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雙流積分入學如何申請積分?

雙流積分入學如何申請積分?

法律主觀性:

近年來,隨著成都經濟的發展,許多外國人來到成都工作和定居,因此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其中,成都市雙流區外來兒童入學有哪些手續是人們關註的重點。邊肖整理了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希望這些內容對大家有幫助。壹、流程1。5月工作日到居住地街道辦事處申請入學,填寫《成都市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申請表》,出示證件原件,提交復印件。2.街道辦事處組織審核後,向審核通過的申請人發放《成都市流動兒童接受義務教育通知書》。3.在7月第三周的工作日內,將審核通過的隨遷子女擬安排的學校在街道辦事處張榜公布。申請人需同時持《成都市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通知書》及相關材料,到安排的學校完成申請材料審核和學位確認。4.8月第四周的工作日內,通過材料審核的人員根據學校的具體安排完成學校註冊手續。二。所需材料(1)材料在居住地辦理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應當到居住證(場所)所在地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或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等指定報名點申請入學,填寫《成都市雙流區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申請表》,並出示以下證明材料原件。提交復印件:1、申請人有效期內的居民身份證和雙流區公安部門辦理的成都市居住證(在雙流區居住工作無成都市戶籍的只提供居民身份證);2.申請人及其具有同壹戶籍的子女的戶口簿原件或者能夠證明其法定監護關系的其他有效證明;3.申請人與用人單位在雙流區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或申請人在雙流區辦理的工商營業執照(含納稅或免稅的相關材料);4.截至2065438年5月31日,申請人已依法連續繳納成都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12個月(且在申請入學當月處於連續繳納狀態);5.截至2019年5月365438日,申請人在雙流區連續居住滿1年。①自購者:提供房屋所有權證或購房合同,同時出示天府新區房地產鄧吉服務中心出具的帶有二維碼驗證標誌的房屋信息查詢記錄或網上合同信息查詢記錄(本人持本人二代身份證到天府大道南段2036號天府新區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辦理);②有直系親屬(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的自購者:提供房產所有權證和親屬關系證明;(3)租房者:提供(房屋租賃登記備案證明);4租住公租房或廉租房:提供租賃合同;⑤在單位宿舍居住的:提供單位宿舍的產權證明和單位出具的實際居住證明。註:除申請子女入讀小學壹年級外,還需提交就讀學校簽署的學籍證明。(2)積分11及以上(其中繳納成都市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積分不低於10,合法穩定居住指標或累計居住指標不低於1)但未入戶的居住證持有人,其隨遷子女在本區接受義務教育。應在居住證(場所)所在地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或社會事務管理辦公室等指定報名點申請入學,填寫《成都市雙流區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申請表》,並出示以下證明材料原件並提交復印件:1、申請人有效期內的居民身份證、雙流區公安部門辦理的成都市居住證;2.申請人及其具有同壹戶籍的子女的戶口簿原件或者能夠證明其法定監護關系的其他有效證明;3、申請人的居住地積分信息;4.除了申請子女入讀小學壹年級,還需提交就讀學校簽署的學籍證明。註: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是指為本單位繳納至少壹年的社保。合法穩定居住指數或累計居住指數是指居住至少壹年。三。註意事項1。流動人口子女入學申請每學年受理壹次,不得中途入學(轉學)。除了申請子女入讀小學壹年級,還需提交就讀學校簽署的學籍證明。2.已享受就學統壹政策安排的農民工子女升入初中時,須按上述規定提交申請。3.從2020年起,申請人在成都市連續繳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1年,在本區連續居住1年的計算時間至當年5月1日。4.東升、九江、西航港、拱星等教育資源稀缺的街道,可統籌安排進入政府委托的民辦中小學或鄰近街道的中小學就讀。5.在招生安排過程中,發現申請人提供虛假材料或者隱瞞有關事項的。壹經查實,取消其子女入學資格。以上內容是邊肖根據我國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對成都市雙流區外來兒童積分入學流程的詳細介紹。如對以上內容有疑問,可咨詢相關網站或部門!希望我的回答對妳有幫助!如有疑問,歡迎法律咨詢。祝妳生活愉快!

法律客觀性:

居住證暫行條例

文章

居住證是持證人在居住地居住、享受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申請常住戶口登記的證明。

居住證暫行條例

第四條

居住證上公布的內容包括:

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號碼、本人照片、常住地址、居住地址、證件簽發機關、簽發日期。

居住證暫行條例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為居住證持有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便利的機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住房和城鄉建設、衛生和計劃生育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居住證持有人權益保障、服務和管理工作。

  • 上一篇:生活杯的雙爆適合誰?
  • 下一篇:泰國有哪些風俗習慣?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