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輿論影響力方面,要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在全社會倡導建立“新型醫患關系”。我國固有的“以醫生為中心,以患者價值為準繩”的多層次患者向心結構模式正處於轉型時期,正確的輿論引導對新型醫患關系模式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應努力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倡導“服務中以患者為中心,溝通中相互尊重理解”的新型醫患關系模式。在輿論宣傳方式上,媒體應加強與衛生行業的相互監督和配合,避免報道中的浮躁和好奇,褒貶並重,客觀公正地反映事實,在不損害醫患關系的前提下,弘揚醫患關系新理念。
3.在健康管理方面,要進壹步建立多元化的服務模式,滿足群眾的不同需求,不斷改進管理方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患者使用醫療服務的選擇性進壹步增強,不同經濟條件的人群形成了不同的醫療服務需求。衛生管理部門要積極推進衛生資源優化配置,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多樣化需求;醫療機構要將服務領域從單純的疾病診療向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轉變,進壹步開展心理咨詢、健康指導、預防保健等多種社會化服務。在管理上,既要註重滿足患者疾病診療需求,又要提供良好的軟硬件服務,在患者就醫過程中充分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確保滿足患者的各種合理需求。
4.在醫德方面,衛生行業應倡導人文精神,重視心理溝通在醫患關系中的作用。醫療機構缺乏人文精神,對患者需要的基礎護理和情感交流不夠重視,這將直接影響醫德的提高。調查顯示,醫護人員的傾聽、表情、語調、病情解釋、治療方案協商等都是影響患者評價服務質量的重要相關因素。因此,我們應該把倡導人文精神作為當前醫德教育的重要內容,重視非技術因素在醫療活動中的作用。在措施上,要借鑒西方醫學教育的經驗,在醫學生中開設醫患溝通的課程;在職醫務人員應在繼續教育過程中補充醫患溝通的知識和技能。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要重視醫患溝通,把提高醫患溝通意識和能力作為當前職業道德建設的具體內容。
第五,在完善機制方面,衛生系統要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進壹步體現高風險價值,通過加強行業監管和社會監督,建立良性循環。醫療行業是壹個高技術高風險的行業。隨著人們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的改變,患者在醫療過程中的參與意識、法律意識和平等意識日益增強,廣大醫務人員面臨的責任和風險也在顯著增加。這種責任和風險不僅需要醫務人員發揚社會主義奉獻精神,還應適應市場經濟體制,體現醫療服務的高風險價值。因此,衛生系統應加大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力度,盡快將企業運行機制引入醫院管理,真正實現按勞分配和按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分配,拉大收入差距。同時,要通過加強行業監管和社會監督,規範所有醫療環節的操作,消除管理上的死角,淘汰少數醫德醫風差的人,建立健康服務領域的良性循環。
第六,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繼續深入研究醫患關系,科學指導新型醫患關系的構建,最終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縱觀目前國內外對醫患關系的研究,總的來說有兩個趨勢。壹是關註醫患溝通過程中的影響因素和變化;二是註重醫患溝通導致的醫療活動結果。二者對當前衛生事業的宏觀和微觀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要始終把醫患關系作為醫療保健中的壹個重要軟課題,組織社會學家、醫學和心理工作者對其進行深入研究。這些研究將有助於進壹步探索和分析醫患關系模式及其影響因素,為政府制定衛生政策和加強衛生系統科學管理提供依據。對醫患關系的微觀研究也將有助於加強醫患之間的理解和溝通,改善患者的遵醫行為,使廣大人民群眾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最終促進社會的文明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