定濱城區為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2019 165438+10月12水利部公布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濱城區榜上有名。
3月15,2010,濱城區獲得第三批全國法制縣市先進單位榮譽。
山東省136縣市經濟實力排名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