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為什麽說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

為什麽說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憲法,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憲法。”這既是對憲法最高法律地位的概括,也是對憲法實施的明確要求。

1.憲法是總章程,是根本法,是壹切法律的來源和基礎。堅持依法治國,必須厘清兩個關系:

1.堅持依法治國,明確依法治國與依憲治國的關系:依法治國是法治中國的必由之路,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

只有通過憲法治國,把憲法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和保障,強調法治思維,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才能實現依法治國的目標。現行憲法規定,“本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我國各族人民的鬥爭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遵守憲法不僅是公民的義務,也是執政黨的執政理念。全會公報突出了依憲治國的基本立場,進壹步明確了依憲治國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戰略布局的基石;

2、堅持依法治國,厘清黨的領導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系,我國憲法確立了我國* * *產黨的領導地位,而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障。

中國憲法的優點和特點是:政治上,堅持* * *產黨的領導;在理論指導上,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經濟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政權組織形式上,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核心是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壹的最佳途徑。

二、堅持依法治國要把握兩個關鍵點:

1,需要在總體部署中明確依憲治國的優先順序。

樹立憲法權威是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完善治理體系和治理方法法制化的基本出發點。我們要從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高度,進壹步提高對憲法重要性的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只有首先樹立憲法權威,才能樹立法治權威。全會公報對“第壹要務”的強調,凸顯了依憲治國在總體部署中的優先地位;公報還對完善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健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完善憲法解釋程序機制等作出了具體部署。

堅持法治,也要堅持憲法。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格、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需要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和依憲執政。完善行政組織法、行政訴訟法和行政責任法。以制定政府權力清單和負面清單為核心保障公民權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進行政職權配置法治化;建立和完善行政決策程序,增強政府執行力;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嚴格、公正、文明、規範執法;推進政務公開,提高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只有建立和完善嚴格規範的行政責任制度和過錯追究制度,才能提高行政監督效率,增強政府公信力;

2、堅持依法治國,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提出,加強和改善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完善黨領導依法治國的體制機制和工作機制,健全保證黨依法治國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加強統壹領導、統壹部署、統籌協調,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

這表明,黨不僅要依據憲法和法律治國,而且要依據黨內法規治黨,既強調加強黨內法規建設,又首次提出要將黨內法規納入法治體系建設。這是黨踐行法治理念、堅持依法治國、實現黨的執政方式和領導方式現代化的重要選擇,也是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實踐。

  • 上一篇:有哪些安全事故小故事?
  • 下一篇:文學畢業論文選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