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大數據技術,醫生可以獲取患者的體征數據、費用數據、療效數據等多方面的醫療大數據信息,並基於這些數據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為患者制定最佳的臨床診療方案,從而避免患者重復檢查的麻煩,降低醫療費用,為患者帶來全新的醫療服務體驗。
此外,目前的可穿戴智能健康設備可以持續監測用戶的身體狀況數年,有些防水設備甚至不需要在用戶洗澡時取下,真正實現了不間斷的全天候健康監管。這不僅為人們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預警提供了有效的防控路徑,也使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能夠準確控制自身病情,大大降低了發生意外的概率。
醫療衛生行業目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其中最主要的挑戰包括:醫療費用快速上漲、人口老齡化導致的慢性病、醫務人員短缺、醫療欺詐[5]等等。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68年我國醫療衛生總支出為12億元,比2012年增長12.6%,已連續8年每年增長10%以上。
醫療支出已經占據了社會總支出的很大比重,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會繼續增長。然而,根據醫學研究所(IOM)的壹份報告,1/3的醫療衛生支出被浪費,而不是改善醫療。
這些浪費包括不必要的服務、行政浪費、昂貴的醫療費用、醫療欺詐和錯過預防機會[6]。為了保持競爭力,醫療機構必須將數據視為戰略資產,並對數據進行分析,以達到提高診斷準確率、提高療效、降低成本、減少浪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