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戰爭是壹種充分利用信息資源並依賴於信息的戰爭形態,是指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以及信息時代核威懾條件下,交戰雙方以信息化軍隊為主要作戰力量,在陸、海、空、天、電等全維空間展開的多軍兵種壹體化的戰爭。
信息化戰爭所描述的戰爭形態有以下6種表現:
1、主要使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武器裝備系統;
2、以信息為主要戰略資源;
3、以信息中心戰為基本作戰方式;
4、以爭奪信息資源為戰場目標;
5、以信息化武裝力量為主體;
6、實行以信息化軍事理論為基礎的戰爭指導。
特征:
1、指揮自動化、實時化、壹體化
擁有完善的C4ISR甚至更高級別的系統。可以實時遠程偵察和預警,及時快速更新情報,指揮網絡化、即時化,壹體戰場控制。作戰命令可直達單兵作戰單元。
2、信息戰場全維化、網絡化
涵蓋海陸空天電的戰術數據鏈連接直至單兵,及時刷新單兵或基層指揮員作戰電腦上的戰場資訊,方便明確的更新戰場時態。確保直接指揮權在特殊情況下的傳遞。傳統的作戰地域概念和習慣已經不管用了。信息作戰是無縫連接、高立體、大縱深、全維度。
3、作戰方式多樣化。
4、毀滅性武器的高技術化
信息作戰不代表傷亡和戰損小,而恰恰比傳統戰爭殘酷。
擴展資料:
發展趨勢:
戰爭空間急劇拓展。
信息化戰爭是高度立體化戰爭,即戰爭不僅在地面水面,水下進行,而且,向外層空間擴展。
戰爭進程明顯加快。
以往戰爭持續時間壹般比較長,而信息化戰爭,節奏明顯加快,進程大大縮短。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武器裝備的能量釋放的速度加快,殺傷力在增加;高技術手段的運用,使軍隊的機動能力,打擊能力和保障能力大大提高,單位時間作戰效能明顯增強;此外高技術武器裝備造價昂貴,迫使進程加快。
作戰力量多元壹體。
作戰力量的大小,不再以數量的多少,作戰能力的強弱和人員,武器數量決定,高技術的武器裝備只有同高素質的戰鬥人員相結合,才能發揮最大效能。其次,也需要多兵種的有機結合。
百度百科--信息化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