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未成年直播打賞能拿回來嗎?

未成年直播打賞能拿回來嗎?

法律主觀性:

1.未成年人打賞壹個主播可以要求退款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第十九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由其法定代理人認可、追認;但是,純有益的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可以獨立實施。

第壹百四十五條規定,限制壹個人取得純粹利益的民事行為能力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其他民事法律行為,應當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生效。

八歲以上未成年人在網絡平臺參與直播的過程中,通過“打賞”所花的錢,如果與其年齡和智力不相適應,則付費行為屬於效力未定的行為,需要法定代表人同意或者追認後才生效。法定代表人不同意或者不追認的,該行為無效。

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返還。對於未滿八周歲的兒童,因其無民事行為能力,應當退還未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參與網上“打賞”所花費的費用。

第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行為的效力有哪些規定?

限制個人取得純粹利益的民事行為能力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其他行為須經追認方為有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第壹百四十五條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取得純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其他民事法律行為,應當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生效。

對方當事人可以督促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內予以追認。法定代表人未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民事法律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權予以撤銷。撤銷應通過通知進行。

三、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標準是什麽?

判斷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是否精神健全有兩個標準:

(1)以自然人的意思能力(認知能力)來判斷。這個標準主要是針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制定的。意誌能力是指理解自己行為並預測其後果的心理能力。意誌能力是確認和劃分民事行為能力的基礎,自然人的行為能力取決於其意誌能力。

自然人能否合理認識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後果,是判斷其精神是否健康的關鍵。如果他在那壹刻不能理解自己行為的法律後果,即使他的行為是適當的、公平的,即使對方沒有理由認為他有任何精神障礙,那麽他的行為也是可以依法撤銷的。

自然人的意義能力主要受自然人生理條件的影響。如年齡、智力發展和精神狀態,對自然人的意思能力水平有直接影響。

(2)以自然人的意誌來判斷。這個標準主要是為成年人制定的。壹個成年的自然人雖然知道自己行為的性質和後果,但這取決於他能否合理、理性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如果壹個成年人因精神或心理疾病而出現自制力困難,那麽他為了自殘而做出的、明顯不公平的壹些民事行為就可以被宣告無效。比如成年吸毒人員發作時,主動以極低的價格出售房屋,這種民事行為應當允許撤銷,使其歸屬無效。當然,只有對方知道他的情況,故意和他搞這種業務,才能撤銷業務。

自然人意誌能力的存在和水平不僅受自然人生理條件的影響,還受許多社會因素的影響,包括自然人的經濟狀況、道德修養、生活自控能力等後天或實際因素。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民事法律行為,必須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追認,才能發生效力。

法律客觀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145條

限制壹個人取得純粹利益的民事行為能力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其他民事法律行為,應當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生效。對方當事人可以督促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內予以追認。法定代表人未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民事法律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權予以撤銷。撤銷應通過通知進行。

  • 上一篇:微信電子借條受法律保護嗎?
  • 下一篇:目前國內有哪些防範網絡金融風險的措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