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關於文件上網的規定

關於文件上網的規定

法律分析:人民法院作出的下列裁判文書應當上網公布:刑事、民事、行政判決書;刑事、民事、行政和執行裁決;支付指令;刑事、民事、行政和執行駁回上訴通知書;國家賠償決定;強制醫療決定書或者駁回強制醫療申請的決定書;刑罰執行和變更的決定;妨礙訴訟或者執行的拘留、罰款決定書,提前解除拘留決定書,不服拘留、罰款等處分的復議決定書;行政調解、民事公益訴訟調解;其他具有中止或者終結訴訟程序效力或者對當事人實體權益產生影響、對當事人程序權益產生重大影響的裁判文書。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文書有下列情形之壹的,不得在互聯網上公布:涉及國家秘密的;未成年人犯罪;以調解結案或者確認人民調解協議生效的,但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確需公開的除外;離婚訴訟或者涉及未成年子女撫養、監護的;人民法院認為不宜在網上公布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上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

第壹條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全面、及時、規範地在網上公布裁判文書。

第二條中國裁判文書網是全國法院發布裁判文書的統壹平臺。各級人民法院在我院政府網站和司法公開平臺上設立中國裁判文書網鏈接。

第三條人民法院制作的下列裁判文書應當在互聯網上公布:

(1)刑事、民事和行政判決;

(2)刑事、民事、行政和執行裁決;

(三)支付令。

(四)刑事、民事、行政和執行辭退通知書;

(五)國家賠償決定;

(六)強制醫療決定書或者駁回強制醫療申請的決定書;

(七)處罰執行和變更決定;

(八)對妨害訴訟和執行行為作出的拘留、罰款決定,提前解除拘留的決定,對拘留、罰款等處分不服作出的復議決定;

(九)行政調解、民事公益訴訟調解;

(十)其他具有中止或者終結訴訟效力或者對當事人實體權益產生影響、對當事人程序權益產生重大影響的裁判文書。

第四條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文書有下列情形之壹的,不得在互聯網上公布:

涉及國家秘密的;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

(三)調解結案或者確認人民調解協議生效,但為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確需公開的除外;

(四)離婚訴訟或涉及未成年子女撫養和監護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不宜在網上公布的其他情形。

第五條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告知當事人在互聯網上公布裁判文書的範圍,並通過政府網站、電子觸摸屏、訴訟指南等方式告知公眾人民法院在互聯網上公布裁判文書的有關規定。

第六條未在互聯網上公布的裁判文書,應當公布案號、審理法院、判決日期和不公布的理由,但公布上述信息可能泄露國家秘密的除外。

第七條發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文書,應當自裁判文書生效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在互聯網上公布。依法提出抗訴、上訴的壹審判決書、裁定書,應當在二審判決生效後七個工作日內在互聯網上公布。

第八條人民法院在網上公布裁判文書時,應當匿名下列人員:

(壹)婚姻、家庭和繼承糾紛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二)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證人、鑒定人;

(3)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第九條依據本規定第八條處理匿名時,應當根據下列情況處理:

(1)保留姓氏,將名替換為“a”;

(二)少數民族名稱,保留第壹個字,其余用“壹”代替;

(3)外國人、無國籍人姓名的中文譯名,保留第壹個字,其余用“a”代替;外國人、無國籍人的英文名,保留第壹個英文字母,刪除其他內容。

如果匿名處理後出現不同姓名重復,可以在姓名後加阿拉伯數字加以區分。

第十條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時,應當刪除下列信息:

(壹)自然人的家庭住址、通訊方式、身份證號碼、銀行賬號、健康狀況、車牌號、動產或者不動產權屬證書號碼等個人信息;

(二)法人和其他組織的銀行賬號、車牌號、動產或者不動產權屬證書號碼等信息;

(三)涉及商業秘密的信息;

(四)家事、個人權益等糾紛中涉及個人隱私的信息;

(五)技術調查措施信息;

(六)人民法院認為不宜公開的其他信息。

依照本條第壹款刪除信息影響對裁判文書正確理解的,應當用“×”號部分替代。

第十壹條人民法院在互聯網上公布裁判文書,應當保存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和辯護人的下列信息:

(壹)除按照第八條規定的匿名處理外,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是自然人的,保留姓名、出生日期、性別、戶籍所在地縣、區;當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保留名稱、住所和組織機構代碼,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委托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是律師或者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的,保存姓名、執業許可證號以及律師事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機構名稱;委托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是其他人員的,應當寫明姓名、出生日期、性別、居住地的縣、區以及與當事人的關系。

第十二條辦案法官認為本規定第四條第五項裁判文書不宜在網上公布的,應當提出書面意見和理由,經部門負責人審核,報主管副院長審批。

第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應當監督和指導全國法院在互聯網上公布裁判文書。高、中級人民法院監督指導本轄區法院在互聯網上公布裁判文書。

各級人民法院審判管理辦公室或其他承擔審判管理職能的機構負責我院裁判文書網上公布的管理工作,履行以下職責:

(壹)組織和指導裁判文書在互聯網上的公布;

(二)對裁判文書網上公布工作進行監督和考核;

(三)協調處理公眾對裁判文書公開的投訴和意見;

(四)協調技術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

(5)其他相關管理工作。

第十四條各級人民法院應當依托信息技術,將裁判文書公開納入審判流程管理,減少裁判文書公開工作量,實現裁判文書公開及時、全面、便捷。

第十五條在互聯網上公布的裁判文書應當與原裁判文書壹致,但按照本規定要求進行技術處理的除外。

人民法院對裁判文書中的筆誤進行更正的,應當及時在互聯網上公布筆誤更正裁定書。

辦案法官負責網上公布的裁判文書與原裁判文書的壹致性,以及技術處理的規範性。

第十六條在互聯網上公布的裁判文書與原裁判文書不壹致或者技術處理不當的,應當及時撤回,更正後重新公布。

在互聯網上公布的裁判文書,發現有本規定第四條所列情形的,應當及時撤回,並按照本規定第六條處理。

第十七條人民法院信息技術服務中心負責中國裁判文書網的運行、維護和升級,為社會各界合法使用該網站公布的裁判文書提供便利。

中國裁判文書網根據案件適用不同審判程序的案件號,實現裁判文書的關聯。

第十八條本規定自2016 10 6 1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此前發布的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與本規定不壹致的,以本規定為準。

  • 上一篇:推薦幾本好看的推理小說...
  • 下一篇:武漢市養犬管理條例武漢市養犬管理條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