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壹般不觸犯刑法,網絡暴力更多的是觸犯民法,觸犯侵權責任法。所以大部分網絡暴力不會被判入獄,更多的是賠償責任。
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則觸犯刑法。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值得註意的是,16周歲以下不構成本罪。
該法律規定:
刑法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前款罪,除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以外,只有被告知的,才予以處理。
被害人通過信息網絡告知人民法院第壹款規定的行為,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請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規定?本規定所稱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的民事糾紛案件,是指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他人姓名、名稱、名譽、榮譽、肖像、隱私等人身權益引發的糾紛案件。
2.遭受網絡暴力,收集證據並向相關部門舉報。
1,收集證據線索。信息泄露後,很容易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郵件和電話。這時候妳就要註意了,記下對方的電話或者郵箱等有用的信息。也許這些信息很瑣碎,但是壹旦收集起來,不僅能幫妳維權,還能幫助更多的人。
2.向有關部門報案。個人信息壹旦泄露,可以向公安部門、互聯網管理部門、工商部門、消費者協會、行業管理部門及相關機構投訴舉報。報案的目的壹是保護自己的權益,二是可以立案。壹旦有更多的人遇到和妳類似的情況,可以壹起應對。根據刑法相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或者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公安機關可以介入調查。
3.提醒身邊的親朋好友,防止被騙。個人信息泄露後,不僅可以用這些信息盜取妳的賬號,還可以欺騙妳的親朋好友。所以壹旦妳的信息泄露或者聯系工具賬號丟失,壹定要第壹時間通知妳的親朋好友,請他們額外采取防範措施,以免上當受騙。
4.委托律師維權。如果個人重要信息丟失,並且知道如何丟失或者有很多線索,可以向專業律師咨詢相關法律法規。如果律師給出肯定的答案,可以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如果是在消費過程中泄露的,可以依據《民法典》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通過法律手段要求侵權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償損失。
相關法律法規:
2065 438+04 10 6月,最高人民法院通知《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規定》,首次明確了個人信息保護的範圍,明確了自媒體轉載網絡信息的過錯認定以及如何規範網絡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