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龔宸芫
編輯|?王雙雙
12月11日晚,本報記者從深交所最新公布消息得知,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集團”)A股上市有了新進展。
深交所發布創業板上市委審議結果指出,東風集團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同意東風集團創業板首發上市。東風集團創業板IPO於10月13日受理後,在歷時59天、經過壹壹輪問詢後,終於成功過會。
在上市委會議問詢環節中,深交所要求東風集團對發行人與合/聯營各方的合作穩定性、東風集團針對乘用車板塊收入與毛利率持續下降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嵐圖”新能源汽車募投項目實施可能面臨的風險這三個問題作出回答。
這意味著東風走了15年的回歸A股之路,終於見到曙光。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有疑問,為什麽東風“不辭辛苦”,堅持回歸?回歸之後,又將對其帶來哪些影響?對此,本報記者連線多位業內專家及證券工作從業者,試圖解讀東風回歸A股的真正原原因。
01
什麽是“過會”?
據本報記者了解,“上會”是企業上市前最重要的環節,相當於企業帶著材料去交易所考試,如果考試通過,就叫“過會”,意味著企業擁有了上市的資格。?
不過註冊制企業過會後的上市批文不是由深交所下發,而是由證監會下發,所以東風集團在上市前還將經歷證監會終審環節。
據本報記者了解到的信息,在東風集團通過深交所的上市委員會審核後,其會將申報文件統壹送交證監會,證監會會在20個工作日內將最終審核後的批文發送至發行人與深交所,之後東風集團就可以登陸創業板上市。
天風證券投行部項目經理鄭浩告訴本報記者,目前來看,證監會屬於形式上的審核,只要企業沒有原則性問題,最終都會給通過。而像東風集團這麽大體量和規模的企業,再有國資控股加持,流程應該會比較順利。
02
東風集團的“A股”之困
東風集團回歸A股,在業內已經是個多年的話題。從2006年開始,東風集團就開始積極推動公司回歸A股市場的舉措,內部多次規劃方案,但最終都沒能通過。
至於個中原因,有分析指出是由於其乘用車業務所占集團份額較低、公司整體盈利不及預期、法規限制等因素,同時,東風集團在上市過程中還面臨著如何保持清晰股權關系、國資委審批困難、外資資本制約(日產占股問題)等困擾。
作為東風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主要的資本運作平臺,東風集團是其下屬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控股子公司,主要經營業務涵蓋全系列商用車與乘用車的整車及零部件業務、汽車金融業務以及與汽車相關的其他業務。
在外界看來,東風集團都是靠合資盈利,其近年來的盈利點主要依靠日系品牌,自主品牌則壹直處於弱勢狀態。
本報記者通過查看東風集團多年來的年報及預期目標,可以看到,東風集團有多年未能完成銷量預期,也未能完成“十二五”規劃、“十三五”規劃所規定的目標。
除了上述內部原因,東風集團還受外部政策限制。此前監管部門在H股回歸A股的問題上,曾明確表態有關部門傾向於有資金需求的企業,東風集團此前狀況不符合這項標準,沒有明確的資金需求,致使自身在長達15年的上市背景裏都壹直沒有明確定向增發融資的案例。據了解,此前東風集團多以銀行借貸和短期融資的方式在籌集公司日常所需現金。
直到今年,隨著其旗下高端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嵐圖的誕生,加之技術發展資金的需要,東風集團回歸A股有了突破性進展。
7月27日,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正式對外發布了擬回歸A股的公告文件。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東風集團回大陸上市的規劃以及募集資金的用途。3個月後的10月13日,深交所官網顯示東風集團IPO已受理,4天後狀態更新至已問詢。從行業內看來,4天的問詢速度創下了創業板註冊制以來的最快紀錄。
關於背後的原因,業內人士指出:“壹方面是企業自身發展需求,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全球汽車行業低迷與汽車產業智能化轉型需要巨額資金之間的矛盾,促使上市汽車企業尋求融資渠道;另壹方面是政策驅動,今年4月證監會出臺政策,放寬了境外上市企業回歸A股市場的門檻。”
據了解,今年4月末,證監會發布《關於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將已在境外上市紅籌企業的市值要求調整為符合以下兩項標準其中壹個: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市值200億元人民幣以上,且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將境外已上市紅籌企業回歸A股上市的市值門檻放低至200億元,無疑為東風集團股份回歸A股市場創造了有利政策條件。
03
東風集團的期盼
多位證券行業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東風集團回歸A股後的目的是提升市場價值。從東風集團目前的現狀和市場來看,兩地上市目前亦不會給東風集團帶來負面影響。
據了解,由於國內大陸的資本市場越來越開放,相關制度對標美股和港股,在制度相同的條件下,大陸的公司更偏向於在大陸上市,畢竟投資人/機構是大陸的,會對大陸上市公司更加了解。而港股、美股的投資機構相較而言比較分散,涵蓋大陸、香港、國外的投資機構,也不壹定都認可大陸的上市公司;考慮到國外/香港的投資機構對大陸的企業認可度不壹樣,所以回歸A股能有很大的程度來提升企業的市場認可度。
因此,從整個行業的動向來看,近年來企業回歸A股也成為了壹個發展趨勢。比如科創板IPO已經成功過會的吉利汽車,成為科創板整車第壹股。
因此,在行業裏也流傳出“做汽車要做A股”的說法,這也是長期市場反應所形成的結果。在不同的板塊上市對不同行業的影響是不壹樣的,對企業的估值也是不壹樣。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告訴本報記者,這主要是由市場偏好風格和整體市場走向所決定的,這也是汽車行業在港股上市估值會比較低,但在A股上市估值就會比較高的原因。
除了上述因素,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學術委員付立春告訴本報記者,A股上市還有利於東風集團的企業轉型,在“新四化”的發展浪潮下,整車企業想要迅速轉型,背後需要大量研發經費投入。東風集團A股上市後就會獲得更充足的資金,隨著資金的補足,將有利於其融資渠道的多元化發展,壹系列智能駕駛技術將有望獲得進壹步實際應用與落地實踐,為旗下自主品牌陣列打開向上空間,為其未來新四化戰略布局籌備資金支持。
在眾多證券行業從業者看來,上市後充足的資金能夠讓東風集團在汽車市場再次大展拳腳,使其乘用車自主薄弱板塊得到壹定程度的改善,同時在技術研發上也能得到更快進展。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