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為什麽選擇加入wto,對中國會計的影響及對策?

為什麽選擇加入wto,對中國會計的影響及對策?

加入WTO對中國會計信息產業的影響

(壹)促進會計信息市場的整體繁榮

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經濟將迅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經濟的繁榮發展和市場的全面開放,必將給企事業單位的信息化進程註入新的動力,對管理和電子商務軟件的需求將大大增加。集成應用財務和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級財務軟件將成為財務軟件市場的主體,ERP軟件的銷售將保持快速增長。與電子商務相關的管理軟件將在未來幾年內突然出現。目前國內企業占據市場份額、水化學、服務網絡優勢。雖然他們在技術上存在壹些不足,但短期內仍將占據80%的市場份額,產品銷量將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外企管理軟件占領外資企業市場。雖然短時間內無法形成綜合競爭優勢,但其在資金、技術、開發經驗等方面的實力還是讓國內企業感受到了工廠的壓力。競爭的國際化將促進軟件質量和服務效率的全面提升,會計信息市場將擺脫原有行政幹預的陰影,形成公平有序競爭的新秩序?

(2)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大門已經打開,這將形成壹個全新的市場競爭格局。

中國會計信息行業近年來的快速增長,除了廠商的努力外,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的金融體系和金融部門。財政部規定,我國企事業單位實施會計信息化必須使用法定財務管理軟件。這就形成了國外財務軟件廠商難以突破的市場壁壘。隨著我國會計制度的進壹步國際化,國外會計軟件對我國會計制度的適應性明顯增強,無形中削弱了國產軟件遵循現有會計制度、符合財務會計人員操作習慣的優勢。從今年開始,財政部開始建立全國統壹的會計制度,並逐步分行業廢除原有的會計制度,這意味著國內的財務制度和相關政策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這壹重大會計制度改革完成後,國內外會計軟件將面臨相同的會計制度環境,真正的市場競爭才剛剛開始。此外,財政部大幅精簡機構,取消了原來的電算化部門,削弱了其會計信息化的管理職能。未來軟件的發展方向應該由市場和需求決定,政府不會過多幹預。

(三)加劇市場競爭和行業風險

中國加入WTO後,外國軟件企業將搶占中國市場,外國資本包括外國風險投資基金也將大舉投資中國軟件產業。國外軟件企業與中國企業兼並合作的機會將大大增加,國內企業之間的聯合重組將不可避免。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大量資本不多的小規模軟件企業缺乏市場生存空間,勢必轉向維護服務或走與大企業結合的道路。從65438到0999,前五大財務管理軟件企業(用友、金蝶、安易、國強、新大中)的市場份額為88%。隨著企業兼並重組的進展,未來幾年財務和管理軟件市場的集中度將繼續發展,外資品牌可能出現在前五名。然而,短期內我們的產品很難進入國際市場。

(D)國際先進的系統設計理念將對國內市場產生新的影響。

國外軟件更註重會計信息在整個企業管理過程中的綜合應用,強調企業資源的充分利用和管理的系統化、規範化,始終註重向國際化方向發展,符合國際會計慣例,普遍具有多語言、多幣種處理能力。與國產軟件相比,在電子商務支撐技術上具有優勢,可以適應多種操作平臺,支持多種國際流行的大型數據庫,數據接口靈活,更符合國際化、網絡化的發展趨勢。在開放的市場環境下,國外會計軟件無疑對希望向國際化方向發展的企業更具吸引力。

(E)外國信息技術企業向下遊擴張的潛在威脅仍然存在。

目前,信息產業的核心技術,如大型數據庫技術、操作系統和網絡技術,都掌握在國外大公司手中。這些巨型企業技術實力強,經濟實力強。壹旦這些企業認為某個領域有潛在的市場價值,依靠自己的技術和市場優勢,很快就會成為強大的對手。Word對WPS,IE對Navigator就是很好的例子。會計信息行業也存在類似的威脅。

(六)會計業務的發展將對會計信息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隨著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會計實務中出現了多層次、多方向的會計主體,從而形成了編制合並會計報表和分部報表的需求。跨國經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將更加需要外幣核算和外幣報表折算的功能。此外,在成本會計制度、稅務會計處理、基金會計和非營利組織會計等方面,我國需要進壹步完善現有會計制度,修訂和補充具體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的變化將對財務管理軟件的功能提出新的要求。

(7)國內軟件企業面臨人才流失的壓力。

市場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國外軟件企業的高薪制度、定期的海外培訓機會、優良的工作環境都很吸引人:要想在中國市場占有壹席之地,就必須選擇本土化發展方向,大量招聘國內人才。可以預見,外企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的時候,正是國內企業人才大量湧現的時候。

三、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應采取的對策

(壹)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現有企業兼並重組。

目前國內會計軟件領域品牌眾多。通過部級審查的軟件有17種,通過部門審查的企業有上百家,但真正有市場號召力的品牌並不多。市場仍存在行業和地區壟斷,政府幹預行為時有發生。加入WTO後,為了充分參與市場競爭,必須打破地區和行業壁壘,盡快建立幾個全國性的大企業集團,增強企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避免資源的無謂浪費。因此,要加大企業兼並重組力度,把企業兼並和資本運營結合起來,提倡強強聯合,培育技術水平高、競爭力強的大企業集團。要重視完善和發展風險資本市場,建立風險投資基金,加大銀行信貸支持力度,努力培育壹批上市公司。在加強國內合作的同時,積極吸引外資,與國際企業建立合作關系。

(2)充分發揮現有市場優勢,繼續保持市場壟斷地位。

國產軟件要繼續發揮與我國財務會計體系緊密結合的優勢,這是我國會計信息產業在短短幾年內快速發展的重要特征。同時,要建立現代化的服務網絡,提高軟件維護的服務質量,進壹步擴大原有的服務優勢。目前,國內企業在市場上處於壟斷地位。通過制定相應的行業標準,如數據接口標準、軟件功能標準等,可以形成市場進入壁壘。未來無論是用戶還是第三方來評價軟件,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技術標準:軟件用戶傾向於使用熟悉的軟件,現在每增加壹個用戶,就相當於未來市場份額的增加。在適當的範圍內,我們甚至可以采取降價等傾銷措施來搶占市場。國外軟件價格比較高,在中小企業推廣難度大,談判成本高。所以國外的軟件會以大企業、大行業為突破口,大企業的利潤比較豐厚。國內企業在這方面實力不足,要抓緊時間拿出自己的集成解決方案,形成國產技術應用於大型企業系統的成功案例,在大客戶市場占據有利地位。

(C)大幅度增加企業的R&D投資,提高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

科技進步是產業發展特別是信息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世界高科技企業的壹個重要標誌是R&D投資占其銷售收入的5%以上。相比較而言,中國軟件企業的R&D投資相對較低,且近年來有下降趨勢。中國在信息技術方面起步較晚。目前,基本上所有廣泛應用於商業的計算機核心技術都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國內企業還停留在應用軟件開發的層面。由於技術的限制,很難提出企業信息化的整體解決方案。從市場效果來看,沒有成熟的網絡財務軟件,也沒有成功的ERP實施案例。總之,技術能力是國內會計信息行業的軟肋,有可能被別人控制。作為國內軟件企業,壹方面要加大研發投入,形成壹部分自主知識產權;另壹方面,對世界先進技術進行跟蹤研究,積極引進已有的技術成果。現成技術的引進,其成本遠低於自身研發,資本回報率更高,也是短時間內盡快提升技術實力的有效途徑。

(D)在世貿組織允許的範圍內,建立和完善非關稅貿易保護制度。

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是開放市場,促進貿易自由化,但允許發展中國家在市場開放問題上采取靈活的漸進自由化政策。這就是為什麽中國壹直強調要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世貿組織。去年,國務院頒布了《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幹政策》,在投融資、稅收等10個領域出臺了39項與軟件產業密切相關的政策法規,為軟件產業未來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根據《GATS》和相關具體文件,各締約方可就國內法規和互認問題,特別是技術標準和資質認證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以控制市場開放程度。《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提出了適用於產品標準的國際規則。該協定使用"技術法規"壹詞來指強制性標準,使用"標準"壹詞來指自願性標準。我國現有的《會計軟件基本功能規範》僅限於強制性技術規定,原會計軟件的二級評價屬於軟件資質認證。為適應WTO的有關規定,應將現有的強制性技術法規修改為技術標準,原有的資質認證制度也應轉變為民間資質評價。

(五)會計制度應與國際慣例相協調,但同時也應保持中國特色。

對於中國以行業為導向的會計體系,國外的財務軟件已經難以適應,這是國外軟件在中國打不開市場局面的重要原因。而我們的會計制度無法得到國際認可,不利於外國投資者了解中國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發展潛力,也不利於國內企業在國際上籌集資金。現在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建立統壹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並與國際慣例接軌是這項改革的主要目標。為了配合這次重大的會計制度改革,國產財務管理軟件需要跟上會計制度改革的步伐,對原有軟件進行修改和完善,繼續保持國產軟件與我國會計制度緊密結合、易於理解和操作的優勢。考慮到中國的政治、經濟、法律和文化會計環境,中國的會計制度在會計管理、會計制度和會計人員資格認證等方面仍然表現出自己的特點。無論什麽軟件想進入中國的財務管理軟件市場,都必須按照中國的會計制度做壹些必要的改變,不改變就沒有市場優勢。

(六)拓寬企業接觸資本的渠道,支持會計信息產業快速發展。

高科技企業發展的壹個普遍現象是小企業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幾乎在每壹個發展階段,都會出現有市場潛力的新產品,壹些小企業只要得到資金的有效支持,就會成長為新的產業力量。國內的用友和金蝶就是這種情況。過去中國信息產業之所以沒有大型企業,壹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企業融資渠道不暢,資金投入跟不上企業發展速度。在國外,風險投資是高科技企業的“催化劑”,是中小企業在R&D投資和擴大規模的最有效的融資渠道。為了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我國應該建立風險投資基金。此外,應盡快建立創業板股票市場,放寬高新技術企業境內外上市條件。國有商業銀行也應加大對國內企業的信貸支持,從資金投入上保證我國會計信息產業的持續發展。

(七)采取“同質優先”的政府采購政策,促進民族產業發展。

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化程度壹直落後於企業,但未來市場前景非常廣闊。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軟件市場壹直由國內企業主導,大部分市場份額可以納入政府采購範圍。在開放政府采購市場的同時,要保持國內企業的這部分市場份額。因此,政府可以利用國際規則和慣例以及政府采購政策來保護民族產業和支持國內企業的發展。比如西方國家壹般給國內投標人10%。30%的優惠,並且要求在國貨價格和性能相同的情況下,優先購買國貨。我國政府正在通過各級財政部門建立統壹的政府采購制度。在制定政府采購和設備政策時,可以按照“同質優先”的原則,對國內會計信息產業采取適當的保護政策,為民族產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

  • 上一篇:威海華宇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招聘信息,威海華宇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怎麽樣?
  • 下一篇:我縣生態文明村建設調研報告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