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強法律學習,豐富法律知識。知法是正確執行法律法規的前提。提高公務員的法律素質,必須加強法律學習和宣傳,準確把握法律精神。
首先是突出學習內容。各級公務員要認真學習憲法和國家基本法律,學習國家關於發展市場經濟的法律法規,學習規範和服務於市場運行和社會發展的法律法規,掌握辦理經濟、社會、文化事務的有效法律規定,特別是學習與執行公務密切相關的專業法律法規,準確把握法律要求,明確執法程序和方法。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我們還應加強對國際通用規則的研究,增強按照國際規則行事的能力。
二是加大宣傳力度。認真總結五五普法經驗,積極有效地實施六五普法。以提高公務員和各級公務員的法律素質為重點,探索形成由各級國家機關、相關職能部門和新聞媒體組織協調配合的法制宣傳網絡,註重發揮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大眾媒體快速、生動、直觀的優勢,將法制宣傳融入新聞事件、現實生活和文化節目中,提高宣傳覆蓋面和吸引力。
三是完善法律學習制度。探索實行公務員資格法律知識考試制度。同時,要把依法行政知識納入公務員錄用考試、資格審查、初始培訓、崗位培訓和知識更新培訓的重要內容,制定具體措施和辦法,推進法律學習經常化、制度化。
3.轉變政府職能,規範執法。在法治國家,法律秩序的損害就是社會秩序的損害。提高國家公務員的法律素質,必須依法規範其執法行為。
首先,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盡快實現依法行政。繼續推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能夠自主解決的事項,凡是市場競爭機制能夠調節的事項,凡是行業組織或中介機構通過自律能夠解決的事項,行政機關都不應通過行政管理方式解決。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切實把政府職能轉移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形成有利於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
其次,要規範行政執法。理順行政執法體制,確保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他們既不能玩忽職守,也不能獨斷專行。加快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系,從源頭上解決多頭執法、重復執法、交叉執法問題。
三要提高執法效率。執法效率是公務員法律素質的最終體現。堅持以人為本和依法簡便高效的原則,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制,明確執法人員及其執法責任,嚴格規範執法程序,實現機構職能、編制和工作程序的規範化和法制化,提高行政管理和執法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建設執法為民的政府。
4.完善監督機制,強化權力制約。權力是壹把雙刃劍,它既可以是維護公眾利益的有效工具,也可以是侵犯公民權利的手段。為了提高公務員的法律素質,必須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
第壹,加強行政法制建設。權力的運行必須有法律依據,行政權力要受到法律法規的規範和約束,規定相應的義務和責任,真正做到依法“治官”、“治權”。
二是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加強對決策和執行的監督,建立健全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幹部政績考核體系,完善人大、政協、紀檢、監察、審計、司法、群眾和新聞媒體的監督機制,完善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決策公開、公示、聽證制度,充分利用監督資源, 完善監督制約機制,推進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確保權力正確。
三是嚴格問責。行政執法中的錯誤和錯案,無論涉及誰,都要依法追究責任。觸犯刑律的公務員,要堅決追究刑事責任,起到“殺壹儆百”的震懾作用。只要多種措施並舉,確保各項措施的落實,就能有效提高公務員的法律素質,建立壹支兢兢業業、清正廉潔的公務員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