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小學四年級加法運算法則教案

小學四年級加法運算法則教案

小學四年級加法運算法則教案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P27——32。

教科書分析

教材通過李大爺騎車走過的距離引出問題,先教交換律,再教結合律;先教運算法則的意義,再教運算法則的應用。這樣安排有三個好處:壹是由易到難,便於教學。交換律的內容比結合律簡單,學生對交換律的感性認識比結合律豐富。先教比較容易的交換律,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其次,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開關法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活動可以轉移到結合律中,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再次,符合認知規律。先理解運算法則的含義,再應用運算法則進行壹些簡單的計算,可見發現法則的目的是為了掌握和運用。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能夠用字母表達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過程和方法

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加法定律的過程,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和總結運算規律。

情緒和態度

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經驗,進壹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的結合律,能夠用字母表達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難點: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和加法定律的過程,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和總結運算規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遊戲:比較視力

首先,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引入對話,揭示話題。

老師:孩子們,誰能告訴我們今天要學什麽?(加法定律)

妳怎麼知道?(看看大屏幕上寫的什麽)

非常好。妳是壹個善於觀察的孩子。

師:四則運算是有壹定規律的。我們稱這些定律為運算定律。加法的運算法則是什麽?這節課,我們將壹起學習加法定律。(板書題目——加法運算法則)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老師:漫長的暑假,很多人都出去散心,李叔叔當然也不例外。他怎麽走的?(放映幻燈片)

生:騎自行車。

老師:妳看得真準。仔細看看。從圖片中妳還了解到什麽信息?

(2)學生報告他們所知道的信息。

(3)根據所了解到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學生提問)

(4)學習問題:李大爺今天騎了多少公裏?

第二,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壹)探索加法交換律

1.公式計算

老師:我們應該怎麽解決這個問題?請自行計算並上報。(40+56和56+40,如果沒有同學說56+40的算法,老師要引導他們這樣列出來)

2.兩種算法不同,為什麽結果壹樣?(因為都代表上午和下午的距離之和,所以結果是壹樣的。)

既然這兩個公式的結果是壹樣的,那麽我們可以在方框中填入什麽符號呢?("=")

4.妳能舉個這個公式的例子嗎?

(學生示例)

5.仔細看,這些公式有什麽特點?

(兩個加數沒有變,只是交換了位置,總和不變。)

6.我們能完成這個公式嗎?妳覺得妳舉的例子左右兩邊壹定相等嗎?為什麽?(因為不管在哪裏,都是算他們的和的,所以左右是相等的。)

7.揭示法律

(1)同學們,我們剛才舉的例子中包含的規律就是加法的交換律。妳能用自己的話告訴我加法的交換律是什麽嗎?

(學生總結)

(2)總結: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稱為加法的交換律。(板書)

8.既然這樣的公式做不完,能不能想個辦法用壹個公式概括加法的交換律?試壹試。

(學生嘗試)

9.展示學生的方法。

10.壹定要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並寫在黑板上。

師:因為字母比較簡單,我們通常用A和B來表示任意兩個加數,所以加法交換律用字母來表示:A+B = B+A .(板書)

11.密碼匹配

老師:83+17=學生:等於17+83。

57+44 a+b 100+60 18+75 35+65 85+768

12.介紹加法交換律在加法計算中的應用。

(二)探索加法聯想的規律

1.剛才提到李大爺要旅遊七天。這裏是李大爺前三天走過的路程。讓我們來看看。(展示場景2)

2.學生觀察並談論他們所學的信息。

3.給我看看問題:妳知道李大爺三天騎了多少公裏嗎?請先自己算壹下。

4.展示學生的算法。

(88+104)+96 88+(104+96)

哪個算法簡單,為什麽?

5.我們來看看這兩個算法。

老師:算法壹:計算兩天前妳騎行的距離,然後加上第三天的距離。

算法二,計算最近兩天騎行的距離,然後加上第壹天的距離。這個方法很簡單。

老師:算法不壹樣。為什麽結果是壹樣的?(因為它們都是三天的行程)

既然結果是壹樣的,那麽我們可以用什麽符號來連接兩個公式呢?(等號)

7.比較下面兩組公式

68+152+48 68+(152+48)

(225+175)+67 225+(175+67)

8.讓學生根據圖形寫出幾組公式,並展示出來。

9.觀察這些公式,妳發現了什麽?

學生: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妳想把後兩個數相加,總和不變。

10.揭示加法聯想規律。

(1)老師:這個加法定律,我們剛才發現的,叫做加法結合律。妳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加法聯想的規律是什麽嗎?

(2)總結:三個數相加,先加前兩個數或先加後兩個數,這叫加法結合律。(板書)

11.嘗試用符號來表達加法結合律。

師:加法結合律用字母表示:(a+b)+c = a+(b+c),a、b、c分別代表任意三個加數。

第三,鞏固練習,測試反饋。

1.填寫:

(1)兩個加數交換(),和不變。這叫做加法()。

(2)三個數相加時,先加(),或先加(),保持不變。這叫做加法()。

(3)加法交換律用字母表示:

a+b=________ .

(4)加法結合律用字母表示:

(a+b)+c= ________ .

2.運用所學的定律,在下列()中填入適當的數字。

(1)29+17=( )+29

(2)120+( )=35+( )

(3)138+(62+365)=( + )+365

(4)( +358)+ ( )= 198+( +42)

3.連連,再問壹遍每組連接的基礎是什麽?

63+325 64+(19+81)

87+32+68 325+63

(64+19)+81 87+(32+68)

36+78+64 78+(36+64)

相互比較起來,這個組跑得更快。

(1)(195+32)+68 (2) 195+(32+68)

(205+59)+241 205+(59+241)

486+78+14 78 +(486+14)

師:利用加法運算的規律,可以使計算變得簡單。

4.合作總結,鞏固,內化。

1.妳在這節課上學到了什麽?

請告訴妳的同桌妳在這節課上學到了什麽,為什麽和為什麽。

老師:學生們今天表現很好。他們憑著敏銳的眼光和聰明的頭腦,發現了加法公式中的規律,了解和理解了加法交換律的加法結合律,並能初步應用。妳看,我們也可以總結出數學家可以總結出的運算規律。我相信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在以後的學習中多做努力,壹定能把數學學得更好!

板書設計

加法運算定律

加法交換律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利用加法運算法則可以使計算變得簡單。

小學四年級“加法運算法則”第二個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的結合律,能夠用字母表達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使學生體驗探索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過程,通過對常見實際問題解法的比較分析,發現和總結運算規律。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壹步增強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教學難點:加法交換和結合律的熟練應用。

教學工具:課程片段

教學過程:

首先,復習舊知識

1,口算

25+75= 48+70= 133+77= 150+390=

820+180= 725+36= 301+299= 999+10=

二級備課:在25+75=100中,25是(),75是(),100是()。

2.引入新課程

老師:我們學習了加法計算的知識。其實運作中有很多規律,我們稱之為運作規律。今天我們將進壹步學習壹些關於加法規律性的知識,這對我們以後學習小數和分數有很大的幫助。板書:加法運算法則

第二,探索新知識

(壹)學習加法交換律(例1)

1,創設情境,引例。

老師:同學們,妳們喜歡運動嗎?妳在業余時間喜歡做什麽運動?李叔叔非常喜歡騎自行車。他打算騎自行車去旅行。(展示圖片)妳看,這是他給我們介紹的某壹天騎行距離的相關數據。我們壹起幫他想清楚。(展示示例1的主題圖,給出示例1的內容)

2.閱讀問題,展示線圖,讓學生分析數量關系。

第二節備課:如果學生分析沒有難度,不需要畫線圖幫助分析。看情況吧。

3.獨立列解決方案。說出學生的名字並回答他們。

方法1: 40+56=96公裏

方法2: 56+40=96公裏

4.問題:為什麽要用加法計算?妳怎麽想呢?加法是壹種怎樣的運算?加法是將幾個數組合成壹個數的運算。)

5.引導學生觀察並比較兩種算法的結果。

以上兩個算法是為了求出李大爺壹天騎了多少公裏,兩個公式的結果是相等的。我們可以用什麽符號來連接這兩個公式?(相等的數)板書:40+56(=)56+40這個等式是什麽意思?(交換40和56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6.引導學生總結規律。

顯示:36+84 84+36 158+68 68+158

上面每個公式有什麽相似之處?有什麽區別?妳發現了什麽模式?(學生同桌討論,老師參與巡視)集體交流,老師根據學生總結寫在黑板上。(黑板:加兩個加數,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交換律。加法交換律:a+b=b+a)

7.練習(用加法交換律填入適當的數字)

65+145 = _+_ 09+31 = _+_ b+ _ = _+_ a+_ = 10+_

(2)學習加法結合律(例2)

1.展示例子,提出問題,理解問題的含義。

2.學生試著回答。

3.問題和答案:

(1)妳可以先看到妳想要的,再看到妳想要的。妳是怎麽制定的?

黑板:(88+104)+96.88+(104+96)

4.觀察:思考這兩個公式的異同。相似性:計算結果相同。區別:操作順序不同。

5.通過比較,我們發現:

(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6、觀察:

(1)每組有幾個公式?(2)

(2)每個公式加多少個數?(3)

(3)每組兩個公式有什麽區別?(計算順序不同)

(4)這兩個公式有什麽相似之處?(每個方程中,每組公式都有三個加數,每個方程中的加數都是相同的。)

(5)每組有兩個公式變了,但什麽沒變?(而且沒有變化)

7.通過這兩個方程,妳發現了什麽規律?展示內容,讓學生思考後填空。()添加,先添加(),或者先添加(),而()保持不變。這就是所謂的加法和聯想法則。(學生壹起讀,理解後記憶)

8.如果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個加數,那麽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和結合律?老師板書:(a+b)+c=a+(b+c)

9.練習(用加法和聯想法則填入適當的數字)

(43+145)+55=_+(_+_) 215+(85+30)=(_+_)+_

(134+112)+88=_+(_+_)

三、鞏固練習(以下等式用的是什麽定律?)

82+0=0+82 ( ) 47+(30+8)=(47+30)+8 ( )

(84+68)+32=84+(68+32)( ) 75+(48+25)=(75+25)+48 ( )

總結: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最大的區別是交換律改變了數的位置;關聯法則改變的是

操作順序。結合律的重要標誌是圓括號的應用。

第四,總結

妳從這門課上學到了什麽?

黑板設計:

加法運算定律

加法交換律:A+B = B+A加法結合律:(a+b)+c=a+(b+c)。

第二次備課:在教學中,把40+96 = 96+40(88+104)+96 = 88+(104+96)放在黑板上,學生根據公式用不同的形式表達會更容易。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新知識在之前的數學學習中有相應的認知基礎。學習這節課的新知識可以促進學生對以前學過的知識和方法有更深的理解。在加法運算法則的教學過程中,我壹直以學生為本,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把握學生理解的規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緊密聯系學生實際生活。

教學時,我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現的具體情境,引入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的答案,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需求。通過解決情境中的問題,讓學生觀察比較兩個公式,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使其初步感受加法運算的規律。在探索加法運算規律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體驗探索的過程,獲得成功的經驗,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2.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

在教學中,兩個運算法則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找到實際問題不同解法的異同,初步感受運算法則。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運算規律的初步感知,舉更多的例子,進壹步分析比較,找到規律,並對找到的規律進行描述。然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規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用字母。讓學生認識到符號的簡單性,從而發展學生的符號感。

本課的教學讓學生體驗探索、發現、反思的過程,對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有充分的認識。但在教學過程中仍有許多不足之處:

1,在探索加法組合規律的過程中,要多壹點放開,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找出實際問題不同解法的異同,初步感受運算規律。

2.在講授加法結合律時,要讓學生多舉例子,讓學生自己評價例子好不好,讓學生自己發現,組合是把能得全百十的數拼在壹起,而不是隨便編。

小學四年級“加法運算法則”第三個教學目標;

1.通過嘗試解決實際問題,觀察比較,發現並總結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2.學會利用加法定律進行簡單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首先,創造壹個情境

1.引入對話。

我們班將有多少學生學習騎自行車?妳在哪裏騎得最遠?

騎自行車是壹項有益健康的運動。不,這裏有壹個騎自行車的李叔叔!

(見主圖:李大爺騎車出行。)

獲取信息。

(同學們同桌交流信息,然後向全班匯報。)

隨著學生的回答,多媒體從左到右展示了折線圖,有問題。

早上多少公裏?下午幾公裏?壹個* *是多少公裏?

解決問題。

問:妳能用公式計算解決這個問題嗎?

(學生自行平行回答。)

第二,探索規律

1.加法交換律。

(1)解決例1的問題。

根據學生的答案寫在黑板上:40+56=96 (km)

56+40=96公裏

問:這兩個公式是什麽意思?數數怎麽樣?○填什麽符號?

40+56○56+40,

(2)妳能再舉幾個例子嗎?

(3)從這些例子中可以得出什麽規律?請用最簡潔的話概括壹下。

(4)反饋溝通。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5)揭示規律。

問:①妳知道這條規則叫什麽嗎?

②當加數被其他任何數代替時,交換律仍然有效嗎?

(3)如何表示任意兩個數的相加以及加數位置和不變性的交換?請用妳最喜歡的方式表達壹下好嗎?(同桌輕聲說話。)

交換反饋,然後看書:看看課本上的孩子怎麽說。

⑤根據加法交換律檢查密碼。

老師:25+65 = _ _ _ _(學生:65+25)

78+64=________

⑥完成教材第28頁上的“做”:

300+600=_______+________ ________+65=________+35

2.加法結合律。

看主圖:黎叔三天騎行距離統計。

(1)查找信息解決問題。

問:妳能解決李叔叔提出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後交流每天的行程。

根據學生列出的不同公式,代表三天路程的線段相繼出現。

* * *三天騎了多少公裏?

問:通過線段圖的演示,妳發現了什麽?無論哪兩天先加,總長度不變。

我們來研究壹下三天內走過的距離依次相加的公式,以及如何計算:

比較88+104+96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為什麽要先數104+96?(後兩個加數先加,剛好加起來壹百整。)

顯示:(88+104)+96○88+(104+96),怎麽填?

(2)能不能多舉幾個這樣的例子?

問:觀察比較這些公式,說說妳發現了什麽秘密?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3)揭示規律。

三個數相加時,先加前兩個數,或先加後兩個數,和不變。這是加法和聯想法則。

(4)符號表征。(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檢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 =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5)問:①用文字表達和用字母表達哪個更明顯?

②這裏的A、B、C能代表什麽數?

第三,練習鞏固

1.分別指出下列哪道題用的是加法定律,用的是什麽運算定律。

(1)4+5=5+4(使用加法交換律)

(2)運用“加起來十”的方法7+9=6+(1+9)(運用加法組合定律)

2.壹家又壹家公司。

83+315 64+(73+37)

87+42+58 315+83

(64+73)+37 87+(42+58)

56+78+44 78+(56+44)

想壹想:最後壹組連接的基礎是什麽?

四。摘要

1.我們今天發現了哪些數學規律?

2.這些運行規律是如何發現和總結的?

3.關於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的應用,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麽?

第五,課後布置作業

完成課本練習5,問題1和3。

  • 上一篇:中國建設工程質量檢測行業的法制建設?
  • 下一篇:農業機械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