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流是指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集采購、運輸、包裝、裝卸、搬運、倉儲、配送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處理等多種功能於壹體的綜合性物流活動模式。通過壹體化管理,將采購、運輸、倉儲、配送等服務統籌安排,通過組織設置的整合,實現供應鏈的統壹控制。因此,加強物流管理,進行物流系統規劃和再造,對企業增強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1,企業加強物流管理,實施物流系統再造,可以減少庫存積壓,降低總成本,提高利潤。企業通過改革內部物流系統,可以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從而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和庫存成本,提高庫存周轉率和資金回籠率,使企業從物流的巨大利潤中獲得利益,增強企業競爭力。海爾集團從1999開始創新現代物流管理模式,建設現代化立體自動化倉庫,構建集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於壹體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呆滯物料減少73.8%,倉庫面積減少50%,庫存資金減少67%。
2.企業加強現代物流管理,不占用營運資金就能實現無利可圖的利潤,能有效提高企業競爭力。在現代物流管理模式下,企業可以根據消費者的特定需求生產商品。通過預測產品的交貨期、質量和價格,利用互聯網在全球範圍內獲取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配件資源。因為它采用需求管理和柔性生產技術,以批量產品的價格完成生產過程,可以在不占用營運資金的情況下實現無利可圖的利潤。
3、企業加強現代物流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經營風險。現代物流管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數據的快速、準確傳遞,提高倉庫管理、裝卸運輸、采購、訂貨、配送裝運、訂單處理的自動化水平,使分裝、包裝、儲存、運輸、配送處理壹體化,生產企業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方便地與物流企業溝通合作,企業間的協調合作可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完成。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實現準時制生產。
二,當前我國工業企業物流運作現狀
1.從宏觀角度看,中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長期以來,受“重商流”、“輕物流”理論和思想的影響,我們對物流在經濟發展和企業中的作用和地位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物流標準化和規範化建設、學科建設嚴重滯後;物流法律法規建設相對落後;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支撐物流發展的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網絡建設缺乏統籌規劃。各部門、各地區各自為政,閉門造車,缺乏合作,尚未形成統壹體系。
第壹,開放的物流市場;物流業的協調機制處於分散狀態。近年來,雖然我國流通領域成立了壹些物流協會或類似的行業組織,但效果並不好。由於行業管理分散、薄弱,極大地影響了我國物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2.從微觀環境來看,企業物流管理和運營不容樂觀。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的物流活動主要由企業自己承擔,造成物流資源分散,資金短缺,產品積壓,庫存資金過多,設備利用率低,生產管理水平低。首先,企業內部物流支離破碎,供、產、銷脫節,物流系統協調性差。大多數企業將物流活動置於從屬地位,倉儲、運輸、裝卸、采購、包裝、配送等物流活動分散在不同部門,沒有包括壹個部門對物流活動進行系統規劃和統壹運營管理,使得物流的專業化、網絡化、社會化程度不高;壹些物流行業擁有大量的物流設施和設備,但利用率普遍較低,很少能提供全國性或全球性的物流服務;由於物流活動的跨職能、跨部門設置,缺乏對物流成本的核算和財務分析,整個系統的運行效率很低。其次,企業內部信息系統不完善,企業間信息傳遞工具落後,物流難以暢通。在物流管理上,很多企業還停留在紙和筆的時代。有些企業雖然配備了計算機,但還沒有形成系統,更不用說網絡了。由於信息收集、處理和跟蹤效率低下,缺乏對各方物流信息的全面、準確、動態的掌握,企業無法實現內外物流壹體化,追求物流系統的優化和合理化,參與供應鏈管理。難以滿足消費者快速變化、日益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再次,粗放經營突出,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培育。大多數企業都有自己的運輸、倉儲等部門,或者有自己專門的運輸公司、倉儲公司等。,進行後勤自給。這些企業內部物流部門不去市場找業務,資源閑置浪費現象嚴重。與此同時,壹些在國內具有壹定競爭力的企業,不管是否具備物流管理能力,都不惜花費巨資在國內設立自己的物流子公司,不把物流交給具有比較優勢的第三方,只依靠自己的實力和粗放的物流管理參與國內和國際競爭。
三,中國工業企業物流運作再造
1,政府要為企業物流運營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第壹,政策環境。政府應加強和完善物流法規建設,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稅收政策和金融政策,促進生產性和流通性企業更多地使用社會化物流,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第二,技術環境。政府應鼓勵和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和引導物流企業,引進先進設備,完善物流設施,提高物流績效和物流服務水平。第三,市場環境。政府要為物流企業在工商登記、辦理證照、統壹納稅、交通管制、進出口貨物查驗、通關等跨區域經營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鼓勵和支持有壹定基礎的大型貨運企業或儲運企業完善服務功能,實現向物流服務企業的轉型,促進第三方物流服務市場的形成。
2.企業應消除部門之間的利益沖突,建立適合自身條件的物流發展模式,構建壹體化物流。首先,企業應該建立戰略聯盟,優化物流服務,創造新的物流價值。大型制造企業和商業企業應迅速擺脫“大而全”的經營誤區,與合適的供應商、儲運公司結成戰略聯盟,通過供應鏈參與國內外競爭,提高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對於那些物流活動具有相當規模的大型企業,有必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設立物流服務部或物流子公司,發展和完善其自助式物流系統。要從成本核算和作業的最小單位入手,以降低成本和優化系統為原則,重新設計從采購到銷售的全過程,從而確定物流活動的內容和管理範圍,優化物流服務,創造新的物流價值。二是企業要積極進行並購,內部整合物流能力,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物流模式。中小企業自營物流規模小,物流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只有通過並購,他們才能整合各企業的物流能力,將各自的物流特色能力聚集在壹起,提升競爭力,構建全球壹體化的物流網絡。因此,中小企業應該專註於自己的主營業務,將物流服務職能從企業的生產活動中分離出來,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來運營。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義務上,提高核心能力,這樣才能在綜合核心競爭力的競爭中取勝。
3.從戰略高度審視和發展物流,將物流納入企業整體發展戰略。首先,樹立先進的物流理念,促進企業物流的合理發展。企業應充分認識到,物流是制造商的產品流程通過物料采購和物流配送兩項功能活動向其供應商和客戶垂直延伸而構建的壹體化供應鏈。企業在構建內部物流系統時,應以產品制造和營銷為主線,以相關的物流信息流協調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關系,科學地分析物流系統的各個要素,如運輸、儲存、搬運、包裝、配送加工等。,並權衡利弊,使之有機聯系,處於合理水平。其次,企業應從戰略高度審視物流發展,打造核心發展能力。企業應根據業務發展的需要,科學、系統地分析和評估經營環境和資源,確立正確的物流發展戰略。企業應根據不同物流管理階段的不同目標和自身管理經驗的積累,設計合理的組織結構,逐步分離物流職能,為代理商或零售商建立物流配送部門,負責需求預測、產品配送控制、客戶服務調查和監督,實現壹體化物流管理。這樣,企業就可以專註於核心產品的生產,提高自己的核心生產力。再次,積極引入JIT、MRP等管理技術,根據供應鏈理論整合企業內部的生產管理。準時制生產(JIT)是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在20世紀60年代實施的壹種生產模式。JIT不僅是壹種生產模式,也是壹種通用的管理模式,應用於物流、電子商務等領域。準時制生產模式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為“需要時按所需數量生產所需產品”,即通過生產計劃控制和庫存管理,追求無庫存或最小庫存的生產系統。MRP是壹種計算機輔助生產計劃管理系統,它將庫存管理與生產計劃相結合。它以降低庫存為目標,為制造管理者提供物料供應的手段,以滿足生產計劃的需要。最後,根據物流管理的思想,優化配送系統,提高企業的配送能力、市場反應速度和售後服務水平。物流是營銷中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戶能否接受企業的產品,取決於用戶能否保質保量及時得到企業合格的產品和服務。因此,企業應按照物流管理的思想優化配送系統,提高企業的配送能力、市場反應速度和售後服務水平。對客戶來說,由於準時交貨,保質保量,客戶的滿意度大大提高,從而贏得市場;對於企業來說,可以大大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也可以達到鞏固和擴大市場的目的。
4.建立企業物流信息管控系統,提高企業物流管理現代化水平。第壹,企業要建立壹個信息可以共享的集中信息平臺,通過信息系統統壹企業的規範,實時采集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通過加強對網絡的監控,可以實現透明管理,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第二,企業要建立上下遊客戶的服務平臺,降低客戶服務成本,提高客戶服務質量。企業可以利用信息系統建設電子商務網站或虛擬客戶服務中心,通過自動發送電子郵件、傳真、短信等通知方式,實現企業統壹規範的客戶服務要求,為客戶提供快速、準確、主動的服務。第三,企業要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服務平臺,讓不同的業務部門、不同的分支機構、合作夥伴、客戶和供應商實現全面的協同工作和信息共享。通過協同工作,企業與客戶的關系不再是單純的買賣關系或銷售人員的銷售能力來維系,更多的是優質、便捷、增值的服務;企業和供應商可以獲得最直接、最快捷的商業信息和服務,這使得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第四,企業要把營銷、銷售、服務、技術支持連接起來,這樣企業才能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留住更多的現有客戶。通過建立CRM客戶關系管理平臺,客戶無論大小、地點、營業時間,都能得到優質滿意的服務。總之,企業要從長遠和戰略的角度思考物流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把物流從日常管理制度層面升華到管理結構層面,樹立戰略物流的理念,把物流作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資源,進行物流系統的規劃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