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計劃是工廠管理內部運作的核心。壹個優秀的工廠,其內部管理應該是圍繞著生產計劃來進行的。生產計劃有月度計劃、周計劃、日計劃。不過隨著MRP的使用,“主生產計劃”成為控制工廠內部運做的核心了。
主生產計劃(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簡稱MPS)
主生產計劃是按時間分段方法,去計劃企業將生產的最終產品的數量和交貨期。主生產計劃是壹種先期生產計劃,它給出了特定的項目或產品在每個計劃周期的生產數量。壹個有效的主生產計劃是生產對客戶需求的壹種承諾,它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協調生產與市場,實現生產計劃大綱中所表達的企業經營目標。主生產計劃在計劃管理中起“龍頭”模塊作用,它決定了後續的所有計劃及制造行為的目標。在短期內作為物料需求計劃、零件生產計劃、訂貨優先級和短期能力需求計劃的依據。在長期內作為估計本廠生產能力、倉儲能力、技術人員、資金等資源需求的依據。
主生產計劃是根據企業的能力確定要做的事情,通過均衡地安排生產實現生產規劃的目標,使企業在客戶服務水平、庫存周轉率和生產率方面都能得到提高,並及時更新、保持計劃的切實可行和有效性。主生產計劃中不能有超越可用物料和可能能力的項目。在編制主生產計劃時,應遵循這樣壹些基本原則。
· *最少項目原則:用最少的項目數進行主生產計劃的安排。如果MPS中的項目數過多,就會使預測和管理都變得困難。因此,要根據不同的制造環境,選取產品結構不同的級,進行主生產計劃的編制。使得在產品結構這壹級的制造和裝配過程中,產品(或)部件選型的數目最少,以改進管理評審與控制。
· *獨立具體原則:要列出實際的、具體的可構造項目,而不是壹些項目組或計劃清單項目。這些產品可分解成可識別的零件或組件。MPS應該列出實際的要采購或制造的項目,而不是計劃清單項目。
· *關鍵項目原則:列出對生產能力、財務指標或關鍵材料有重大影響的項目。對生產能力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是指那些對生產和裝配過程起重大影響的項目。如壹些大批量項目,造成生產能力的瓶頸環節的項目或通過關鍵工作中心的項目。對財務指標而言,指的是與公司的利潤效益最為關鍵的項目。如制造費用高,含有貴重部件,昂貴原材料,高費用的生產工藝或有特殊要求的部件項目。也包括那些作為公司主要利潤來源的,相對不貴的項目。而對於關鍵材料而言,是指那些提前期很長或供應廠商有限的項目。
·*全面代表原則:計劃的項目應盡可能全面代表企業的生產產品。MPS應覆蓋被該MPS驅動的MRP程序中盡可能多數組件,反映關於制造設施,特別是瓶頸資源或關鍵工作中心盡可能多的信息。
·*適當裕量原則:留有適當余地,並考慮預防性維修設備的時間。可把預防性維修作為壹個項目安排在MPS中,也可以按預防性維修的時間,減少工作中心的能力。
·*適當穩定原則:在有效的期限內應保持適當穩定。主生產計劃制訂後在有效的期限內應保持適當穩定,那種只按照主觀願望隨意改動的做法,將會引起系統原有合理的正常的優先級計劃的破壞,削弱系統的計劃能力。
主生產計劃的計劃對象主要是把生產規劃中的產品系列具體化以後的出廠產品,通稱最終項目,所謂“最終項目”通常是獨立需求件,對它的需求不依賴於對其他物料的需求而獨立存在。但是由於計劃範圍和銷售環境不同,作為計劃對象的最終項目其含義也不完全相同。
個優化的生產計劃必須具備以下三個特征:
1)有利於充分利用銷售機會,滿足市場需求;
2)有利於充分利用盈利機會,實現生產成本最低化;
3)有利於充分利用生產資源,最大限度的減少生產資源的閑置和浪費。
生產計劃的編制必須遵循四個步驟
(1)收集資料,分項研究。編制生產計劃所需的資源信息和生產信息。
(2)擬定優化計劃方案統籌安排。初步確定各項生產計劃指標,包括產量指標的優選和確定、質量指標的確定、產品品種的合理搭配、產品出產進度的合理安排。
(3)編制計劃草案做好生產計劃的平衡工作。主要是生產指標與生產能力的平衡;測算企業主要生產設備和生產面積對生產任務的保證程度;生產任務與勞動力、物資供應、能源、生產技術準備能力之間的平衡;生產指標與資金、成本、利潤等指標之間的平衡。
(4)討論修正與定稿報批通過綜合平衡,對計劃做適當調整,正確制定各項生產指標。報請總經理或上級主管部門批準。
同時,生產計劃的編制要註意全局性,效益性,平衡性,群眾性,應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