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三給三不給。三比:
1.必須準備相關的稅務報表和賬簿,並向稅務局出示。
2.會計憑證、銀行對賬單等相關資料必須準備好,以便稅務局查看。
3.相關合同、成本計算、付款憑證壹定要準備好,讓稅務局看。這些材料必須經過稅務局的檢查。稅務局來檢查的時候,我們會提前做好準備,同時對核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確保稅務局來的時候基礎問題沒有大問題。三不給:
1.不要給內部管理報告。
2.特殊記錄,如招待費清單(特別是涉及客戶姓名和公司的)不能給。
3、老板和個人消費明細不能給(尤其是那些不分公私的企業)。
第二,講人情,講道理,要專業。稅務局的人也是人,唯壹能幫妳的就是在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情況下和妳談人情。所以我們自己專業強,和稅務局的人講法律,講政策。
第三,要軟硬兼施。我們必須堅持正確的東西,並且要強硬。但是,我們要謙虛,要尊重稅務局的同誌。總之,妳來了,就安全了!只有努力了,才能經得起考驗!
稅務檢查前需要做好財務人員的工作。當然,大公司的財稅處理是比較規範的,審計方面不用太擔心。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雖然不可能做到非常規範,但是日常生活中控制風險是必須的。
之前遇到壹家公司,聽說要來考察,很害怕。於是我專門請了外部咨詢機構的人員來指導,花了很多時間準備盤點,費了很大功夫。
其實作為壹個財務人員,我在日常生活中要控制很多行為。當我真的遇到審計的時候,我也是胸有成竹,然後要做壹些有針對性的準備。
首先看內部財務制度是否完善。比如發票是否都有,是否有不應在稅前扣除的項目,已轉出的進項是否已經轉出;倉庫是否與賬目相符,檢查收貨和發貨,定期檢查這些流程是否完整;會計處理是否規範,未開票收入是否申報,成本核算是否準確等等。
其次,公司各項指標是否正常。自己企業過去的稅率、費用收入比、明細是否合理;專項項目貨幣資金、固定資產及其他應收款、應付款是否存在異常。
再者,要註意有沒有違規操作。如果有這種操作,會計人員平時要避免。
如果會計師水平有限,無法做出判斷,那麽也可以邀請專業機構給予指導,合規地做壹些準備工作。
總之,財務人員的編制不應該用於稅務檢查,而應該用在平時的工作中。更要註意建立基礎制度,規避相關風險,不參與違法行為。既要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又要註意自身保護。
不管有沒有稅務檢查,但是對於企業財務人員來說,只要是稅務檢查,就是實操考核。對於中小企業的財務人員來說更是如此。
與中小企業相比,大企業具有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良好的治理環境和較高的會計專業素質,往往能夠有效應對各種外部和內部風險,尤其是對稅務風險有足夠的認識。所以大企業如果不是為了某種不良目的或者稅務籌劃有問題,壹般不需要專門準備稅務檢查,可以作為日常財稅工作,準備好檢查需要的文件。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應對審計最好的辦法就是自查。由於中小企業內部控制不完善,所有者的財稅風險意識薄弱,對稅收政策理解不深。還有,中小企業財務人員或財稅代理機構出於成本考慮,往往對中小企業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的適用壹知半解,壹旦遇到檢查往往無所適從。
因此,中小企業的稅務自查是關鍵。逐壹核對每壹個稅種,不放過任何壹個涉稅環節。在自查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不確定的問題,要及時與稅務機關溝通。稅務機關與企業在溝通過程中的理解和把握出現偏差或較大偏差,可能導致嚴重後果的,應提交專業的會計、稅務、法律機構,明確正確的處理方法。
對自查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至於賬冊、合同、文件、憑證等。,應該對他們進行適當的梳理,最好配備專業能力強、溝通能力強、對企業有深入了解的專職人員來負責審計事項。
現在的檢查應該是利用大數據的隨機檢查。因此,企業在稅務問題上要謹慎,沒有必要對檢查過於擔心。
稅務員會來公司檢查。壹般財務人員接到稅務局的通知後,都會開始緊張起來。他們總認為自己的賬務處理有問題,被查出來。其實沒必要太擔心,太緊張。首先,我們先來了解壹下什麽情況下會被“審計”。
稅務稽查對象壹般通過以下三種方式生成:壹是稅務局信息系統自動篩選;二是根據檢查計劃,按征管戶數的壹定比例進行篩查或隨機抽樣;第三,被舉報,有關部門移送上級部門等等。
那麽首先分析壹下企業的情況:
第壹種情況,壹般企業都會遇到。由於財務人員工作不慎,會造成數據申報錯誤,導致稅務監控系統啟動,因此會對公司進行審計。在這種情況下,公司會找壹個有經驗的財務主管對所有賬目進行自查,找出問題,準備好相關資料並說明,基本上問題不大。
第二種情況,不用擔心。在稅務機關進行的抽樣調查中,不同規模的企業通常都有可能被抽中。壹旦我們被稅務局隨機抽取,不用擔心。只要我們平時按照國家的財稅政策和自己的專業能力去做,應該不會出現大的失誤。而能來企業檢查的工作人員,基本都是稅務局的業務和專業能力比較強的,所以要做好自查工作。
第三種情況難度較大,但所有向上級稅務機關特別是稅務稽查大隊舉報或移送的案件,都表明該公司的財務和稅務工作很可能存在重大缺陷和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做好內部自查。壹定要提前發現自己的問題,在合規合法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彌補這個問題。同時,要抽調專業人員準備相應的材料和文件,配合稅務機關的調查。
稅務檢查的主要目的是查詢納稅人是否有逃稅行為。檢查重點主要是增值稅和所得稅檢查。具體檢查的重點是:
壹、增值稅檢查要點:
(1)虛構廢品收購業務,虛增稅額。
(二)隱瞞銷售收入。發出的商品不入賬或以代銷為由拖延入賬;不記錄現金收入。主要產品的賬面數量與實際庫存不符。
(3)價外費用不計入收入,或者價外費用計入收入科目不計入銷項稅額;對於尚未收回或銷售給關聯企業的商品,不記錄或延遲銷售收入;企業的銷售折扣或銷售退貨未取得買方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出具的退購證明或折扣申請證明,或未能收回原發票和抵扣;企業以“代購”業務名義銷售商品,少記銷售收入;轉供水、電、蒸汽等銷售材料不記錄銷售收入;混合銷售行為沒有繳納增值稅。
(4)為固定資產改良等非應稅項目而收取的材料未轉出進項稅;免稅產品原材料的購進和領用單獨核算,用於免稅產品的材料進項稅尚未全部轉出;企業從廢舊物資回收企業購買的物資不真實;如果企業將材料轉移到財產和福利部門,則進項稅不會轉出。
(5)采購過程中未按規定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貨款是否相符。
(6)廠商以平盤銷售的方式將返利返還給零售商,零售商對返利收入不申報納稅,不抵扣進項稅。
(7)為隱瞞銷售收入,故意對取得的進項票不進行認證,不抵扣進項稅,人為調整稅負水平。
二。企業所得稅檢查要點:
(1)過度轉移生產成本,影響當期損益,少繳納企業所得稅。
(2)以物易物,以貨分紅、讓利,少交企業所得稅。
(3)將不屬於生產的水、電、煤費用擠入“制造費用”增加成本;故意擴大預提項目或增加預提費用沖減當期損益。
(4)資本性支出擠掉了成本和費用。
(5)被視為銷售的項目被視為收入減少。
(6)企業資產報損未經批準。
(7)租金收入、固定資產清理收入、關聯交易收入未按稅法規定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
(八)未及時結轉收入,延期繳納稅款。
(9)將已實現的收入掛在預收賬款或其他應付款中,少記收入;
(10)發票不規範入賬,虛列成本費用。
(11)多欄支出。通過開具服務業發票虛增成本和現金,以辦公費名義開具發票虛增人員工資和現金,廣告公司通過虛增廣告費虛增現金。通過設立相關銷售公司、辦事處,以資金、銷售費用等名義虛列費用,獲取現金。
作為財務人員,只要按照稅務檢查的重點進行內部自查,同時準備好相關資料,遇到自查問題就能及時找到解決辦法。有問題也可以直接信任我,免費求解答!
只要沒有假發票,假發票,每月定期報稅,問題不大。別急,話不多,提問回答問題,壹句話都不說,不要緊張。
會計人員應該提前準備壹些會計資料,以便審計人員檢查。
稅務局審核時,需要準備的會計資料有:
1.規定期限內的憑證、賬簿、報表、所有納稅申報表和電子記賬數據;
2.接收、購買、開具和保留發票。發票備忘錄,銀行對賬單。
3.根據稅務檢查計劃,稅務檢查人員可以在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生產經營地和貨物存放地實施稅務檢查。
第壹,沒有大的稅務檢查。第二,任何稅務檢查都是稅務機關履行職責。公司財務要按照稅收政策按照稅種梳理可能存在的問題,認真自查,可參照行業指引進行檢查。
先和單位領導溝通協調相關事宜,由領導決定誰出面接待。稅務檢查很重要,所以接待領導級別越高越重視。
第二,在接到驗貨到來的通知時,準備好所有需要的材料,並提供相關的文件以備驗貨。經財務負責人批準後,方可提供檢驗數據。最好安排壹份詳細的資料清單,讓財務總監審核簽字。
第三,少說話,問就答,不問就不答。如果不虛開增值稅發票和采購成本發票,基本沒有問題。每月按時申報納稅,不得拖欠、隱瞞、拖延。基本沒有問題。
最後提醒各位財務同仁,不要踩稅收紅線。如果壹次抓到壹個問題,以後可能經常查,對企業不利。現在國家稅收大幅度提高,國家稅務總局也在想辦法降低,尤其是中小科技企業的稅收,現在政策支持力度還是比較大的。
我建議各位企業財務同仁多關註稅收優惠,這比想方設法偷稅漏稅,得到領導的喜愛更快更有效。
另外,如果有需要財務咨詢的企業,可以私信我。我可以為企業的內部控制、財務管理、稅務籌劃提供相對有償的服務。感謝您的閱讀!祝大家生活幸福,身體健康。
企業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面對稅務檢查,因為心裏總會有些擔憂。事實上,稅務機關檢查企業納稅情況是很正常的。現在,企業不必緊張,但也必須更加重視。掌握壹定的稅務檢查技巧,可以大大降低稅務檢查的風險。
1,日常基本準備
財務人員要加強稅務能力,對相關稅務信息進行整合分類,做到有序。
2、面對突然襲擊的潛在審計不要驚慌。
有時候稅務機關會突然對壹些企業進行突擊檢查。面對這種情況,不必驚慌,更不要和稅務人員發生爭執。最好讓相關領導親自接待。
3.扣押黃金72小時,以防出現問題。
遇到不可預知的突發事件,壹定要抓住72小時的黃金時間,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擺脫問題,降低風險。
4、註意企業上下統壹口徑。
稅務稽查人員在企業進行詢問時,不僅針對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也可能會詢問壹般的財務人員、人事人員、後勤人員等等。因為這種詢問會詢問壹些不懂稅務的人,從而向稅務局透露壹些不必要或不準確的信息。所以要保持企業上下統壹口徑,最好是企業高層親自接待稅務稽查人員。
法律依據:
執行《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和《房屋建築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驗收暫行規定》的有關規定,嚴格工程竣工驗收程序,驗收合格後方可交付使用。住宅工程竣工驗收時,驗收小組應檢查壹定數量的住戶,並按《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記錄》的內容和要求進行分戶驗收。抽查數量為單位工程總戶數的10%,且不少於6戶,其中上下各不少於2戶;單位工程總戶數不足10的,隨機抽取不少於3戶;綜合檢查總戶數在3戶以下的單位工程。發現驗收條件不符合有關規定、分戶驗收記錄內容不真實或者存在影響主要使用功能的重大質量問題時,應當終止驗收並責令整改,符合要求後方可重新組織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