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提高審計溝通能力和技巧的“五法”

提高審計溝通能力和技巧的“五法”

溝通能力是國家審計幹部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預審到審計整改結束,溝通協調無處不在。提高溝通能力,對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實現有效的信息交流,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促進審計成果的運用,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長期以來被審計單位“怕審計、煩審計、避審計”的情況依然存在。除了審計宣傳力度不夠和人們主觀臆斷造成的誤解和偏見外,審計人員缺乏必要的審計溝通技巧和技能也直接影響了審計的形象和效果。本文結合筆者在青島市審計局的審計工作經驗,就審計人員如何提高審計溝通能力談五個方面的體會和認識。

首先,我們應該抓住溝通的環節

(1)庭前偵查階段溝通協調。

壹個對被審計對象壹無所知的人能做好審計工作是不可想象的,充分的審前調查和良好的審前溝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常規的審前調查和了解情況的基礎上,還可以進行收支暗訪、網上查詢行業風險點、走訪相關監管部門等,為制定有針對性的審計實施方案積累充足的資料。

(二)審計實施階段的溝通與協調。

第壹,通過壹個好的會議,讓被審計單位的高層管理人員和下屬部門的管理層高度重視審計工作。不僅不能讓入職會流於形式,還要借此機會宣傳審計,努力通過入職會加深對方對審計的了解和認識。

二是在審計組內部建立定期溝通協調制度,組織交流協調審計進度和重點,討論解決審計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難,研究商定實施審計的方法和對策,確保審計按預定計劃順利實施,積極向縱深突破。

第三,要建立與被審計單位的階段性溝通協調制度,比如在壹個下屬單位的審計結束後進行詳細的溝通,盡量在實施階段解決審計事實不清、審計取證有瑕疵等質量問題,註意充分聽取被審計單位的意見,給予充分的表達空間和補充修正的機會。

“五統壹”審計項目要加強與上下級和兄弟審計機關的溝通協調,享受審計信息資源,及時借鑒成功做法;最後,要及時和主管領導溝通。領導的大力支持是審計項目成功的重要因素。審計過程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必須及時向主管領導匯報,特別是涉及舞弊的問題,要及時報告審計線索,提出審計方向和建議。

(3)加強匯報階段後的溝通協調。

首先,註重對被審計單位整改情況的回訪。選擇時機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回訪,督促整改,幫助完善內部制度,建立制度;其次,對審計中發現的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以及審計整改情況,要根據具體情況以審計報告和審計信息的形式向政府報告;最後,要重視移交給相關部門的事項,與這些部門保持經常性聯系,了解深入調查和問責的情況,積極配合、消化、鞏固和擴大審計成果。

第二,溝通中要堅持原則。

審計人員是監督被審計單位執行財經法規和國家政策的“監護人”,堅持原則是審計人員溝通的底線。國家審計的基本原則是由憲法和審計法確定的,並貫穿於整個審計工作。審計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依法審計原則。

審計人員必須依照法律規定的職責、權限和程序開展審計監督活動。在審計中,要求被審計單位提供信息權、檢查權、處置權和處罰權等。,不能為了達到目的而超越法定權限或違反法定程序。

(2)獨立審計原則。

交流時要特別註意,話題要緊緊圍繞既定目標,避免與被采訪者建立某種私人關系,以免影響獨立性。同時,審計人員在對待被審計單位和被審計事項時應客觀公正,以保證審計工作的獨立性。

(3)客觀公正原則。

審計溝通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防止主觀臆斷。在審計中涉及被審計單位的商業秘密時,對已知的國家秘密和被審計單位的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不宜談論與審計無關的內容,更不要刨根問底。

(4)職業謹慎原則。

要嚴格遵守審計規範和審計實施方案,全方位多角度考慮問題,避免因疏忽而遺漏重要審計事項。

(5)誠實正直的原則。

審計人員應自覺帶頭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只有依法行政,廉潔奉公,才能腰板挺直,話語來之不易。“吃別人軟話,拿別人軟話”,借審計之機“吃、拿、卡、要”,就“說話軟,處理軟話”。因此,審計應遵守審計法、公務員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遵守廉政紀律。任何溝通都不應該以犧牲審計原則為代價,否則審計溝通就沒有意義。

第三,我們應該掌握溝通技巧

審計人員接觸的是單位的各行各業,接觸的都是各種各樣的人。掌握適當的溝通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1)善於傾聽。

聽本身就是壹種非常重要的非語言溝通技巧,在審計溝通中甚至比說更重要。審計人員在與被審計對象溝通時,總是給別人解釋和說明的機會,所以要善於傾聽。傾聽的目的是了解對方所有的信息。如果審核人員在溝通時沒聽清楚或沒聽懂,應及時告訴對方,並要求對方重復或解釋。如果他聽了很多話,卻沒有收到對方傳遞的信息,那就是溝通失敗,不能正確理解,準確判斷,客觀評價。

(2)以矛攻盾。

要抓住回答者提供的信息、證詞、證據之間的矛盾,在耐心傾聽中出其不意地以矛攻盾。情急之下,對方很難自圓其說,很可能會說實話。

(3)忌口。

避免使用過多的專業術語。審計溝通中接觸的不僅僅是財務專業人士。過多地使用專業術語,不僅會大大降低溝通的效果,還會讓別人認為他們無法與妳溝通。對於必要的概念問題,在交換意見時首先要說清楚,以免雙方概念定義模糊,後續溝通失去意義。

第四,在交流中要註意策略

(1)把事情理順。

審計的目的不是審查和評價他人的錯誤和過失,而是幫助被審計單位在合規性、合理性和效率方面提高管理水平,有效地進行內部控制,防範風險。所以在交往中,壹方面要了解對方的情況和心理;另壹方面,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保持謙虛平和的態度,尊重他人,溫和地提出問題和意見,表達清楚、婉轉,做到“有理有據、直截了當”,尊重他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

(2)表現出誠意。

通過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表現出真誠和願意幫助的態度,就會很容易得到對方的合作。除了就審計查證事項進行充分溝通外,審計人員還可以就降低內部控制風險、完善控制機制等問題與被審計單位的員工特別是管理層進行溝通,肯定其良好的管理方法,推薦其他單位的良好管理,提出壹些切實可行的建議擔任參謀,進壹步贏得被審計單位的尊重和支持。

(3)多方驗證。

審核員不應該試圖從壹個溝通對象那裏得到所有的答案。其實是不可能的,因為審計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審計溝通的脆弱性。考官不應該有偏見,要靠經驗。在不清楚事實的情況下,不要輕易做出判斷和下結論,而要多傾聽,多溝通,促進溝通目標的實現。

五、展示交流水平。

(1)展示業務水平。

紮實的專業水平是審計人員贏得尊重、實現有效溝通的基礎。要充分學習、研究和掌握所負責審計部分的審計依據、操作流程和風險控制要點。在審計溝通中,第壹,可以不說外行話,不提表面問題;二是可以找到談話的切入點,直接提出存在的問題;第三,可以準確判斷風險程度,不存在評估錯誤和失誤。

(2)體現政策水平。

審計人員不僅要心中有最新最全的金融法規政策,還要有較高的政治素養,對國家政策有較深的理解。不能無視現實,機械解釋,盲目執行政策規定。當前,要特別關註和研究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執行情況和執行中存在的問題。

(3)展示思維能力。

審計人員不僅要有壹定的表達能力,還要有敏銳的思維能力。表面上看,語言表達能力是嘴皮子的功夫,但本質上,“說”的內功是思維的問題,而訓練“說”的關鍵是訓練思維。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都不可偏廢。只有練好隱藏在“說”技能背後的語言“內功”,才能有“心”,才能在關鍵時候從容不迫,隨機應變。

總之,溝通是貫穿整個審計過程的壹項不可忽視的工作。審計溝通不僅是壹門知識,更是壹門藝術,要提高溝通水平,必須依靠審計人員認真琢磨和理解,不斷加強自身素養,在工作中不斷總結和提高。只有這樣,我們的審計工作環境才能更好,與各方面的關系才能更和諧,我們的審計工作任務才能順利完成,我們的審計目標才能順利實現。

  • 上一篇:他是《冬天的壹把火》的原唱,孤獨地死於癌癥。三個前妻為什麽沒來參加葬禮?
  • 下一篇:輕型顱腦損傷壹級鑒定標準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