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企業能否開展以降低稅負為目的的管理活動?
企業降低稅負的“想法”是否有罪。無罪的理論基礎是什麽?
良好的稅企關系是降低稅負的唯壹途徑嗎?還有別的辦法嗎?
減輕企業稅負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運行的內在要求。為什麽?
第二,如何降低和控制企業的稅收負擔
降低企業稅負的目標是“準確納稅”
為什麽說任何企業在任何時候都同時存在少繳稅和多繳稅?
減輕稅負,要練好六大內功;如何確立涉稅義務的識別和確認步驟
如何建立涉稅負擔分析檢測系統;如何建立涉稅需求的表達和傳遞方式
三。中國涉稅法治化成果及應用介紹。
約束國家涉稅權力的法律法規的構建與運用
制約納稅人使用權利的因素(傳統文化的慣性)
“善因導致惡果”和“程序性”(現代文明尚未建立)
四、企業稅負控制的起點
企業涉稅法律風險概述
要減輕稅負,就要知道法律底線;偷稅罪與非罪的認定
動詞 (verb的縮寫)企業涉稅咨詢及案例分析
企業涉稅咨詢的概念、目標、內容和價值
分析40個案例:
A.房地產公司出售房屋和土地使用權的差價可以繳納營業稅嗎?
B.善意取得虛假增值稅發票的進項稅轉讓是否有法律法規依據?
C.企業異地分支機構是否要在當地繳納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
d、設立外國免稅分支機構的前提
E.過期藥品和食品不能轉出進項稅嗎?
F.個人所得稅代扣費是國家給公司財務人員的勞務費還是給公司的報酬?
G.外商投資企業再投資退稅屬於企業嗎?
H.遊戲消費卡的銷售需要繳納增值稅或者營業稅嗎?
壹、營利性醫療機構合理的營業稅稅率是多少?
j、應稅工資數是否應該包含零就業?
六、企業稅收籌劃及案例分析
規劃是為了避稅。但不是因為不繳稅或少繳稅。而是為了避免過早納稅。
策劃與咨詢的區別與聯系
實施規劃的步驟
規劃分析10案例
A.銷售附帶的運輸、安裝、培訓增值稅如何減免?
b、異地分支機構“兩套賬”合並收入,減免企業所得稅。
c、選擇“普通”和“小規模”納稅人,減少增值稅。
d、如何分解高級管理人員的個人收入以減輕稅收負擔
稅收籌劃在現代企業中的實際應用
(壹)籌資過程中的稅收籌劃是企業開展經營活動的前提。企業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從各種渠道籌集所需的資金,這就需要融資決策。融資決策中的稅收籌劃有助於企業降低資本成本,優化資本結構,增加所有者收入。
壹般來說,企業籌集外部資金有兩種形式:發行股票和債券。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兩種形式各有利弊。就企業稅務籌劃而言,發債比發股票更有優勢。這是因為發行債券發生的手續費和利息支出,按照財務制度的規定,可以計入在建工程或企業財務費用。
財務費用作為稅收抵免,可以在稅前列支,企業可以少交所得稅。而發行股票支付給股東的股息是用稅後利潤支付的,比發行債券的所得稅還多。因此,在不違反國家經濟政策的前提下,企業通過稅收籌劃,既可以籌集資金,又可以節稅增資。當然,需要註意的是,在融資決策的稅收籌劃中,有時稅負的減輕並不壹定意味著所有者收入的增加。因此,不能只關註籌資中的所得稅,而必須以企業能否獲得稅後最大收益作為選擇籌資方案的標準。
(二)投資過程中的稅收籌劃
稅收負擔的程度會對企業的投資決策產生很大的影響。投資決策中的稅收籌劃主要考慮投資方向、投資地點、投資形式和投資夥伴的選擇,做出最優選擇。
比如,從投資方式來看,企業投資可以分為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間接投資是指對股票或債券等金融資產的投資。根據稅法規定,購買國債的利息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購買公司債券的收入征收所得稅,購買股票的股息為稅後收入,但風險較大。這需要企業權衡。直接投資涉及的稅收問題較多,需要面對各種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行為稅等。企業在選擇直接投資時,還應比較貨幣資金和非貨幣資金的投資方式。
企業在境外投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時,必須對資產進行評估,被投資企業可以根據評估確認的價值確定資產的計稅成本。評估資產合理增加的,投資者應當確認非貨幣性資產轉讓收入,計入應納稅所得額。轉讓收入數額較大,納稅確有困難的,經稅務機關批準,可以在五年內分期攤入各期應納稅所得額。被投資單位可以多列固定資產折舊費用和無形資產攤銷費用,以減少當期應納稅利潤。評估資產減值的,投資者可以將其確認為非貨幣性資產轉讓損失,從而減少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過程中的稅收籌劃
企業財務政策是指按照國家規定允許的成本核算方法、計算程序、成本分配和利潤分配等壹系列規定開展內部會計活動。通過有效的稅收籌劃,使成本、費用和利潤達到最佳值,降低稅負。需要註意的是,企業的財務政策壹旦確定,就不應該隨意改變,所以在選擇財務政策時要有前瞻性。
1.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與稅收籌劃
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會導致企業的經營成本不同,從而影響應稅利潤和所得稅。根據現行稅法,存貨計價可以采用先進先出、後進先出、加權平均、移動平均等不同方法。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對企業納稅的影響不同,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最佳方法。當物價持續上漲時,應選擇後進先出法對存貨進行定價,這樣既符合穩健性原則的要求,又能降低期末存貨成本,增加銷貨成本,從而減輕企業所得稅負擔,增加稅後利潤。當物價持續下跌時,應選擇先進先出法計算價格,可使期末存貨價值降低,銷貨成本增加,從而減少應納稅所得額,達到“節稅”的目的;在價格波動的情況下,宜選擇加權平均法或移動平均法,這樣可以避免因各期利潤變化而引起的各期應納稅所得額的波動,增加企業安排資金的難度。
2.折舊方法的選擇與稅收籌劃
因為折舊要計入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直接關系到企業當期的成本、費用、利潤和應交所得稅。因此,選擇折舊方法,計算折舊就顯得尤為重要。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有平均壽命法、工作量法、年數總和法和雙倍余額遞減法,不同的折舊方法對納稅人的影響不同。如果選擇雙倍余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等加速折舊法,可以在資產使用的前期提取更多的折舊,使企業少交所得稅,起到緩繳稅和隱性減稅的作用。對於企業來說,延期納稅無疑是國家的無息貸款,降低了企業的資金成本。
計算折舊時,主要考慮以下因素:固定資產原值、固定資產凈殘值和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由於新的會計制度和稅法沒有規定固定資產的預計使用壽命和預計凈殘值,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選擇有利於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年限,以達到節稅和企業其他財務管理目的。對於處於正常生產經營期且不享受稅收優惠的企業,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往往可以加速固定資產成本的回收,使企業後期成本前移,從而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
3.費用選擇和稅收籌劃
關於費用,稅收籌劃的指導思想是在稅法允許的範圍內盡可能分攤當期費用,預測可能發生的損失,減少應納所得稅和法定遞延納稅時間,以獲得稅收利益。通常的做法是:
1)已發生的費用應及時核銷和入賬,如壞賬、存貨損失、合理的零件損壞等,應盡快列為費用。
2)對於能夠合理預計的費用和損失,應當通過預提的方式及時入賬。比如業務招待費、公益救濟捐贈等。,應準確把握可允許的費用,限額內部分應全額收取。
3)盡可能縮短成本費用的攤銷期,以增加以前年度的費用,推遲納稅時間,達到節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