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午是關於《深度學習視域下的思政課教師觀》。老師的開場白即是壹場精彩的演講,看似溫柔可親的壹位年輕專家,每壹句都是從全新的高度為老師們打開壹個視角,如何做有質量的陪伴,提升自身素養,第壹個方面就是從教育的動機啟發教師認識端正教育動機——感受愛、培養愛、付出愛的重要性。專家以生命為話題,以能量場為核心,引領大家做壹次自我覺察。隨後創設壹個問卷調查的環節,並鋪設壹個問題情境,主旨圍繞自己在生命裏有哪些“重要的其他人”,依次劃掉最後留下的是誰?學生是否在自己生命裏是“重要的其他人”,透過這樣壹個問題情境,結合問卷調查的結果,張老師用大家熟悉的話題感受生命中愛的重要意義,人心是能量場的互動,對待每壹個人都以善和愛,包括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自己與學生之間等等,有質量的陪伴前提是付出,想要得到的才會紛至沓來。
? 於此***鳴,這壹個開場從生命能量場的感知,關於生命的能量場以及自我覺察等內容,曾閱讀過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和恒子奶奶的《人間值得》等基本關於心靈成長的書籍中感知壹些,對專家引領過程中提到這些內容頗感重要,壹個人如果不能很好的梳理自己,不能平和的對待周圍,如何去走進課堂做好學生的人生引領者,如何為人師去指導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做教育需要更多的心理體驗和自我覺察,更好的平衡自我,才能平和對待他人。這裏老師推薦壹本書《愛是壹切都源泉》可以列為4月的閱讀書目。
(壹)家國天下使命擔當的需要,這個環節張老師引用大量的史實與時政熱點喚起我們由衷的責任擔當。誰來告訴孩子們當下國家所處的大環境,唯有思政課教師,從改革開放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以及人們生活方式、價值觀受到復雜的國際環境的影響,深刻的歷史教訓在和平年代發生不過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這些新時期的現實問題已經在疫情後時代顯現出來。適時要大張旗鼓的講清歷史與現實了,讓青少年壹代認識、了解並承擔社會責任的原因,不僅是他們需要,更是思政課教師的責任擔當。聽著老師充滿深情的講述,眼裏飽含淚水,也正是我們熟悉的那句“為何我的眼裏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沈!”在此又壹次***情。
(二)關註學生精神成長的需要
從青春期孩子們的情緒、生理和心理以及成長需要,剖析青春期孩子們價值觀形成的敏感期值得關註的幾個點。特別講到安全感,教師如何讓學生感到與自己相處舒服,師者,傳道作為第壹重要,如何做人便是道,即道德,壹個有師愛的教師,發自內心的教子使做善,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可見壹位思政課教師對學生精神成長的重要。
(三)思政課教師生命豐盈的需要。
從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三個維度闡述思政課教師素養
自然生命遵照能量守恒定律,有愛有付出有擔當,自己想要得到的才會得到。
社會生命以有做——有為——有位——有威角度,讓我領會到社會生命對於壹個社會化的人而言,需要不斷提升自我,做對的事,潛心積累,成為對的人才能體驗到優越感、存在感。在某種意義上看,社會生命更具有現實骨感。
精神生命——主要提示老師們要讀好書、要交好人,思想上會得到認知與實踐的指導,減少走彎路與遠路,精神生命更是壹種自我提升。
?
? 二、提升教師的教學功力
入心的教育即發揮心的力量
***情的前提即對學生深入的了解
關註思政課程中的“教育生態情感場”建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習者體驗,教師本人的生命熱情和生命信念,教師本身的善良與愛是最根本的凸顯,比知識更重要。
三、教育成功的路徑是遵循道德養成的規律。
以道德的方式遵循道德養成的規律是做道德教育的關鍵。屏幕上的同心圓與關系軸的圖示直觀形象,從入心——***情——基於思維的焦點,壹堂好課絕不是沒有解決問題的課,教師不以告訴學生“妳要怎樣做。”要設計問題,教會學生表達和梳理的能力,這樣在思維訓練過程中,教師結合教學需要,設置關鍵的幾步,引導學生壹二三四五六的步驟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實現思維方式的形成。
?
? 四、教師的成就感來自於學生的成長。
從學生成長的需求角度理解,主要從三個方面分析:①價值觀引導的力量②學科思維養成的路徑③學科知識建構的方法。
這三個方面張老師結合自己多年的壹線教學經驗,介紹她的成功範例。
心路歷程觀待化,即每個環節讓學生明白是什麽
思維訓練恒常化,即透過現象看本質。在日常教學中訓練。
思維過程可視化,不給學生設置障礙,把思維亮給學生看。
張雪梅老師以生動的事例,動情的講解,層層深入的引導,闡述不同視域下的思政課教師觀,從教育動機、教學功力、道德養成、成就感來源四個方面關註教師發展,總之這節培訓課收獲著、感動著、思考著。
下午的培訓以《深度課堂提升研習工作坊研修》為題,開展實戰式培訓。張雪梅老師從人文素養和專業素養兩個角度啟發老師們思考課堂上如何表達。以小組形式開展同伴交流,各組代表發言也是各有千秋,思維的碰撞,大家對問題有了深層的理解,加之專家引導更是明確教學過程中關註五個方面:教育動機、無條件的愛、相對舒服的狀態、打開心的狀態,提高關註度等,各組結合某壹課題創設教學流程、設計意圖,大家各抒己見,合作探究也在小組內開展起來。
在各組的交流中,我們彼此也在學習,活動形式不拘泥於老師講學生聽,而是結合教學實際還原教學情境。
第三版塊張雪梅老師介紹了《紅色基因融入思政課堂的策略方法》
什麽是紅色基因?
為什麽傳承紅色基因?
怎樣傳承紅色基因?
從創設項目活動、結合教材感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設校本課程學習紅色基因文化。以自己課題組的課件留作壹份教學禮物,大家正值渴盼黨史內容進課堂之際,正如雪中送碳的情誼,大家用熱烈的掌聲表達感謝之情。
培訓的最後環節就是作業,項目組負責老師發布作業,並做解釋說明,大家返回工作崗位將帶著學習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融入本次教學作業中。
由衷感謝張雪梅老師精彩的分享,這樣接地氣且有高度與不同視域的解析,新時期思政課教師的專家引領,都是幹貨滿滿,礙於記憶減退,無法更好的還原,加之困倦已是深夜,竟然不知所雲的編輯了兩千多字的隨筆記錄。感謝自己!
202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