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獅山中學紅青山
各位領導老師好!今天我要講的是“我們的權利”,我要講的是“教材、教學方法和教學程序”等等:
首先,談談教材
1,本課程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們的權利》是八年級《思想品德》第三單元“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第二題。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公民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權保護法》的規定,學會了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和他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學習《我們的權利》將使學生進壹步理解《公民人格尊嚴保護法》的規定,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自覺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這為後面的學習做了鋪墊。身居要職。
2、學習目標:
(1),知識和能力
a、使學生理解人格尊嚴的含義和內容,區分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隱私權的具體內容;
b、根據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判斷哪些權利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嚴;
c、了解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保護的法律規定,學會保護自己的人格尊嚴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
(2)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人格尊嚴的內容包括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等與每個公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權利。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也受到法律的特別保護。中學生在尊嚴受到傷害時,能夠懂得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在逐步擴大人生閱歷的基礎上,加強個人修養,自覺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培養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人格的道德修養。
(3)過程和方法
通過案例的討論,讓學生了解人格尊嚴的含義和內容,明確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的含義和法律規定。
3.教學內容
介紹了人格尊嚴權的含義和內容,分別闡述了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和姓名權的內容和法律規定。
第二,說說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學術感悟:1,認知結構:“人格尊嚴”是壹個比較抽象的內容,應該具體到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姓名權、隱私權,讓學生容易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對這些權利的認識很差,中學生對於學習和生活中的相關事件,甚至不知道如何判斷自己是否侵犯了人格尊嚴。
2.感慨:21世紀的文明社會,人格尊嚴越來越被重視,中學生侵犯他人人格尊嚴的事情,別人侵犯自己人格尊嚴的事情時有發生。因此,應該教育學生註意維護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嚴,形成和發展尊重人格尊嚴的情感。
3.生活背景:還有壹部分初中生不文明,不註重個人道德修養。有時候,他們的言行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嚴而不自知。當事人認為只是開玩笑,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侵犯他人人格尊嚴是違法的。因此,必須加強法律意識的培養,提高道德和法律素質。
教學重點:如何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
教學難點:對個人尊嚴的理解;壹個有道德的人能夠自覺維護他人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
根據抽象的教學內容“人格尊嚴”和上述八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本課程的教學難點。
三。口語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1、說和教學法:根據以上對學習情況的分析,主要采用
(1),討論法:教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根據我對研究性學習理論和教學過程優化理論的理解,本課程主要采用討論法進行教學。討論是以問題為中心,以師生、生生之間的對話和討論為主要手段的壹種教學活動。它旨在鼓勵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學會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分析和總結。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美國教育家布魯姆也指出:“知識獲取是壹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
(2)情境教學法:采用電教平臺等手段:拓展教學內容,吸引學生註意力,激發學習熱情,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意識和直覺原則。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情緒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教師不盡力使學生情緒高漲,精神興奮,渴望傳授知識,那麽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壹種冷漠的態度,沒有情感的腦力勞動會帶來疲勞。沒有歡騰,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學習負擔。”
此外,還采用了歸納法和實證分析法。
2、表示學習方法:
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獲取、整理、儲存、應用知識,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