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系統應實現的基本功能
物流信息系統從本質上講是把各種物流活動與某個壹體化過程連接在壹起的通道。壹體化過程應建立在四個功能層次上:交易、管理控制、決策分析,以及制定戰略計劃系統。
第壹層次是交易系統,包括記錄訂貨內容、安排存貨任務、作業程序選擇、裝船、運輸、配送、發貨、開發票,以及客戶查詢等。交易系統的特征是:格式規則化、通信交互化、交易批量化,以及作業程序化。結構上的各種過程和大批量的交易相結合主要強調了信息系統的效率。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管理控制、決策分析以及戰略計劃制定的強化需要以強大的交易系統為基礎。
第二層次是管理控制,要求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功能衡量和報告上,功能衡量對於提供有關服務水平和資源利用等的管理反饋來說是必要的,因此,管理控制涉及評價過去的功能和鑒別各種可選方案。當物流信息系統有必要報告過去的物流系統功能時,物流信息系統是否能夠在其被處理的過程中鑒別出異常情況也是重要的。
第三層次是決策分析,主要把精力集中在決策應用上,協助管理人員鑒別、評估和比較物流戰略和策略上的可選方案。決策分析與管理控制不同的是,決策分析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評估未來策略上的可選方案,並且它需要相對的靈活性,以便作範圍很廣的選擇。因此,使用者需要有更多的專業知識和培訓去利用它的能力。既然決策分析的應用要比交易應用少,那麽物流信息系統的決策分析趨向於更多地強調有效(Effectiveness),而不是強調效率(Efficiency)。
最後壹個層次是制定戰略計劃,主要精力集中在信息支持上,以期開發和提煉物流戰略。這類決策往往是決策分析層次的延伸,但是通常更加抽象、松散,並且註重於長期。
物流信息系統的組成
物流信息系統本身也是壹個系統,它具有系統的壹般特性。信息系統是壹個企業或組織的內部神經系統,具有整體效應;目的性表現在信息系統的最終目標是為管理決策提供信息支持;信息系統是可以進行分解的,把整個組織的信息系統分解成若幹個子系統,而各個子系統又可以劃分為若幹個模塊表現出了系統的層次性;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又有著各種各樣的聯系體現出其相關性;由於信息系統最終是為管理和決策服務的,而管理和決策要依賴於企業或組織內部各方面的變化、依賴於外部環境的變化情況,環境發生了變化必然導致信息系統的變化,因此,壹個良好的信息系統應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性。
在物流信息系統的設計中,可采用“自上而下”的原則將系統分解為若幹個子系統,對這些子系統再逐步進行分解和優化,使其結構清晰、功能明確和易於實現。簡單來說,物流信息系統壹般由以下子系統組成,各子系統均有自己特有的功能:
管理子系統:提供與具體業務無關的,系統所需的功能;
采購子系統:提供原材料采購信息的功能;
倉儲管理系統:使用倉儲管理系統管理儲存業務的收發、分揀、擺放、補貨、配
送等等,同時倉儲管理系統可以進行庫存分析與財務系統集成;
庫存子系統:提供庫存管理信息的功能;
生產子系統:提供生產產品信息的功能;
銷售子系統:提供產品銷售信息的功能;
配送子系統:是指根據商品的配送類型做分類後,再按照商品重量與體積等各因素擬定的派車計劃、體積裝載計劃以及配送行程計劃等作業系統;
運輸子系統:提供產品運輸信息的功能;
財務子系統:提供財務管理信息的功能;
決策支持子系統:使物流信息系統達到壹個更高的層次。
以上只是物流信息系統功能的框架式劃分,而相當重要的各子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並沒有標識出來。例如,庫存子系統就和采購子系統及生產子系統具有密切的關系等等。在物流信息系統結構中,應確定子系統間的信息流與數據接口(包括通信協議與數據標準定義),滿足子系統間為實現數據交換的通信需求。
對企業來說,當實施物流信息系統時,應根據企業自身的行業特點和自己的物流業務流程,規劃設計獨特的物流信息系統體系結構。在體系結構設計中,應遵循的原則是:
1.具有開放性、模塊化及適應性等特點;
2.滿足各系統間的數據交換,數據交換的方法必須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及安全
3、數據交換只需通過通用的數據定義、信息格式及通信協議。這樣可以確保不同部門開發各自獨立的系統具有互操作性;
4.具有與現有系統及較新通信技術兼容的特點;
5.盡可能兼容已有的技術及已開發的系統;
6.在物流信息技術上,讓企業在競爭的市場中具有廣泛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