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思想政治:公共領域的大學生道德法律意識?

思想政治:公共領域的大學生道德法律意識?

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

大學生年齡是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良好社會道德、行為習慣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國際交流帶來的不同文化的碰撞,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大眾傳媒的廣泛使用等等。這些劇烈的變化正在猛烈地沖擊著學生的思想和心靈。它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因此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是關系到21世紀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大事,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綜合國力逐步增強。作為祖國未來的大學生,他們明白自己的神聖使命,時刻關註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時刻準備著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青春。

艱苦奮鬥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種努力的精神受到我們的贊揚,並將在校園裏發揚光大。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國內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的負面現象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給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問題。由於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由競爭衍生出來的自私利益、唯利是圖、金錢至上、享樂主義對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導致“個人奮鬥、自我實現”成為很多學生的價值取向。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今天,社會在不斷進步。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涉世未深、思想脆弱的大學生無法正確認識自己。有的處處爭強好勝,要求別人的認可、尊重、支持和關心,對自己的成功率有把握,只相信自己的知識和理解,不聽別人的意見,更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教育,表現出自命不凡和虛榮。壹旦遇到挫折,就會垂頭喪氣,失去鬥誌,缺乏毅力。而不是把困難當成機遇,把壓力變成動力,在經歷失敗後沒有勇氣正視現實,導致壹些人精神抑郁,有的甚至走上了自殺的道路。

經過大學教育,大學生在理論認識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他們在理論探討和言論上表現出了非凡的水平,但在行動上缺乏具體的表達。重在言行分離,而缺乏人與人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合作精神,缺乏“以自我為中心”的整體意識;缺乏對社會和他人的奉獻精神。總體來說,他們的自立意識增強了,合作意識降低了。

面向21世紀,如何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長期的工作經驗告訴我們,首先要轉變觀念。我們要在總結和繼承原有工作經驗的同時,探索新的工作方法,解決新形勢下思想道德建設中的新問題。俗話說“紙上談兵,永遠不會懂,但是要做。”實踐了,就獲得了真知,增長了才幹,提高了能力。青年學生光有書是不夠的。因此,我們應該鼓勵學生走出校園,接觸社會,了解社會,讓他們學到更多的知識。通過勤工儉學、社會調查、生產實踐、青年誌願者等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可以為社會、為人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同時,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鍛煉和提高,為全面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我們黨把振興民族的重任放在青年身上,我們要盡可能地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條件,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把學校、社會和家庭有機結合起來,積極開展各項工作,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發展。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民族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肩負著人民的重托和歷史的責任。大學生不僅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那麽,應該如何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呢?

第壹,追求崇高理想,堅定崇高信念。科學的理想信念是當代大學生乘風破浪、搏擊大海的燈塔和動力源泉,是大學生健康成長、順利就業、開創未來的精神支柱。科學的崇高理想信念可以引導大學生成為什麽樣的人,走什麽道路,為什麽學習。是大學生在為社會理想奮鬥過程中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實現個人理想的現實需要,是國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

第二,繼承愛國傳統,弘揚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精神動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做忠誠的愛國者,是對當代大學生的基本要求。

第三,理解人生定位的真諦,創造人生價值。大學時代是大學生形成系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大學生通過系統學習人生觀、價值觀理論,結合個人實際和社會實際,深入思考“人的本質是什麽”、“人生為了什麽”、“什麽樣的人生更有意義”,從而理解人生的真諦,創造人生的價值,是非常重要的。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追求高尚的人生目標,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用科學高尚的人生觀指導人生,科學對待生活環境,在實踐中創造人生價值。

第四,加強道德修養,錘煉道德品質。大學時期是生命道德意識形成、發展和成熟的重要階段。這壹時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觀念對大學生的壹生影響很大。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做知榮辱講道德的人,是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

第五,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包括大學生在內的每個公民都應該遵守以“講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在公共生活中認識榮明之恥,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義務,是錘煉人們思想品德、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社會公共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必然要求。大學生要充分認識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要求和特點,自覺加強道德修養,遵守社會公德,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自覺增強法律意識,遵守法律法規,做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的模範。

第六,培養敬業精神,樹立家庭美德。大學生除了在社會生活中自覺遵守社會道德和法律外,還需要在職業生活中認真學習職業道德和法律知識,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創業觀,正確認識和對待愛情,了解道德和法律對婚姻家庭的基本要求,為走向工作崗位和解決生活中的重大問題打好基礎。

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也是社會文明和道德的重要體現者和傳承者。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關系到祖國的前途和命運。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需要全民的長期努力,希望這項艱巨的任務能早日完成!

  • 上一篇:《憤慨》壹書的作者是誰?
  • 下一篇:太原市規劃局機構信息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