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特斯拉的法律因素分析

特斯拉的法律因素分析

案件簡介:09年4月19日,特斯拉展臺發生壹起車主維權事件。至少兩名女性穿著印有“剎車失靈”字樣的t恤,站在壹個特斯拉展臺前大喊:“特斯拉剎車失靈。”壹名女子甚至爬上了特斯拉展示車的車頂,被工作人員帶走。據媒體報道,樓頂維權女子張女士於2019購買了壹輛特斯拉Model3汽車。今年2月,張女士的父親駕駛該車在河南安陽發生交通事故。張女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當時她和家人開著Model 3出去玩,父親在開車時看到遠處的紅綠燈後,很自然地把腳從電閘上擡了起來。然而,汽車並沒有減速。而是以極快的速度追尾了前面的多輛車,最後撞到路邊的水泥護欄才停下來。事故造成張女士及其父母受傷住院。據新聞報道,上述特斯拉車主的丈夫並不認同超速造成的事故。他說:“交通事故認定書根本沒說超速。原因是沒有保持安全距離。”車主丈夫也澄清,從未拒絕第三方鑒定,也沒有提出高額賠償。

雙方都“不妥協”,不代表雙方都絕對正確。此次維權事件涉及的“剎車失靈”到底是什麽問題,需要權威專業機構進行檢測和認定。但解決問題和糾紛,必須在法律框架下,通過法治來解決,這既是前提,也是手段。

壹、汽車質量問題的法律分析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條第二款規定,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生產者要求賠償。如果是生產者的責任,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因此,機動車因質量問題造成交通事故的,機動車所有人因交通事故遭受的損失,應當由機動車生產者、銷售者賠償。在交通事故中,如果撞了別人,汽車的制造商和銷售者將與機動車所有人對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害承擔連帶責任。

& ampNbsp二、車主維權行為的法律分析

4月20日上午,上海警方通報了特斯拉女車主車展維權事件的處理結果,通報稱:

2021 4月19 11: 24,上海青浦公安分局接報有人在上海車展某展位鬧事。民警立即趕赴現場處置。

經查,張某(女,32歲)、李某(女,31歲)因與品牌公司發生消費糾紛,於當日車展上表達不滿。期間,兩人壹度在攤位區肆意喧嘩,造成混亂。張某還無視工作人員勸阻,強行爬上某展車車頂,造成車輛壹定程度損壞。目前,張因擾亂公共秩序被處以行政拘留五日,李因擾亂公共秩序被給予行政警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條:擾亂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危害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本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二十三條有下列行為之壹的,處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壹)擾亂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組織秩序,致使正常的工作、生產、營業、醫療、教學、科研無法進行,尚未造成嚴重損失的;(二)擾亂車站、港口、碼頭、機場、商場、公園、展覽館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的;

對於此事,中央媒體評論稱,極端維權不值得鼓勵,但正如有網友所說:如果消費者能順利維權,誰還會冒險站在樓頂維權?當然,無論是涉事企業還是消費者,都應該在法治的框架內表達訴求,既不能鼓勵維權者“趁火打劫”,也不能讓人覺得企業在“欺負顧客”。如果車企不能提供優質的產品和良好的售後服務,不能保證消費者安全駕駛,甚至惡意猜測維權者的動機,就有可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如果車企涉嫌“欺客”,相關部門也要加強監管。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和實施細則很多,但能否落實到位才是關鍵。要讓消費者維權更加高效便捷,盡量避免各種維權鬧劇。這既能倒逼車企提高質量,也有利於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 上一篇:如何有效依法治國,為中國夢保駕護航?
  • 下一篇:物流培訓經驗1500字(5個亮點)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