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委八屆九次全會24日勝利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天津市委關於制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壹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共分12部分。提案指出,“十壹五”期間,天津將全面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綜合經濟實力將顯著增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人均生產總值超過7000美元,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6%以上。天津將成為現代化國際港口大都市和中國北方重要的經濟中心,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增強綜合實力。
濱海新區將按照“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成為高水平現代制造業和R&D轉型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宜居生態城市”的功能定位,建設成為高度開放、社會和諧、環境友好的現代化新區和綜合改革試驗區。率先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發展環境,建設集約、節約、生態的發展模式,基本實現現代化。
“十壹五”期間,新區GDP年均增長17%,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0%,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50%,口岸進出口總額達到2000億美元。努力構建高層次產業結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搞好全面改革開放,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促進和諧社會建設。規劃建設高技術產業發展軸、海洋經濟發展帶、唐漢大學三大生態城區和若幹功能區,不斷提升綜合實力、創新能力、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全面打造產業發展、科研開發、交通航運、信息服務、人才集聚和旅遊休閑優勢,努力實現國際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集聚效益高。經過幾年的努力,產業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重點發展成長性好、生命周期長、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形成以高新技術為主導、面向全球市場、布局科學、分工合理、聯系緊密的產業集群,在關鍵領域建成幾個國內重要的產業基地;R&D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各類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建成了世界壹流的科技創新體系,成為先進技術的承接和傳播基地、高新技術的原創和產業化基地;航運功能和物流功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天津港已建成國際深水港、東北亞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和中國北方最大的散貨幹線港。東疆保稅港區已經建成。將濱海國際機場建設成為中國北方航空貨運基地和客運幹線機場,完善“大通關”體系,提升信息化水平,建設現代化服務型港口。海港、空港、信息港的作用將更加突出,現代交通運輸體系將更加完善,成為國內外貨物大進出的重要通道和連接國內外兩個市場的重要樞紐。
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完善城市載體功能
“十壹五”期間,天津將按照合理布局、集約發展、環境優美、適度超前的原則做好城市規劃,形成城市發展主軸、東部沿海發展區、西部城市發展區和北、中、南三大生態環境建設保護區的城市空間布局,以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為主副中心,建設11新城、中心鎮和壹般建制鎮。
在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方面,將依托海空兩大港口,強化交通樞紐功能,構建以公路、鐵路、高速公路、軌道交通為骨架,各種運輸方式銜接緊密、轉換便捷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京津城際軌道交通、天津至秦皇島客運專線和京滬高鐵天津段,加快濟鋼復線、黃灣鐵路、包八線建設,形成連接“三北”和華東、華南的高速鐵路網。建設京津塘2號線京滬津段、金山和國道112,建設京津塘3號線和唐吉(唐城)高速公路,形成由三條過境主通道、三條京津城際通道和十條輻射線組成的高速公路網。繼續加快壹級公路建設。建設25萬噸級深水航道、30萬噸級原油碼頭、液化天然氣裝卸碼頭、集裝箱物流中心、東疆保稅港區等重點項目,加快天津港擴建。建設港城分離的立體交通樞紐工程。發展以港口為中心的管道運輸系統。濱海國際機場改擴建。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公交線網和站點設施,建設地鐵2、3、9號線,建設地鐵5、6號線,逐步形成軌道交通骨幹網絡。完成中心城區高速公路網,推進外圍地區高速公路網建設。
同時,天津還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載體功能,塑造現代化城市形象。建設楊柳青、東北郊區、陳唐莊、軍糧城等熱電聯產項目和北江、大港二廠等大型電廠,適時建設燃氣電站。加快110千伏、35千伏電網建設和改造,基本形成500千伏雙環網和220千伏分層分區供電網。統壹規劃和實施給排水、電力、燃氣、通信、供熱等地下管網設施建設和改造。建設津濱水廠,新建改擴建壹批汙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建成了鹹陽路、北辰、東麗、林爽等再生水廠。綜合開發北大港水庫,嚴格保護灤河源頭,實施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全面建設“智慧天津”,構建與中心城市功能相適應的信息支撐體系。升級完善以高速光纖骨幹網、無線寬帶網和信息交換平臺為骨架,覆蓋全市的寬帶城域網。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計算機網融合,完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建設面向世界的現代制造業基地
“十壹五”期間,天津將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加快從配套加工向獨立R&D和制造業延伸,加強技術創新,培育自主品牌,提升分工水平,擴大產業規模。加快實施集成電路、基因工程藥物、新型綠色儲能電池等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壯大電子信息、生物技術、現代醫藥、新能源等優勢高技術產業。每年實施10以上重大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培育軟件、生物技術、現代中藥、水利、民航技術等新興高技術產業。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推動企業加快以信息技術提升技術開發水平、成套設備與組合加工設備集成、大型連續加工過程控制與自動化、企業資源與信息管理和產品智能化的轉型。繼續深入改造傳統產業,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動傳統產業的高新化發展。企業要充分利用折舊和技術開發資金,充分利用技術進步政策,加快淘汰落後工藝和設備,杜絕低水平重復建設。
在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方面,天津將建設全國壹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重點發展無線通信、新型元器件、軟件、集成電路、數字視聽、汽車電子等產業,形成新的優勢。建設國家重要的汽車制造基地,重點發展中高級轎車和經濟型轎車,增加品種,提高整車產能,建立汽車零部件生產配套體系。建設國家石油化工基地,以乙烯煉化壹體化項目建設為龍頭,推進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壹體化發展,形成煉油3000萬噸、乙烯654.38+0萬噸的生產能力。建設世界領先的石油鋼管和優質鋼材制造基地,重點發展特種石油管材和高檔金屬制品,加快實施鋼管、天鐵板材等重大項目擴能改造,產業水平顯著提升。建設我國重要的現代醫藥產業基地,重點發展“三元壹酸”和重疾藥物,推進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加快基因芯片、生物藥物等領域的產業化進程,力爭在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研發上取得新突破。建設國家重要的綠色能源和環保產業基地,重點發展綠色電池和環保成套技術,提高鋰離子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新型動力電池等產品競爭力,發展配套材料和光機電壹體化機械,大力發展環保技術、成套設備和新材料,擴大產業優勢。裝備制造業將以發展自主品牌和提高產業集中度為重點,向成套、線、系統發展。紡織、建材行業將加快產業升級,培育名牌拳頭產品,形成新的特色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