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實踐表明,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對學生學習能力、問題意識乃至懷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真實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現能力,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業能力的絕佳途徑。在數字時代,年輕壹代的優勢通常會超過老年人。這種不是個體因素造成的優越感越來越被認可,這也是人類在數字革命中取得的最重要的收獲之壹。數字文化自然產生的DIY學習理念已經成為網絡的標誌性文化符號。這種文化觀念往往培養出壹種互動的精神,互動可以幫助孩子成長,培養自己的價值,訓練孩子的判斷、分析、評價、批判和幫助他人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積極及時地引導學生開發和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從而培養學生的發現、思考、分析和判斷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思維結構,根據自己的學術需要,自行選擇和整理相關的教材和學術信息,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得出自己的見解。
通過接觸數字化教學資源,學生不僅可以獲得建構知識的能力,還可以培養信息素養。建構知識的能力主要是自主學習能力的獲得。通過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選擇和利用的實踐,學生的學習已經從教師單向的教學模式轉變為壹種建構性和探索性的學習,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從教師到學生再創造自己的知識。研究表明,在數字時代和信息社會,學生實現自主學習的重要前提取決於他們具備什麽樣的信息素養。讓學生直接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無疑是鍛煉和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大好機會,也是檢驗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收獲的最佳途徑和手段之壹。
與學生相比,教師在數字化教學資源面前感受到的不僅是便利,更是挑戰。
首先,在數字化時代,我們必須對教師的角色觀念有新的認識和定位。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受條件限制,教學多以教師為中心,教學結構是線性的,以教師的單向交流為主。大多數情況下,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學習的自主性難以體現。教師的專業背景、知識取向和個人偏好都對教學內容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在教學中處於中心和權威的地位,掌握著主要的話語權。應該說,在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不發達的時代,傳統的單向傳播(也稱廣播)教學模式幾乎是最佳選擇,它在人類教育和文明史上曾經發揮過並且仍在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數字信息時代的到來,以往教與學的結構模式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學習知識的渠道和媒介不再單壹。不僅是紙媒文化,還有電子媒體,尤其是網絡上的各種數字化知識和資源,都對教師的中心地位提出了挑戰。網絡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師生擁有同樣的信息條件,面對同樣的信息資源,這無疑給教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對於學生使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優越性,教師不僅要回避和視而不見,而且要鼓勵和啟發。“弟子不必不如師”,教育的本質在於超越,這是教育的本質目的和訴求。
其次,面對數字化時代教學的新挑戰和新課題,教師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同時必須思考和實施新的對策和方法。面對新的教學形勢和教學條件,教師壹方面要積極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創業的興趣,另壹方面要重新確立教育教學的重心。由於教師和學生面對的是同樣的數字化信息資源,教師必須著眼於學科和課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適當地將自己加入到教學中,對學科和課程的關鍵問題進行梳理、評價和展望,對本學科的前沿問題進行介紹和解釋,不僅有助於學生形成敏感的問題意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為他們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延伸和指導。
此外,教學內容的重點也要錨定在知識的深度上,即教學必須深化。加強教學內容的深度不僅是信息時代的需要,也是高校教學的重要目標。老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對某個問題提供有見地的、科學的個人觀點,這是學生歡迎的、想聽到的。這無疑會使教師的教學和科研形成良性的聯系和互動,真正實現教學帶動科研,科研促進教學深化的良好局面,這無疑是教師職業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