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如何做好工程招標工作?怎樣做好工程招投標工作及材料信息和價格的查詢?

如何做好工程招標工作?怎樣做好工程招投標工作及材料信息和價格的查詢?

壹、工程項目招投標機制

1、工程項目招投標的基本內容。

工程項目的招投標管理從根本上講是項目管理的壹部分。工程項目招投標的意義是引入競爭機制以求達成交易協議和訂立合同,兼有經濟活動和民事法律行為兩種性質。招投標的過程管理實際是在工程建設中引進公平、公開的競爭機制,優選設計、施工、材料、設備及總承包單位,以達到縮短工期、提高工程質量和節約投資的項目管理過程。招投標的基本內容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

招標:工程項目招標是招標人根據自己的目的,制定並發布招標文件,招攬投標人並從中擇優選定工程項目承包人的壹種經濟行為。通過招標可使投標人之間產生競爭,實現貨比多家,優中選優的目的,從而獲得最優的投資效益。建設工程招標方式包括公開招標和邀請招標。

投標:工程項目投標是投標人在響應招標文件的前提下,結合企業自身的實力,提出的具體應對方案及報價等。

開標:工程項目開標是指招標人或其代理人在規定的地點和時間,在有投標人出席的情況下,當眾開啟投標書,宣布投標人的名稱、投標價格和投標價格的有效修改等主要內容的過程。

評標:工程項目評標是招標人組成的評標小組或由行政主管部門當天隨機抽取的評標專家,根據招標文件要求,對有效的投標書進行商務和技術方面的審查分析和比較評價,最後根據打分的結果排出優劣次序。

中標:中標是指招標人以中標通知書的形式,正式通知投標人已被擇優錄取,然後招標人和中標人根據相關法律和招標文件訂立合同,確立發包關系。這對於投標人來說就是中了標;就招標人來說,就是接受了投標人的標。經過評標擇優選中的投標人稱為中標人,在國際工程招標投標中,稱之為成功的投標人。

二、建築工程項目招投標中存在的問題

1、假公開招標的問題

某些建設單位在招投標前暗中敲定施工隊伍後,隨便指定幾個施工隊伍前來投標,制造公開招標的假象;有的施工單位以利益分成、轉包工程等好處相許,拉攏其它施工隊伍前來作陪襯,以達到自已中標的目的。

2、“權力標”及“關系標”問題

少數領導變著手法插手招標工作,越權包辦工程招投標;有的招標代理機構等中介組織行為不規範,辦事講人情、講關系;有的評標人員素質不高,打關系分、感情分;有的存在地方保護主義。

3、投標資質審查中的問題

壹些施工企業在資質問題上做手腳,有的出錢購買營業執照和資質等級證書,有的盜用或借用他人證件參加投標。

4、招標單位資格審查不嚴格

業主在選擇投標單位時沒有深入實際了解其管理水平、技術力量、機械裝備及信譽等情況,標書編制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施工企業的形象,為此,有些施工企業高薪聘請經驗豐富的人員編制標書,從表面上看,標書確實編得不錯,實際上根本不具備相應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

5、業主過分註重標價,施工企業盲目報價

有的業主過分註重將投標報價作為評標的尺度,有些企業就抓住這個特點,在對設計意圖、工程面貌和現場情況不是很了解的情況下,為了攬到工程,承諾虛假條件,低價搶標,而業主也沒有實事求是地去考察投標單位能否按報價完成任務,結果導致讓盲目或有意降低報價的投標單位中標,甚至有些中標單位還不願意自己去做,而是分包下去自己抽拿管理費,這樣層層克扣,若要保證工程質量就根本無利可圖。這時,對於講信譽的施工企業則要通過加強管理、提高工效、節省管理費用等來彌補工程承包資金的不足,然而對於有些承包企業則是以偷工減料的不當手段達到有利可圖的目的。另外,過低的標底還會導致上級主管部門審批投資不足,拔款不到位,建設中產生停工待料的情況,從而使壹些本該緊密銜接的工程而沒有及時施工,從而影響了工程質量,也影響了投資效益的及時發揮。

6、評標存在著人為因素,專家庫建設不夠完善

目前的評標辦法總的來說還是比較客觀、公正的,但還存在許多人為因素,定性的評標內容還占有壹定比例,難以真正分出名次。評委在技術標的評定過程中,量化不夠,“人情分”時有發生。專家庫建設還不夠完善,整個建築業高級人才本身就比較缺乏,要達到《招標投標法》所規定的專家人數偏少,有的缺乏評委應具備的職業道德,評委專家整體水平不高,招標監督力度不大,影響評委的公正性。

7、招標中有些未盡事宜沒有得到及時處理

招標文件中出現工程量的差錯,特別是工程量增加或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新增的項目,業主對這些增加的投入往往采取打折或回避的方法,甚至采取否定的態度,從而導致承包商在承受這筆難以兌現的工程投入時,便從其它項目中通過減少工、料、機等費用投入予以補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另外,有些承包商本可對招標中的某些未盡事宜向業主提出索賠,然而為了搞好關系卻不敢索賠,使明正言順的賠款變成了偷工減料的不當行為。

  • 上一篇:如何有效分類管理文件公司文件
  • 下一篇:軟考信息項是機考還是筆試?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