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信息產業經濟規模過小: 我國信息產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之壹是經濟規模過小與國際通行的經濟規模相比相差甚遠,這使得我國信息產業中無論硬件還是軟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偏低。如我國計算機工業中,微機產量最大的聯想集團年產20萬部,而美國的IBM等公司每家的微機年產量都在400萬部以上。我國現有軟件生產企業5000多個但大多是小作坊式的企業,技術力量嚴重分散。所以軟硬件產品在價格、技術、功能等方面難以形成優勢。
3、信息人才缺乏: 信息產業作為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其競爭實質是技術的競爭,而技術競爭在很大程度上來說是人才的競爭。我國信息產業中的大多數企業缺乏信息人才其主要原因表現在壹方面我國信息產業中多數企業規模過小,使其人才價值難以充分實現人才便流向了能充分實現其價值的發達國家或外資企業。另壹方面我國信息人才的培養起步較晚,信息人才尤其是高級信息人才的供給在短時間內和需求相比還存在很大缺口。
4、信息產業不發達、競爭力不強:我國信息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GNP)中所占比例還不到20%,而發達國家的比例都在40%—60%之間,存在的差異巨大。我國電子工業凈產值與國民生產值甚至還低不上計算機發達國家的壹個中等公司;軟件盡管已取得了壹些重大成果,但生產工程化和產品化程度低;數據庫產業規模小,分布面窄,需求不足,服務落後;信息服務業大多數都是服務項目單調,服務能力不強,服務效益不明顯。難以形成較強的競爭力。
5 、信息產業技術引進存在著障礙:近幾年來,我國大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為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促進電子信息產業迅速成為支柱產業。然而,在技術引進過程中存在著不少問題。 有關技術引進的宏觀政策缺乏整體戰略。在我國,技術引進的立項仍然是企業申報,主管單位審批為主。政府主管部門重視對具體項目的研究和審批,卻在壹定程度上忽略了以各種政策來促進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和吸收。而且,企業難以從政府部門及時獲得有關國家急需引進的信息,也就難以避免低水平盲目引進、重復引進現象的發生。
6、國民信息意識淡薄對信息認識存在誤區:落後的經濟條件是造成國民信息意識淡薄的根本原因,國家信息產業基礎較薄,政策落後也嚴重影響著國家對國民信息重要性的認識。特別是領導對決策帶有明顯的個人風格特征,對信息的依賴性不強,信息市場沒有得到很好地培育和發展,信息產品也不是很健全、正規,信息產品定價不夠合理,缺少宣傳和政府扶持。隨著電子計算機在信息產業的應用,人們對信息的認識又步入了新的誤區,迷信電子計算機,以為壹旦擁有,信息產業便水到渠成;重視硬件建設,忽視軟件開發與利用;重視自然科學、工程技術信息,輕視社會科學信息;重視信息數量,忽視信息質量;重視與市場有關的商業信息,忽視文化信息;重視管理操作性信息,忽視宏觀智慧、思想理論、調控信息;重視典型、局部、個體信息,忽視綜合、整體、預測性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