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水,出生於1939年2月4日,山東德州齊河人。1965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山東大學教授(新中國第壹位書法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書協會員。曾任山東東方藝術學院院長,山東大學書畫協會副主席,山東省書法教育委員會副主席,山東省老年書畫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藝術指導委員會主任,山東東方藝術學院書畫藝術委員會藝術顧問。自六十年代起,先後師從蔣維崧、盧侃如、蕭滌非。90年代初成為新中國第壹位書法教授。我跟隨江先生46年,學習、教學、研究、創作文字學、書法。我真誠,豁達,嚴於律己。贏得了姜先生和眾多書家的贊譽。著述豐富,見解獨到;書法樸實,豪放,曠達。
曾任山東東方藝術學院院長,山東大學書畫協會副主席,山東省書法教育委員會副主席,山東省老年書畫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藝術指導委員會主任,山東東方藝術學院書畫藝術委員會藝術顧問。
中文名:王長水。
Mbth:王長水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山東德州齊河
出生日期:1939年2月4日
職業:教師、書法家
畢業學校:山東大學
主要成就:曾任國家教委人文社科藝術類評委。
主要成就:原國家教委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
中國甲骨文書法研究會名譽會長
獲臺灣省文學作家協會頒發“第十七屆文學獎張書法獎”。
代表作品:《王長水書法作品選》、《王長水書法作品選》、《王長水甲骨文書法神韻》、《王長水漢字篆刻墨》等。
職稱:教授,碩士生導師
職務:山東大學東方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
人物體驗
1939年2月4日,他出生在壹個和諧的十壹人家庭。
1948家鄉解放被任命為兒童團團長。同年入小學;三年級時,我跟隨王敬合老師練習了趙體書法。
1954考入齊河壹中。
1957被山東省實驗中學錄取。
1960進入山東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學習;由於作文是用毛筆寫的,經山東大學校長程先生批準,考入山東大學中文系本科。
1965畢業後留校任教,後被分配到山東榮成參加“社會教育”。
1966年5月加入中國* * *制片人黨,同年6月調回盛大。
1976參與山大中文系現代文學組魯迅作品的編纂。
1978參與編寫《中國現代文學史》。同年被評為講師。
1979參與中國現代小說史編纂。
1985被評為副教授。
1985 —— 1986是“了解美國的中國”這門課,書法是選修課。
山東大學書畫院成立於1989,蔣維崧任院長,王長水任副秘書長,並在第二、三屆當選為副院長、常務副院長。
1990被中國書法協會批準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同年任山東大學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1992山東省書法教育研究會副會長。1992 65438+2月山東大學成立東方書畫藝術研究院,蔣維崧任名譽院長,王長水任院長。
7月,1993,蔣維崧王長水書法展舉辦並講學。同年,王長水當選為山東省書法協會常務理事、山東省書法教育研究會副會長。《王長水書法藝術》由山東美術出版社出版。
1994獲臺灣省文學作家協會頒發“第十七屆文學獎張書法獎”。同年,他被任命為文學和書法教授。
1995出版《中國拓片經典》。
1996 11 10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王長水書法展”。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光英、文聯主席高占祥參觀了展覽,人民日報、文匯報、中央電視臺等媒體進行了報道。
1997山東大學校長、著名數學家潘承東教授題詞:“王長水的書法藝術是當今書壇的榮耀,也是山東大學的榮耀”。
1998年3月擔任原國家教委人文社科藝術評委。
9月9日,由山東大學、山東省書法協會主辦的王長水書法展在山東省博物館舉行。
2000年2月,應巴伐利亞州政府和賽德爾基金會的邀請,經中國人民和文化部推薦和批準,王長水作為中國代表參加了第52屆慕尼黑國際手工業博覽會,舉辦了“王長水傳統書法藝術展”並進行書法表演。這是慕尼黑國際博覽會首次安排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參展。時任山東大學校長的吳福恒在展覽序言中說:“王長水是我國當代綜合性大學第壹位書法教授和研究生導師,是我國著名的書法藝術家”。世博會總導演尼科爾先生稱贊了王長水。“我們邀請了中國最好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對啟發我們的思維方式有很大幫助,為世博會增光添彩。”
2003年7月,山東省圖書館舉辦王長水師生書法展。
2004年9月任山東省老年人書畫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藝術指導委員會主任。
2007年被原國家教委聘為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
2007年7月,《王長水書法選》由上海美術出版社出版。8月,《大眾日報》發表了魏啟後、陳賡橋的文章《紮根沃土,用樹葉繁茂》——發表時寫的。
2010年5月,《王長水之書》由香港紫荊出版社出版。7月,長城出版社出版了《當代書畫研究——中國書法名家》,並附有張海、王長水、沈鵬的畫冊。5438年6月+10月,《中國文化畫報》發表謝的評論《植根傳統,妙趣橫生——評教授的書法藝術》。
2011,為慶祝山東大學建校110周年,由山東大學主辦的王長水教授書法展於2011,10在山東圖書館開幕。展覽本應於6月65438+10月65438+9月閉館,但應觀眾要求於20日在大明湖美術館展出,6月65438+10月1日結束。65438+2月,中國藝術收藏雜誌出版了王長水甲骨文書法魅力專刊。
2012 12 2月24日,中國甲骨文書法研究會決定聘請王長水先生為名譽會長。
2013年6月被聘為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研究員,10年6月出版《王長水漢字篆書》,12年2月山東老年書畫研究院編輯、中國文化出版社出版《山東老年書畫名家作品集》,收王長水先生作品五幅。
主要貢獻
王長水多次參加全國書法研討會和展覽,並在山東美術館、山東省博物館和中國美術館舉辦多次個展。1993應德島大學的邀請,在德島舉辦了蔣維崧和王長水書展和講座。2002年,應巴伐利亞州政府和Saidel基金會的邀請,參加了第52屆慕尼黑國際博覽會並舉辦王長水書展。新華每日電訊、中國新聞、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文化報、中國青年報、文匯報、大眾日報、日本讀者報、德國柏林日報等報紙,中央電視臺1頻道、5頻道、8頻道、教育頻道、山東電視臺、日本四國電視臺、德國巴伐利亞電視臺等都報道和評論了王長水的書法。《王長水書法選》2007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署名蔣維崧,2010年5月香港紫荊出版社出版,王長水書法署名饒宗頤。當代書畫研究也在2011依次推出了三位書法家。青山大學110誕辰教授書法展於201110至12至10在山東圖書館舉行。
王長水從小就喜歡書法。他幾十年如壹日,刻苦鉆研,刻苦練習,深深陶醉於書法藝術的醇厚之美,擅長寫線條和草書,幾十年如壹日,潛心研究甲骨文、金文、帛書等古文字。他的筆法自然清新,豪放委婉,端莊靈動,柔中有剛、動中有動,表現了心靈美,表現了精神。
獲獎記錄
張書法獲臺灣省文學作家協會第十七屆文學獎。
書法欣賞
尊師重道。
王長水的書法最初得益於小學老師王敬合先生。老師推崇“二王”,把趙體寫得很好,讓王長水受益匪淺。1960年,他報考了山東大學中文系新聞學專業課,用毛筆書寫的中文答題卡引起了時任山大校長程的註意。在校長的推薦下,他被錄取為中國學生。山東省名師眾多,齊魯文化底蘊豐厚。他們以文學和歷史聞名。王長水對此印象深刻,頓悟日深,自己的神韻在腕底,流到筆端;我也從我的老師蔣維崧先生的言傳身教中領悟到了學書和做人的真諦。
王長水非常重視學習境界和藝術修養的積累,因為他有好老師的傳承。隨著學習技藝的提高,他追求的是壹種筆墨趣味,壹種留在文人心中的書卷氣。王長水在流暢優美的筆法中,做到了對法度和情感分寸的恰如其分的掌握,獲得了“與神相愛,超然閑適,順應環境,順應變化”的天然情趣和活潑生命力。
黃金和絲綢的創新之美
學術界對絲綢書法的研究比較單薄。王長水借助現有材料,跟蹤最新出土發現,更早更努力地研究漢代帛書,並深受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的影響。王長水取絹本書法的綿綿神韻,融入了線、草、隸書的元素,字的結構呈長方體,點點呼應,流暢疏朗,盡顯端莊靈動。他的筆法沿襲傳統但又不墨守成規,因此失去了古代帛書的沈悶,增加了現代作家的靈巧。此外,王長水的金文研究也富有創新精神。唐代李詠曾說,“學我者,死我者,俗也”,王長水對此深有體會。他的青銅書法在蔣維崧先生的飄逸靈秀之上,追求剛健、古樸、寧靜的境界,別有壹番風味。在此基礎上,他的書法既有傳統的文化底蘊,又有現代的審美精神,體現了豐富的才情和自然氣質:在紙上揮灑自如,繪畫準確,重視師法而不妨礙感情的抒發,達到道家的自然境界。
致力於甲骨研究
2011年,王長水潛心創作甲骨文新作100余幅,並結集出版《甲骨文書法的魅力——王長水》壹書。此外,2011在著名學術系列《當代書畫研究》中引入了張海、王長水、沈鵬三位書法家,讓我們充分領略他們書法的魅力和精髓。王長水對甲骨文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他在大學接受古代漢字課程的時候。當時是班裏的課代表,勤於力學,收獲頗豐。大學畢業留校任教後,他還努力在山大圖書館尋找、撰寫各種甲骨文拓片,試圖搜集相關資料;我從事書法教學時,以李普先生編著的《甲骨文選讀》為教材,並親自指導研究生學習,有師徒之分。王長水與甲骨文有著不解之緣,他們都想為藝術傳承盡壹份力。正如他所說:“目前出土的甲骨文是百年來最豐富的,甲骨文書法規範化、藝術化的任務迫在眉睫。我們要盡最大努力讓老樹新花重現,優秀文化代代相傳。”
品高雲新
清代朱鶴崗《臨池新解》說:“學書法只是壹技之長,立品是第壹瞬。那些素質高的,壹個個都有自己的氣節和風雅。”書法是壹種“技藝”,王長水追求的是壹種“大道”。性格不同,氣質也不同。他的書法以“高品質”為追求,文筆飄逸不落俗套,平實中更能深刻雋永。他將對獨立人格的追求融入草書之中,在宣紙上充分發揮毛筆的書寫特點。以現代學者的審美眼光,發掘中國古代文字的內在美,使其向現代轉化。王長水有壹種孤獨而不知疲倦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他確立了自己的藝術品質。
妳的深造和求知能力——讀《王長水教授書法集》有感
作者:周
王長水教授早年就讀於山東大學中文系。他曾經是我的學生。我擅長文學和美學,但說到書法和水墨藝術,他也可以用他的長見識做我的老師。只要水長,我的缺點真的很難勝任。
長水從小熱愛書法。他遠從晉唐二王,近從蔣維崧先生。他潛心學習,刻苦學習,刻苦練習,天天向上。他還擅長篆書、隸書、書法和草書,尤其擅長草書。細看他的筆法,自然清新,豪放委婉,端莊靈動,柔中有剛,靜中有動,盡顯心靈美,催人奮進之氣,實際上是把百家爭鳴熔鑄到了自己的身上。
說到長水的書法,就不能不談長水的人品。清代朱鶴崗《臨池新解》說:“書法只是壹種技藝,卻是立質的第壹刻。那些素質高的,壹點壹點畫出來的,有自己的高雅和完整。”書法之道是“小技”,長水卻追求為“大道”。性格不同,氣質也不同,長水才是人的本色,無憂無慮,不怒自威,沒有世俗精神,沒有矜持,常常讓人覺得“胸輕如風月。”所以長水的書法追求的是“高質量”,寫出來不言而喻,飄逸不落俗套,在平淡中才能更深刻持久。20世紀60年代,長水畢業後長期任教中文系。山大以文史聞名,名師眾多。中華文化源遠流長,齊魯文化博大精深。長水在此,領悟更深,胸襟更寬,境界更高,運至腕底,流向筆端,飄逸飄逸,豪放開朗,壹如書中的長水!“書如其人”,也是如此。
壹個人的境界,往往就是他的藝術境界。中國書法藝術的境界是壹個深奧的話題。就壹個書法家而言,他的稟賦、思想、精神、學識都可以在筆尾的風景中得到印證,構成了他的文化人格魅力,也就是說,他可以算是壹個書法家。壹個能繼承傳統而不雷同、不低俗、有追求的書法家,往往能有獨特的風格,獨特的境界。蔣維崧先生曾與長水暢談唐代李詠“學我者死如我者俗”的精辟之言,勉勵長水走自己的藝術道路。對此,長水深有體會。長水金石學首先得益於蔣先生的教誨,不僅學習了他的方法,更學習了蔣先生的創造精神。所以他的金石學書法在姜先生的飄逸風格中顯得更加蒼勁、古樸、渾厚、恬靜,別有壹番風味。
長水的草書在書法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很適合他的學術地位。長水崇尚金元書風,恰恰是追求壹種筆墨趣味,壹種留在文人心中的書風。在他優美流暢的草書中,他也掌握了法令和情感的適當尺度。所謂“愛縱,超然卓越,順應時勢,順應時勢”(唐_《書論》),從而獲得“流行雨散,點綴花開”因此,長水草書,無論秀麗蒼勁,無論精巧奔放,無論流暢奔放,還是深邃凝練,都是瀟灑的,“於佳美無心”在金元書風中頗為流行。
認識長水四十多年,時間的流逝常常讓人感嘆親情的珍貴。現在的長水是壹個接近古代的人,但對於壹個藝術家來說,是戰鬥的壹年。中國的藝術壹直是大器晚成。就天賦、學識、勤奮而言,其藝術探索必是任重道遠。看長水的書法,壹片片的墨寶像美麗的花朵壹樣綻放,盛開時書法無邊無際,前峰更輝煌。祝長水再上新高峰。
壹個書法家成長的例子
作者:魏啟後·陳賡橋
我很高興得知《王長水書法作品選》即將來到付梓。這本書的出版是壹件值得慶祝的事情,不僅對作者,對出版界和書法界也是如此。
壹個書法家的成長需要很多因素。
生根要正確。王長水先生,1960考入山東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長期以來,在良好的氛圍中,我接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正規教育。書法的學習只是其中的壹部分。根深葉茂,這是規律。
師資要高。古人提倡“以法為上”,這是完全正確的。能師從著名學者、書法家蔣維崧先生,是長水先生的壹大幸事。姜先生治學嚴謹,眼光高瞻遠矚,同時技法精練。長水先生能夠做到虛實結合,少走彎路。可以說“嚴師出高徒。”
這些材料應該加以改進。姜先生晚年壹直關註和吸收考古方面的新發現和新成果。長水先生也在努力學習江先生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廣泛涉獵,博采眾長,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使作品有所創新。
努力工作。學習書法是壹個不同尋常的功夫過程。不能焦慮,不能耍花招,不能自欺欺人,只能壹步壹步來。多年來,特別是近年來,長水先生潛心苦幹,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王長水書法選》是他近年來書法創作的總結。這本書不僅是給人們欣賞藝術的,也為書法家的成長提供了榜樣,壹定會給讀者帶來許多有益的啟示。
濟南,2007年5月1
王長水先生的書法觀
當代書法需要下大力氣,從我做起,從每個人做起,從娃娃的教育做起。
我們的時代需要書法家,也需要書法鑒賞,最需要的是真正的批評。
書法藝術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任何熱愛書法的人都是我的朋友,任何為書法做出貢獻的人都應該受到人們的敬仰。任何褻瀆書法或將其引入歧途的人都應該受到人們的批評和歷史的懲罰。
中國的書法藝術能否走向世界,被世界公認為科學藝術,雖然很遙遠,但也不是不可能。真正的藝術沒有國界。但是,某種藝術的產生有其自身的土壤和條件。中國的書法藝術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有著中國人在中國的文化傳統和中國人獨特的藝術魅力。但如今中國書法的魅力離文人越來越遠,書法的文化魅力越來越少,官本位、名本位的思想泛濫,真正在書法上下功夫的人太少。當代書法藝術如何走向世界?
毫無疑問,我們的書法藝術應該繼承古代的優秀傳統,但如何創造書法藝術的今天和明天,卻缺乏認真的思考。
中國藝術走向世界,關鍵在於改變我們固步自封的觀念。看看外國文明,看看外國藝術;看著外國古老的文化和現代科技的發展,我們不能不佩服。世界文明的發展在於民主和科學。真正的民主和科學是通過壹百年和壹千年反對暴政和愚昧的英勇鬥爭實現的。藝術的發展不以官員或人民為基礎;也不能靠老祖宗或外來勢力的豐功偉績,而要靠我們這壹代人和下壹代人文化素養和文化積累的提高,靠我們這壹代人和下壹代人的自力更生,努力創造優美的藝術環境,創作出自立於世界藝術之林的作品。不能急功近利,為後世書法藝術的繁榮盡壹份力!
凡建個人紀念館,設立壹定名稱的基金,都要先經過紀檢部門和稅務部門的審核,審核通過後才能成立,防止貪官有錢就給自己立碑。如果他們成功了,那將是當代人的恥辱!
我從“無字書”中理解書法和人生;懂書法,懂歷史;明白書法的大與小;知道書法的榮辱...我似乎明白了,不能再用“傳統”的阿q精神來衡量書法的歷史。因為阿q只知道過時的“老子”和不合時宜的“兒子”,卻不知道自己的可憐處境,那就是糊裏糊塗地被送上了斷頭臺。我們的現代書法是什麽情況?情況是近百年來文化歷史被反復破壞,造成了長期的文化斷代和隔閡。書法所依賴的環境,尤其是文化基礎,“就像拿著底層的工資”。沒有基礎的書法就像“壹碟綠豆芽”。怎麽才能發展壯大?怎麽能和歷史上任何壹個朝代相比呢?甚至與我們的鄰居日本和韓國相比。日本和韓國已經經歷了“實用書法”的消亡,現在純粹以“藝術書法”走在世界前列。拔頭發不能和別人比。日本書法教育健全,人才輩出;韓國書法也不甘落後,書法家層出不窮。我們的書法藝術和日韓的差距大概不僅僅是七八年,而且比我們想象的還要長。不能只看到改革開放以來風起雲湧的“書法熱”的這壹面,而看不到嚴峻的“書法危機”的壹面。“熱”快,“冷”快。不能吃了幾天“白饅頭”就忘乎所以。那樣的話,我們要麽是無知,要麽是健忘。我不能像柏楊先生說的那樣“不要為大王歌功頌德,只為庶人發聲。”我只能對站在書法懸崖邊緣的朋友們說:如果我們不想掉下去,反思就是拯救中國現代書法的良藥!
人生是什麽?生活是壹種責任。我們對書法的責任就是讓書法沿著健康的道路成長,代代相傳。雖然我以“自娛自樂,春眠之美,黑白之樂”為座右銘,但當我把“自娛自樂”與蘇東坡的“春眠之美”聯系在壹起時,我卻感到無所畏懼。“自娛自樂”只是日夜之間的壹個“瞬間”,卻是我撫慰傷口,準備明天工作的時間。我雖然有勇氣,但很少有信心,因為我不是那種力挽狂瀾的人。
在理論上創新,既要反對守舊的觀念,也要反對超越時代的所謂“創新”。每個時代都有其理論需求。如果拋開現代人的需求去創造壹種超時代的書法理論,那只能是壹種幻想。我不否認意識形態對社會的反作用,但首先要看書法是否有影響和改造社會的力量。權力與影響程度成正比。
書法批評的自由主要表現在對傳統書法的隨意否定和對現代壹些人的書法和理論的恭維和盲目吹捧。我們認為,傳統的書法和理論有糟粕也有精華,現代的書法和理論也有利弊,必須認真分析,才能評價。但近十年來,書法批評出現了反傳統的趨勢。他們過去反傳統,現在反傳統。他們是藝術虛無主義者,與上述書法理論壹脈相承。在書法實踐中,摒棄了傳統書法,出現了對字少的日本書法的模仿,有的追求繪畫書法,有的探索潛意識線條。這種書法中摻雜了壹些劣質的自創書法,社會上阿諛奉承之聲甚囂塵上。沒有對任何優秀書法和當代大師的貶義詞。這既顯示了批評的隨意性,也顯示了批評者本身的幼稚。書法中似乎沒有對錯標準和審美原則。所以理論界的有誌之士大聲疾呼“書法也要批判”,這是書法界的希望。我們現在真的需要幾個紮實、清晰、藝術的評論家。只有真正的批判,才有真正的書法藝術的新生,正如魯迅所說:“文藝必須批判;如果批評是錯誤的,妳就要用批評來反對它。只有這樣,文藝才能共同前進。如果妳守口如瓶,就會被認為文學界是幹凈的,結果會相反。”我們熱切期待誠實真誠的批評家,我們不需要那種阿諛奉承,低俗淺薄。
學書法就像做人壹樣,為人要誠實,做事要公開,遇事要學會忍耐。學書法不是為了文大,而是為了藝術進步。我很欣賞古人的壹副對聯:幹坤讓我清靜,名利讓大家忙碌。只要我不求名利,幹坤可能會讓我靜下心來學習書法。
學習書法的目的是為了“搶救”中國遺產。現在書法的實用性越來越少,中國人的書法水平整體上可能越來越差。沒有對書法藝術的執著,書法可能會在人們的“贊美”聲中逐漸消亡。
當代書法需要下大力氣,首先要反對輿論的浮誇。不切實際的奉承不僅害了我,也害了書法實事求是的風氣。良好的書法氛圍要從我做起,從每個人做起。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中國的書法或許能夠重現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