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人違法嗎?
1,打人屬於違法行為,情節嚴重,造成輕傷以上,構成故意傷害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打球不認真,造成輕傷或對受害人造成輕傷的,依法追究行政責任。
二、壹年級小學生打人應該怎麽教育?
1,停
當發現寶寶在打人,且性質比較嚴重時,家長要及時制止。握住他們的手,認真的對他們的眼睛說不。即使寶寶還小,他們也能通過父母的情緒感知到這樣做是不對的。
2.向導
稍大壹點的孩子有打人行為時,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要引導,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如果發現他們的情緒有違我們的教育,就應該允許他們先發泄情緒,等情緒平復後再進行引導。妳可以選擇給他們講故事。父母朋友可以用表情,動作,語調等。要設計情景,模擬情緒,讓孩子知道這樣的行為是錯誤的,培養他們的同情心。
3、冷+贊
孩子打人後,孩子不肯回心轉意,需要全家人“齊心協力”對孩子進行冷處理。雖然孩子會哭,會生氣,會失落,但他會逐漸明白,打人是不對的,打人的孩子是不受歡迎的。慢慢地,孩子會有意識地糾正打人行為。當發現孩子有顯著進步時,家長要大方地表揚,這對孩子是很大的鼓勵。
4.幫助孩子控制情緒
孩子很難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家長要幫助寶寶糾正。如果孩子性格比較急,家長要有耐心,盡量安撫。也可以送玩具或者帶孩子去玩,發泄情緒,轉移註意力,以此來沖淡孩子在遊戲中的攻擊性情緒。也可以讓孩子畫畫,讓他們把自己想的畫出來,等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再慢慢告訴他們怎麽說,怎麽做。
第三,如何處理小學生打架的問題
1,冷靜下來及時處理:
老師在處理打架事件時不要沖動,要用憤怒來處理。他們要克制自己的脾氣和憤怒,冷靜下來後再問事件的原因,這樣才能保證公正處理。
2、不能打30板:
老師處理事情不能怕麻煩。他們什麽都不問,所以會蒙混過關。這樣學生會覺得老師不負責任,學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會有隱患。
3.不要不分青紅皂白:
老師在打架中難免對雙方中的壹方有偏見,尤其是學習好的學生打架時,老師會認為是學習差的學生的錯,委屈了別人,所以不應該有偏見,不公平,不滿意。
4.讓戰鬥的雙方都信服:
教師在處理打架事件時,應該冷靜地與雙方講道理。打架本身就說明雙方都有錯。告訴雙方以後遇到矛盾該怎麽解決。打架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教孩子如何處理問題,讓孩子覺得老師說的是對的,發自內心的佩服。
5、寫好檢查舉例:
學生犯錯誤時應該受到警告。這是寫支票的好方法。其實也是看學生對自己的錯誤有沒有清醒的認識,有沒有只恨對方而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6、打架雙方握手:
老師處理打架事件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留隱患。很多老師經常批評打架的學生,講道理的時候就認為事情已經解決了。事實上,他們還沒有完成他們的工作。讓他們承認錯誤,互相道歉,握手言和才是事情的結局。
法律依據:
刑法
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以特別殘忍的手段致人死亡或者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起訴,應當負刑事責任。
不滿十八周歲的人依照前三款的規定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依法開展專項糾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