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西方價值觀」?小時候經常在報紙上看到“頹廢的資產階級”的說法,老師也喜歡講“資產階級的頹廢生活方式”。我家隔壁住著壹位電氣工程師,他是當時我心目中最博學的人。他還喜歡在街上的人飯後聚在壹起乘涼的時候給大家講“資產階級的頹廢生活”。無非就是夜總會,酒吧,鋼管舞,賭場之類的。孩子雖然想象力豐富,但知識不夠,於是我思考了什麽是“資產階級”,最後想到了西遊記裏的妖怪;“資產階級的頹廢生活方式”也變成了壹群在盤絲洞裏跳舞的惡魔。改革開放不久,西方的真實信息過來了,我們也去那裏看了看,才發現不對勁。是的,西方國家有夜總會和鋼管舞,但很少有嚴肅的資產階級經常光顧那些地方。去的人主要是失意文人、落魄藝人、卡車司機、裝卸工、小商販、小捐助者、經紀人,以及在黑白之間徘徊的底層民眾。也沒有大規模的放蕩場面。天壹黑,商店和其他商業場所就關門了。周末,大家都去自己的花園裏沖浪、滑雪、除草、剪花,或者去教堂祈禱。他們在哪壹天喝酒?鋼管舞不是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它只是西方少數人(而且往往是下層階級)生活狀態的壹部分,但我們咬著牙,堅持拉在資產階級身上,直到我們自己也染上這種“頹廢”的嗜好。我們還是染的。桑拿、美容院、夜店從沿海到內地遍地開花,“腐爛”的程度和面積以及參與“腐爛”的人數規模和比例早已超過西方。我有壹些外國朋友,他們總是告訴我中國大陸的夜生活非常豐富,是世界上最有趣的地方。不能再說這是西方資產階級的頹廢生活,否則無異於打自己。但是我們要脫穎而出,要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我們換了壹句話。這種改變無非是從西方文化中抽走“生活方式”,讓夜店、桑拿的“生活方式”成為人類的文化遺產,讓東西方都能適當享受,然後專註於西方文化的價值哲學部分——西方價值觀。我的印象是,我們從批判“西方頹廢的生活方式”到批判“西方價值觀”的轉變,與中國夜生活的蓬勃發展不謀而合。把“頹廢的生活方式”從西方文化中抽走,把西方的價值哲學丟在壹邊,讓它去批判和鞭撻,那麽這所謂的“西方價值觀”是什麽?說白了,無非就是自由、民主、人的尊嚴等信仰,以及個性、個人主義等生活態度。就是這樣。不會有什麽不同。如果要補充什麽,就離不開這些原則。但這不是普世價值嗎?如果這些東西都是西方的專利,而東方人不配或者不能擁有這種價值,那不就意味著東方人只能或者只配擁有壹種不自由、不民主、不尊嚴的生活嗎?是的,這的確是普世價值。但問題是,如果我們不把它當成西方的專利,這和我們的人生價值無關,我們怎麽去批判它呢?而且這些東西也確實是外國人先解釋和宣傳的,並且已經在他們的制度中執行了。這是壹件好事,於是我們的愛國者找到了引火點——他們輕易地把壹種在啟蒙運動時明明是普世的、只有差異的文化,變成了只適合某個族群的文化,把期間的爭論變成了不同族群之間的文化鬥爭,最後變成了爭取民族尊嚴甚至主權的鬥爭,變成了愛國主義的問題。在這件事上,我很佩服最極端的民族主義者。他們簡單說這是普世價值,但這是普世價值,老子也要反對,因為這不是老子和中國的第壹普世價值;只要不是中國人最早提出發明的東西(科技添加劑除外),老子都會叫它狗屎。他們確實是喜怒無常的人。他們壹掛上國旗,就解構普世價值。但是人們不應該對此過於認真。高調的民族主義者這麽說,未必真的關心民族的命運。至少他們不太在乎這會給我們國家帶來什麽後果。他們真正在乎的是自己的閑情逸致,自己的影響力,甚至是兄弟“作品”的銷量。考慮到這些,我有時會感到悲哀,覺得那些高調的愛國者真的比那壹代人還不如,也許比李鴻章那個時代還不如。當時李鴻章也有“西學中用”、“學西為中用”之說,但他們所排斥的主要是我們後來所說的“西方的腐朽生活方式”。他們喜歡西方的科技,但實際上並沒有完全排斥西方的價值文化,至少沒有下決心禁止這些東西的大規模傳播,否則也不會有後來的清兵自曝民主。現在的高調愛國者就假多了。他們不排斥西方的科技物件,尤其是那些有品牌的高端消費品,只排斥西方文化;這些他們都沒有排斥。他們稱之為“頹廢的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的文化,幾乎被他們完全復制,成為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們唯壹拒絕的是自由、民主、人道和公民尊嚴的價值觀。他們的生活壹般是這樣的——打外國人發明的手機,互相炫耀外國的理論,偶爾用外語說幾句;或者去外國人的餐廳吃牛排,去“頹廢”的桑拿放松筋骨,喝幾杯洋酒,回到家或者酒店,就開始打開外國人發明的電腦,壹本正經地寫如何愛國。
1,理性主義,是針對中世紀宗教占統治地位而提出的。他強調,人之所以不同於動物,在於人的理性。從這個角度來說,人類存在的價值就在於以理性為最高準則(而不是以所謂的宗教神學和道德為最高準則),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符合理性的。這個觀點在當時是很進步的。但由於其發展的極端化,在戰後被“非理性主義”打敗。後者認為人的存在因其非理性因素而比理性因素更重要。2.個人主義主要是否定社會,認為人應該是個體的,尤其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這種觀點在當今中國是完全錯誤的。其實他最初提出的時候,或多或少是為了反對人們對宗教或政府的盲從,也是為了表達內心對權力的反抗,即使在當時,還是有壹定的進步意義的。3.自由主義常常與個人主義聯系在壹起。不像上面那個,其實自由派壹般都是極端自由派。也就是說,包括法律和道德,對他們來說,都是被外界人為束縛的,不應該存在。不要簡單的否定,就像個人主義壹樣,本來就是用來對抗政府的,只是用了壹種極端的方式。現在自由主義普遍被調和,壹些道德和基本法律得到壹定程度的認可,但還是容易發展成無政府狀態。4,平均主義,這個東西在今天的中國是比較積極的。是的,他最早是在資產階級謀求自身利益,反對王權的時候提出來的。當時的資產階級已經具備了強大的經濟實力,但在當時的社會中,被貴族認為地位不夠高貴,被極度鄙視。因此,有人提出,人人生而平等。這壹學說對西方影響很深,在它提出的整個時代都成為文學和哲學的主流。時至今日,幾乎所有的法律都是以此為最高準則制定的。
~~~~~~~~~~~~~~~~~~~~~~~~~~~~~~~~~~~~~~~~
這是我推薦的壹些文章。
不知道有沒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