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為什麽要參加社區矯正工作?寫論文

為什麽要參加社區矯正工作?寫論文

對基層社區糾風工作的思考

2009年06月09日關於基層社區矯正的思考做好社區矯正工作,有利於加強和完善社會主義法制,落實黨改造罪犯的方針,提高教育改造質量,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維護社會長治久安,是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舉措。近日,筆者隨區司法局領導就該區社區矯正工作前期試點工作及今年全面鋪開後的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走訪了轄區內25個鄉(鎮)司法所、13派出所和相關法院,深感社區矯正工作是壹項復雜的社會工程。基於遊仙區社區矯正的實踐,我談幾點粗淺的認識:1 .現狀根據綿陽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綿陽市社區矯正領導小組辦公室(綿綜辦〔2009〕3號)文件精神,遊仙區25個鄉鎮司法所今年全面開展社區矯正工作,遊仙區社區矯正辦立即進行專題研究,召開社區矯正工作專題會議,由區司法局牽頭,組織區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機關研究社區矯正工作,就社區矯正工作交接的程序、方式及可能遇到的相關問題達成壹致意見。4月中旬至5月初,四部門負責人以派出所為片區,分赴劉佳、雨荷、濰城、肖劍等25個鄉鎮,現場交接社區矯正工作。移交時,按清理人數應移交114名矯正對象,實際接收34人,提前介入1人,本次共接收35人。我區歷屆試點單位已接收15名學生。目前,全區已接收50名矯正對象。如今,遊仙區的社區矯正工作正在積極穩妥、紮實有序地全面推進。二、存在的問題:通過對整治工作總體情況的把握,對司法所整治工作的調研,對整治對象的走訪,發現當前社區整治工作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1)執法依據不足。我國目前已在《刑事訴訟法》第157、158、159條明確規定:“管制被判刑人;被停職;被暫予監外執行的;被判假釋;被剝奪政治權利、在社會上服刑的“五有”監管對象移交公安機關監管。”現行法律中,無論是基本法還是其他法律,都沒有司法行政部門負責“社區矯正”的字樣。雖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下發了《關於發展社區矯正的意見》的通知,但這壹權威性的規範性文件對社區矯正的對象沒有約束力,導致壹些監管活動無法落實,從而影響了社區矯正的正常開展。因此,如果在社區矯正工作的實施中沒有完備的法律法規作為依據,不利於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二)管理者素質參差不齊。司法所司法助理是社區矯正工作的主體,但在實踐中還存在壹些問題:壹是缺乏實踐經驗。大部分司法輔助人員沒有接觸過刑罰執行,缺乏管理矯正對象的實踐經驗,需要壹個適應期來從事矯正管理工作;二是司法輔助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通過短期培訓難以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第三,缺乏專業化的機構和團隊。根據社區矯正工作的要求,需要設立專門的社區矯正機構,需要專門的工作人員甚至多個矯正人員來管理壹個矯正對象。但是,目前司法所的編制和人員難以滿足社區矯正工作的需要。(3)連接機制不完善。由於現行法律對社區矯正存在空白,法院判決書中沒有體現社區矯正工作由司法行政部門監督改造的字樣,因此法、檢、公、公司部門之間的銜接制度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遠未完善。壹是司法機關、公安機關、監獄機關在法律文書移送過程中不及時到位,導致法律文書沒有糾錯對象、糾錯期限不明確、沒有實施糾錯的依據或內容不明;二是相關職能部門銜接制度不完善。按照社區矯正工作的要求,矯正對象應當按時報到,但是這些銜接管理制度不健全,部門之間協調銜接不及時或者存在相互推諉,導致矯正對象失控或者失控的現象。(4)專項資金嚴重不足。由於區財政的實際困難,社區矯正工作專項經費很少列入財政預算,難以滿足矯正工作的日常需要,從而在壹定程度上制約了矯正工作的正常開展。(5)宣傳力度不夠。社區矯正作為壹個新生事物,對群眾來說是陌生的,老百姓或多或少對在監獄服刑的罪犯被轉移到自己眼前感到擔心和不安。這是社區矯正難以獲得社區居民充分配合的深層心理因素。同時在對外功能上,從上到下都不強,沒有引起重視。目前,我們所知道和看到的都是內部刊物,社區矯正工作的宣傳內容很少在電視和報紙上看到,造成了社會不理解、不支持的局面,從而極大地阻礙了社區矯正工作的有效開展。三。對策:社區矯正工作已經在世界範圍內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的社區矯正工作正在探索中摸索前進。如何解決傳統與實際工作的各種矛盾和沖突,把社區矯正工作做好、做紮實,使工作穩步有序推進?針對上述問題,對下壹步做好社區矯正工作提出以下建議:壹是加快社區矯正工作立法,正是社區矯正的法律保障史賦予了社區矯正工作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但作為矯正工作者,如果在實際操作中沒有完備的法律法規可循,矯正工作的成效將大打折扣。只有國家盡快立法,有了法律依據,才能明確糾正工作人員的執法依據,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因此,國家應盡快制定社區矯正法,進壹步明確司法行政機關作為刑罰執行主體的資格,賦予其執行非監禁刑罰的權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預防和減少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第二,加強矯正工作隊伍建設是做好社區矯正工作的根本保證。社區矯正工作者應該在矯正工作中扮演“社區服務者”和“社區警察”的雙重角色。要使矯正工作取得成效,必須建設壹支高素質的社區矯正工作隊伍:壹是要定期組織矯正管理人員參加各項業務培訓。加強對專職矯正人員的刑罰執行與管理、犯罪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提高其專業素質。同時,要加強對法律文書制作、傳遞、檢索和歸檔能力的培訓;二是定期對業務管理人員進行考核。通過考核機制的建立,明確責任,增強管理人員的責任感,並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對工作成績突出的予以表彰獎勵,對工作不積極的予以批評教育,對表現不好的予以嚴厲處理;三是“走出去,請進來”。在管理業務上,要走出去向兄弟單位學習,聘請社區矯正管理方面的優秀人士作為指導,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做好社區矯正工作;四是打造專業的社會誌願者矯正隊伍。廣泛吸收符合社區矯正誌願者條件的社會人士參與社區矯正工作,如選派社區矯正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員:監獄、勞教所幹警、精通法律的法律工作者參與社區矯正工作;司法行政部門聘請離退休幹部、心理咨詢師、大學生誌願者、社區居委會成員、高校教師、學生、矯正對象近親屬及其所在單位人員加入社區矯正組織,培養和造就壹支高素質的社區矯正誌願者工作隊伍,發揮專業優勢,在社區矯正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第三,完善部門工作機制是開創矯正工作新局面的有效途徑。社區矯正工作是壹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多個部門,必須在黨委和政府的統壹領導下進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人事、財政部門要依法切實履行各自職責,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特別是在各方面工作中,確保社區矯正工作平穩有序開展。壹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首先,明確聯席會議由區綜治辦牽頭組織社區矯正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參加,每季度召開壹次聯席會議。會議將通報本季度社區矯正工作開展情況,交流各自工作情況,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完善工作措施;二是完善部門銜接制度。在銜接工作中,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政法機關、部門和相關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相互協調、相互支持。銜接制度的建立,可以保證整改對象的整改宣傳、法律文書和依法享有的權利及時到位;定期檢查校正對象數量,防止連接脫節,不存在脫管、漏管現象;對4名有影響的矯正對象進行聯合受理、減刑、提前矯正;在部門的聯動上,也可以充分發揮本部門的優勢。針對每個矯正對象,確定壹支由法官、檢察官、公安民警、司法警察組成的“四位壹體”矯正工作者隊伍。法院要根據全面開展社區矯正工作的要求,壹是在刑事判決書中註明符合條件的對象納入社區矯正;二是判決後,及時與社區矯正對象簽訂社區矯正協議,並通知矯正對象所在鄉鎮(街道)司法所人員;三是加強對矯正對象試用期的考察;四是加強對矯正對象變更執行方式、重新犯罪、改判減刑的管理。檢察機關要加強對社區矯正對象的受理前後監管,定期進行走訪,防止矯正對象跑冒滴漏。公安機關要加強與司法所的合作,開展日常考核,主要幫助查找失控或漏控人員的查找工作,對違反規定的宣布法律處罰。這種壹體化的聯動機制形成後,將為矯正工作的開展和矯正人員的管理監督奠定堅實的基礎。第四,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機制是做好社區矯正工作的基本條件。目前,社區矯正在中國是壹項全新的專項工作。如何使這壹新生事物在傳統與現實的矛盾沖突中發展,切實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各級黨委和政府充分認識開展社區矯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這項工作擺上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議事日程,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加強領導。壹是資金到位。從現有的制度來看,目前中央政府按照罪犯人頭給監獄劃撥壹定的經費,但是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對於如何為社區矯正工作提供經費保障並沒有明文規定。唯壹的規範性文件明確規定:“社區矯正工作所需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如何包含它們?沒有具體的財務規定,有的地方根據當地財政情況象征性地給壹點錢,連編材料的費用都不夠,更不用說組織矯正對象開展相關活動。因此,中央財政應根據監獄預算,綜合分析社區矯正工作所需經費,因地制宜出臺強制措施要求預算經費必須到位,或者直接將中央財政納入國家財政預算,劃撥矯正機構專款專用。只要有穩定、專項的財政資金,社區矯正工作就能紮實、有序、有效地開展;二是人員到位。目前,基層司法所除了少數所長是司法行政人員外,大部分都是鄉鎮工作人員,有的甚至屬於鄉鎮聘用人員。因此,司法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經常流動,難以有效確保其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另外,司法所本身有九項工作職能,要重視鄉鎮(街道)中心和包村的工作。特別是由於近年來災後重建任務的加重和信訪案件、復雜矛盾糾紛的增多,壹些疑難矛盾糾紛由鄉鎮、街道領導交由司法所處理。司法所本身的任務就已經很重了,必然會涉及大量的精力和人力。如今,將增加對矯正人員的教育和管理。體制不改,實力不會加強。因此,需要司法部門相關負責人協調區委、鄉鎮黨委、政府解決人員不足的問題;同時,各縣(市)、區司法行政部門也可以向上級爭取本系統司法行政工作人員的調配,以調整充實整改工作,確保這項工作有專人管理、有專人做,使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三,設備齊全。司法行政部門要協調鄉鎮黨委、政府為司法所工作人員配備專用辦公場所。社區矯正是我國的壹項刑罰執行措施,是壹項嚴肅的執法活動。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應出臺相關政策,明確工作人員的執法身份,為從事社區矯正的司法行政工作人員提供制服,以方便其具體實施社區矯正;第四,監管人員的人身安全。社區矯正工作者面對的是社區服刑人員,在矯正工作中難免會出現矯正對象的惡性行為,威脅矯正工作者的人身安全。因此,應當為社區矯正工作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確保人身安全。五、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區矯正的社會認可度。要充分利用宣傳方式上的有利條件,大力宣傳開展社區矯正的重大意義。壹種是利用公共場所集中宣傳。每年以綜合宣傳月和“科技下鄉”活動為契機,區社區矯正辦專門在轄區內的景區、鄉鎮“趕集會”發放宣傳資料,舉辦大型集中宣傳活動,現場發放資料,現場答疑解惑;二是要求各成員單位在本系統進行學習宣傳,讓機關幹部職工了解社區矯正的基本性質、目的和意義;三是深入附近的廠礦、企事業單位進行宣傳,充分發揮基層司法所的作用,向村民(居民)發放宣傳資料,提高群眾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積極性;四是編發簡報進行專題宣傳。由區社區矯正辦牽頭編寫簡訊和專題片,發放到廣播、電視、報刊雜誌,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扭轉了固有的傳統行刑觀念:糾正了壹些“放虎歸山”、“養虎為患”的錯誤觀點;使以人為本、文明、理性、人道的現代刑罰執行理念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使全社會認識到,社區矯正是國家刑罰執行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明、人性化執行方式的重要體現,對於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質量,促進其順利回歸和融入社會,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有效的宣傳,社區矯正工作能夠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理解、關心和支持,從而積極參與社區矯正工作。(遊仙區)

  • 上一篇:網站打不開
  • 下一篇:如何在我國保險法條文中體現最大誠信原則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