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本文從“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念入手,分析了洋務思想及其失敗的原因

本文從“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觀念入手,分析了洋務思想及其失敗的原因

評論和描述

壹,洋務運動的思想支持:中體西用

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簡稱為貫穿洋務運動始終的指導思想。按照當時洋務派主流觀念的理解,所謂“向西方學習”,簡單來說就是以中國的孔孟為代表,以中國封建帝制的思想文化,以“禮教”為思想基礎向西方學習。洋務派起初對西學的理解僅限於西方軍事技術。這壹時期的西學引進主要是洋務派以法自強的活動,從引進西方軍事技術和建立軍事工業入手。從65438年到2009年進入70年代,逐漸意識到向西方學習的不僅僅是軍事技術,還有西方強大的經濟實力對世界政治格局的影響。結果洋務學堂變成了“求強”的軍事行業,發展成了“求財”的民用行業。西學的翻譯也從介紹軍事技術擴展到歷史、地理、政治、教育、商業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中體西用”是洋務運動中出現的壹種獨特的文化觀念,雖然作為壹種不成熟的文化觀念,不能形成完整的思想體系,但“中體西用”的局限性是非常明顯的。但作為壹種沖破中國封建專制束縛的新的觀念和氣息,它在洋務運動中的作用,無疑是壹種反對保守主義和排外主義,主張文化革新的新文化理論。可以說,在洋務運動時期,“中體西用”理論對傳播近代西方文明和中國文化現代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由於中國封建社會漫長,中國封建專制統治者繼承和發揚“中學”經典的東西作為統治階級的思想基礎,所以洋務派企圖將西方的“術”移植嫁接到中國的“學”中,改變中國落後的面貌,實際上從壹開始就宣告了其必然的命運。

二,洋務運動的實質:壹場極不徹底的改革

在洋務運動中,洋務派的政治落後性和對外依賴性決定了洋務運動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只能停留在物質層面,無法進入政治和思想層面。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采用了先進的物質技術,卻排斥和拒絕采用相應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作為保障。這些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采用了先進的物質技術,其資本主義生產力開始突破封建生產關系的壁壘。但由於洋務運動創始人嚴重的封建政治特征,他們頑固地拒絕除生產技術以外的任何社會改革。所以他們堅定地把洋務運動限定在封建生產關系上。這樣,洋務運動實際上壹開始就走進了歷史的死胡同。

事實上,在19世紀的80、90年代,中國就出現了改革的動力需求,出現了壹批系統改革內政的方案設計。“這種現象不是偶然的。中國不是被動地向西方學習。只有當中國內部語境產生的問題和想法與對西方的理解相關時,才會有模仿某種制度的直接動機。從這個意義上說,僅從洋務運動的演變和反思來解釋清末改革顯然是不夠的。”“即在這壹時期之後,壹些受西方影響的改革思想並不是從洋務運動本身的思想語境中產生的,而是在北京清朝的領域和地方士紳的政治化中產生的。說明由於對制度問題的關註,19世紀不斷發展的實踐話語更有可能超越西方經濟發展的魅力,對西方內部制度產生感應。”[3]但如果沒有中國的洋務運動,中國人的這些思想可能就不會成立,因為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特別是中日甲午戰爭之後,人們似乎不再依賴或崇拜純工業和技術救國的思想和作用。

人們基本認同這樣壹種觀點:甲午戰爭後,壹個竭力主張和推行“洋務運動”這麽多年的國家,還是被鄰國日本打敗了,所以這種失敗震驚了晚清朝廷。在這樣的形勢下,人們真正關註的是中國將何去何從,因為中國的發展和世界列強覬覦中國的局面,讓人覺得中華民族的生存僅僅靠所謂的純經濟發展是無法成為真正的強國的。但是,向西方學習有積極的思想意義。有人曾把中國的所謂“洋務運動”稱為“自強運動”。事實上,自強的思想在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思想確立之初就得到壹些有前途的人的認可,但中國的朝廷對洋務運動和清朝的命運並沒有深刻的認識。因為當時中國所謂的“西化”無非是壹些朝廷的朝臣和外省的督撫。他們以個人的能力和眼光,在看到了中國現狀的壹些弊端,睜大眼睛看世界之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然而,作為壹個集權專制的統治階級,他們作為既得利益者,不會放棄他們的“家園世界”。這種絕對主義實際上是中國現代化無法真正發展的主要原因。

就百科吧。

給個硬分

  • 上一篇:實習總結報告。索要日記、報告、經歷等。公務員事業單位實習的。收到後補充100積分。謝謝妳
  • 下一篇:數學名人的信息和故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