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5 13:39:54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食品行業也呈現出相應的變化和趨勢,這給中國食品企業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如何應對這些變化,化挑戰為機遇,實現更大的發展,是中國食品工業面臨的重大課題。
隨著中國經濟由外需型向內需型轉變,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性也將得到提高。壹般來說,未來糧食和農業需求的增長與整體經濟增長類似,即由過去的數量驅動,逐漸轉變為價值驅動,由多吃向吃好轉變。
相關報道:智研咨詢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食品市場深度調查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4-12年,全國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含煙草)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00,利潤總額75,865,438+0.4億元,同比增長65,438+0.2%;稅收總額9241.5億元,同比增長7.2%。
中國食品行業2008年銷售收入-2014
第壹,食品行業的需求增速有望放緩,未來發展將更加價值驅動。
隨著中國經濟由外需型向內需型轉變,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性也將得到提高。總的來說,未來食品和農產品的需求增長與整體經濟增長類似,即從過去的數量驅動到價值驅動,從吃得多到吃得好。
從整個食品行業來看,未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食品行業的增速和盈利能力都會有所回落。以中國a股市場73家食品飲料行業上市公司為例,分析了食品企業近三年經營數據的變化,發現食品行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增幅呈下降趨勢。2014年,73家a股上市公司營收3731億元,同比增長1%,凈利潤487億元,同比下降8%。與前幾年相比,行業發展速度明顯放緩。
中國食品工業發展2014(家庭,億元)
從細分領域來看,新常態給食品和農產品帶來了壹些結構性變化:
1,糧食和油籽消費大米和小麥整體持平,玉米和大豆繼續增長,但增速放緩。
2010-2014年糧食產量(單位:億噸)
2011-2015年中國三大糧食產量與消費量對比。
2011-2015糧食品種消費結構比重
2.肉類消費豬肉人均消費量已經達到較高水平,增長基本飽和;未來的消費增長將主要來自牛肉和禽肉,由於價格水平相對較低,家禽的消費可能會大幅增加。
中國是牛羊生產和消費大國,羊肉產量居世界第壹,牛肉產量僅次於巴西和美國位居第三。近年來,中國牛羊生產持續穩定增長。2013年,全國屠宰牛4828.2萬頭,羊2.8億只,分別比2000年增長26.8%和34.7%,年均增長1.8%和2.3%。牛羊肉產量分別為673.2萬噸和4081萬噸,同比增長31.2%和54.5%,年均增長2.1%和3.4%。近年來牛羊肉消費結構保持在13%左右,2013年牛羊肉分別占肉類總產量的7.9%和4.8%。
2014年,我國肉類總產量為8387.24萬噸,比2013年的795814萬噸增加42914萬噸,同比增長5.39%。
2014各省肉類產量最新變化
2014最新省份肉類產量占比
3.乳制品消費乳制品消費將繼續增加,但整體消費增速將放緩。
2006-2015年全國乳制品產量及增長率統計。
中國全部換算成液態奶的人均消費量(公斤/年)
4.食品產業鏈下遊的其他行業需求收入彈性更大,細分市場結構變化更加多樣化。
二是食品消費持續升級,品類渠道區域分化。
隨著國內供求關系的根本變化和國內食品消費的不斷升級,在經濟新常態下,食品將呈現消費品、消費渠道、消費區域的分化趨勢。
1.食品與消費品的分化隨著食品消費市場的逐漸成熟,壹般和足夠的支出比重逐漸下降,而反映生活質量和生活方式的消費支出比重逐年上升。近兩年來,從價格上看,與健康或提高消費者生活質量相關的高端產品年均價格漲幅超過2.5%的通脹率。而大眾消費品,如碳酸飲料的價格漲幅明顯低於通貨膨脹率,有的還是負增長。從消費行為來看,在同壹品類中,消費者越來越多地選擇購買高端物品,即價格高於同品類平均價格20%的物品。
2.食品消費渠道的分化在過去的30年裏,在食品零售領域,新渠道的不斷擴張侵蝕了傳統渠道的份額。目前,傳統雜貨店和大賣場的銷售增長普遍放緩;相比之下,超市、小超市、便利店的情況要好壹些,有9%的增幅。電子商務的興起給尚超帶來了巨大壓力。
3.食品消費區域的分化中國壹線城市仍然是快速消費品的重要陣地,但不是增長最快的地方。壹二線城市快速消費品增速明顯放緩。2014年,壹二線城市零售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僅為2%,而中小城市(三四五線城市)則高達7.7%。包括食品飲料企業在內的快速消費品企業,正在重新布局營銷和銷售資源,向中小城市發展。
第三,人民幣升值預期可能逆轉,對食品企業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預期的逆轉將在農產品進口需求、原材料成本、境內外融資和海外並購重組計劃等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影響中國食品工業和農業的未來發展。食品企業,尤其是主要原料來自海外的食品企業,必須承受新壹輪的成本波動。但由於下遊行業競爭激烈,這些成本的增加很難體現在終端產品的價格上。
1.人民幣對糧油貶值對糧油需求影響有限。由於自給率高,加上政府的貿易配額保護政策,中國的糧食進口量很小。相對而言,中國的油籽嚴重依賴進口。雖然對進口總額的影響有限,但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可能會改變進口來源的構成。
2011-2015我國三大糧食產量和進口量的比例
2.乳制品近幾年乳制品行業增速放緩,主要是2013/14價格偏高,市場逐漸成熟,政府反腐的溢出效應。人民幣小幅貶值並未對乳制品進口需求產生太大影響。
3.動物蛋白總體來說,貨幣貶值對中國肉類進口的影響有限。尤其是豬肉和家禽,進口只占肉類消費總量的壹小部分。2012以來,由於中國本地牛肉市場長期供不應求,對進口牛肉的依賴程度不斷增加,全球牛肉價格呈上漲趨勢。貨幣貶值會給牛肉進口帶來更大的價格壓力,從而影響進口牛肉的增速。
2007-2014年中國牛肉消費市場規模。
牛肉消費增長的空間預測
4.飲料近年來,關稅的降低加強了進口葡萄酒的競爭力,擁有了壹批忠實的客戶。人民幣貶值使得壹些葡萄酒進口商考慮提價以獲取更多利潤,這將給國內葡萄酒品牌帶來機會。白酒行業的高利潤和人民幣貶值的環境,使得這個行業備受外資青睞。
2010至2014年中國軟飲料產量
軟飲料行業的增長趨勢(%)
中國人均軟飲料消費量
2015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達555,263,533升,同比增長44.58%;進口額2,038,936,065,438+065,438+0美元,同比增長34.30%,葡萄酒市場回暖後加速。
2015中國白酒進口統計數據
5.包裝食品人民幣貶值對進口包裝食品影響不大。
四、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食品企業必須加快走出去。
中國人口占世界近20%,而耕地和淡水資源分別只占10%和6%左右。鑒於資源有限,我國政府壹直強調“糧食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具體來說,對於主要口糧,也就是小麥和大米,堅持和完善最低保護價收購政策,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對於其他農產品,如玉米、大豆、油菜籽等,政府將不同程度地減少幹預,更加註重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國內資源和國外資源,在保證國內生產的基礎上適度進口,從而有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十壹五”期間,農產品和食品進出口貿易由小幅順差轉為逆差。“十二五”期間,食品進出口貿易逆差進壹步擴大,未來還會擴大。
在很大程度上,中國的資源與世界的資源是互補的。我國政府鼓勵壹批有實力、有全球戰略的企業走出國門。在此背景下,壹些企業通過直接投資和供應鏈合作參與到全球供應鏈中。政府頒布的“壹帶壹路”新政策支持農業走出去,與壹些資源豐富的國家建立合作關系,從而保持中國和世界的供應穩定。
五是食品安全監管不斷完善,加快肉類和蔬菜可追溯建設。
智能小家電、食品安全、非油炸方便面、兒童安全手表、珠寶首飾、休閑服裝、小家電、風味發酵制品、食品飲料、軟飲料、乳用紡織品等。過去幾年,由於食品供應鏈各環節利益分配不均衡,監管不力,引發了壹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對行業發展和消費者信心產生了負面影響。
在政府監管層面,近年來,中國政府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2015,10,1,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正式實施,對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家也明確提出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預計從2015到2020年左右,將是我國肉菜類食品溯源建設的加速推進期。壹方面,要加快試點城市的建設和驗收;另壹方面,各級政府有望加快建設全覆蓋的流通追溯體系。預計食品流通追溯建設主要有四個方向:壹是擴大覆蓋區域;二是拓寬溯源範疇;三是沿種植、養殖、食品加工、餐飲上下遊滲透;四是探索模式創新。
隨著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的進壹步提高,食品企業將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加快建立適應自身特點的食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