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企業資訊 - 鄉鎮基層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鄉鎮基層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鄉鎮基層文化建設調查報告(3篇精選文章)

隨著社會的壹步步發展,使用的報告越來越多,報告中涉及的專業術語要解釋清楚。我相信很多人會覺得寫報告很難。以下是我為您整理的鄉鎮基層文化建設調查報告。歡迎分享。

鄉鎮基層文化建設調查報告1壹、基層文化建設現狀

(壹)基層基礎文化設施實現新突破。總投資500萬元的1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全部建成,實現了我縣鄉鎮綜合文化站全覆蓋。建成了鹽城鎮李家口村、前所鄉右所村、孫家坪鄉南坪村、陽坡村等30多個文化大院和文體廣場。實現了以籃球場為主的農村體育場館、農家書屋、農村文化活動室的新“全覆蓋”。文化信息資源* * *享工程縣分中心投入使用,縣圖書館向全社會免費開放。

(2)文化體育事業日新月異。積極開展文化下鄉活動,實施“2131”電影惠民工程,舉辦廣場文化活動、歌詠比賽、文藝晚會,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成立乒乓球協會、羽毛球協會、網球協會、太極拳協會等體育組織,使廣大群眾的文化體育活動蓬勃發展。

(3)文化強縣和全民健身工作有序開展。隨著文化消費需求的增加和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我縣文化企業開始湧現,從業人員不斷增加。動物標本制作、根雕、手工地毯逐漸成型,八角秧歌、黑肉燜菜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了XX。積極實施“十大文化工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體育健身需求,體育場館數量大幅增加,健身組織持續壯大,文化產業發展和全民健身工作有序開展。

(四)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農家書屋、村級文化活動場所、農民體育健身設施等新“五個全覆蓋”工程順利完成,文化體制改革順利推進,南莊窩古塔等珍貴文物得到有效保護,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進展順利。

第二,有困難

壹是文化館工作人員年齡偏大,文化專業素質較低,藝術人才青黃不接。

二是文化隊伍缺乏引導,忽視培養。鄉鎮綜合文化站急需專職輔導員發展農村文化事業。

三是群眾文化團體發展面臨較大困難,活動開展困難,缺乏激勵機制和政府支持,發展後勁不足。

四是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農村文化活動室等文化場所利用率不高,部分成為擺設。還有壹些體育健身場所成了農民打谷場。

五是農村基層文化消費意識不強,文化娛樂消費比重低。他們不願意把錢花在報紙雜誌等文化娛樂上,以為能吃飽穿暖,重物質消費輕精神消費,給農村文化建設帶來壹定困難。

三、對策

(壹)加強對農村文化工作的領導

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提高認識,明確目標,加強領導,加強管理和引導,把經濟發展和文化建設有機統壹起來,把文化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擺上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納入財政支出預算,納入績效考核,推動公共文化事業發展,促進我縣基層文化建設。

(2)完善基礎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是文化事業發展的關鍵,是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物質載體,其建設水平決定著群眾的參與程度。要通過“奮發向上、投資全縣、招商引資”等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形成國家、集體、個人辦文化、文化建設社會化、文化服務有償化的新格局。縣財政在爭取上級投入的基礎上,每年拿出壹定比例的資金用於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和設備建設以及文體活動補助。同時,動員社會力量投資農村文化事業,形成產業,實行有償服務。

(三)建立和完善文化團隊管理體系

文化隊伍建設是發展基層文化事業的基礎,是文化軟件建設的主體。它的好壞決定著人們文化生活的繁榮,也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取向。在逐步加強硬件建設的基礎上,必須加強文化隊伍建設。壹是要按照崗位數量充分配備鄉鎮綜合文化站專職輔導員,明確村文化室兼職人員,並考慮適當報酬。二是積極培育自發的群眾文化團體,提高其組織能力和專業水平,並加強對民間文化團體的指導和管理,鼓勵和支持他們開展文化活動,盡可能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三是加強對我縣文化產業的支持,把具有各種文化素質的人才充實到文化隊伍中來,提高文化工作質量。

(四)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載體

壹是繼續做好送劇送電影送科技知識下鄉工作。二是要適時組織開展球類、棋牌等比賽和戲曲、歌舞等表演。三是鼓勵和支持開展民間文化活動,讓群眾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項目中來。第四,加強對民間歌舞、民俗、民風等非物質文化的發掘、保護和利用,使其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五是充分利用鄉鎮綜合文化站、文化大院、農家書屋、農村文化活動室發揮作用。

(五)轉變大眾文化消費觀念。

精神生活是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的提高,文化生活也要提高。而有些人知識淺薄,觀念落後,對文化生活不了解,沒有追求,沒有參與,沒有投入。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宣傳和娛樂活動,加強引導,讓廣大群眾從中得到樂趣和好處,實現如何過上美好、富裕、幸福的生活,激發他們的積極性,逐步改變他們的傳統消費觀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購買圖書、期刊等文化用品,參加文體活動,建設人人參與、人人受益的大文化社會。

鄉鎮基層文化建設調查報告2頁。人民不僅是文化的所有者,也是文化的建設者,甚至是文化成果的最終受益者。基層文化建設是文化建設的基礎,是有效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徑。通過對蔚縣基層文化建設和文化需求的調查,我深感基層文化建設是壹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壹,蔚縣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基本現狀

近年來,我縣在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確立“以忠義文化建設為引領,建設壹批文化設施,打造廣場文化、節慶文化幾大亮點,統籌縣、集鎮、鄉、村四級文化網絡,打造蔚縣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鄉村文化五大平臺,真正讓人感到幸福。加大對文化事業的支持力度,營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同時,從文化建設軟環境看,近年來,每年評選出文明廉潔家庭示範戶10戶、人才家庭示範戶10戶、夫妻65438戶、弟媳65438戶、鄰裏65438戶。全縣歷年創建星級文化活動室44個,表彰誠信經營戶350戶,為全縣群眾性精神文明活動做出了巨大貢獻。大大提高了蔚縣人的整體素質。目前,蔚縣文化館、影劇院、圖書館、新華書店等設施正在向立體化多元化轉變。建成了文化廣場、文化公園等場館。農村大多數中心村都建有各種活動室、閱覽室、黑板報、宣傳櫥窗等設施。全縣形成了比較系統的城鄉壹體的縣、鄉、村三級文化陣地。

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問題及原因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發現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文化建設設施總量不小,但實用量不足。民間文藝隊伍龐大,但文化工作專業人才匱乏。目前,全縣農村文化體育活動設施875個,有籃球場、乒乓球室、老年活動室、棋牌室、影劇院、健身室、書畫室、古戲臺、閱覽室、多功能廳等,但真正成為農民文化活動場所的只有少數。我們縣的民間藝人大多是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全縣14個鄉鎮只有14個文化工作者,同時或多或少做著其他工作。文化工作者隊伍整體素質較低,幾乎沒有專業背景,農村文藝後備人才相當缺乏,加之各類下鄉文藝活動雖然形式優美、格調健康,但取材於基層生活的題材不多,藝術品位雖高,但不貼近廣大農民的實際需求。縣圖書館總藏書量為76,965,438+020冊。除了壹些經典的文學作品,很多內容已經過時,適合當代農民閱讀的作品很少。而且有的地方沒有閱覽室,普及度不夠。很多基層的人沒有書讀。

二,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在綜合調研和訪談的基礎上,我們認為,蔚縣基層文化建設必須繼續深入貫徹縣委精神,全面實施“文化興縣”戰略,著力塑造文化的精神、品牌和形象,努力打造“尊文化、忠誠、爭先、包容”的“蔚縣精神”,促進蔚縣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壹),進壹步拓寬基層文化建設的出路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要切實改變基層文化建設在經費上“餓不死”、在人員上“扔不掉”、在事業上“放不下、搞不下”的現狀,走出壹條減輕實際負擔、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促進文化體育事業自我發展的新路。具體來說,壹是政府要積極規範和引導基層文化館建設。二是構建適應市場經濟的新機制。第三,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打造忠義文化品牌。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文化新機制,把文化推向市場。立足當前,走好步、走好路,依法嚴格規範文化市場,真正讓文化發展惠及人民。

(2)、建設全縣城鄉公共文化網絡體系。

構建全縣公共文化網絡服務體系的總體框架。發揮陽泉百度優勢,逐步建立縣、鄉(鎮)、村三級網絡體系。在堅持政府主導的同時,調動壹切積極因素,鼓勵和支持各種社會力量,推動辦公網上文化事業,提供公眾網上文化服務,發展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無紙化辦公等網上文化建設事業,提升公眾網上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能力,促進公眾網上文化服務發展。推進蔚縣公共網絡文化設施規劃建設,填補圖書館、美術館空白,通過新建、改擴建實現縣級網絡圖書館、文化館達到國家標準。

(三),加強政策引導,營造良好的文化市場氛圍

1.制定和完善各項文化產業政策。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於項目補助、後期兌付、獎勵、貸款貼息和搭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平臺,如舉辦文化產業博覽會、舉辦大型文化活動、優秀文化產品頒獎推廣等。

2.培育市場主體,優化產業結構。充分發揮我縣在文化資源、工藝美術、民間工藝、文化產業制造等方面的現有優勢,培育市場主體,在有條件的地方重點建設壹批文化產品制造、演藝、休閑娛樂等產業示範基地和文化產業園,提高文化產業集約化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形成具有蔚縣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根據我縣北、西、東、南不同的歷史文化特點,支持建設大型文化產業基地和集文化、休閑、娛樂、度假為壹體的文化觀光園,打造藏山景區系列旅遊演藝節目。形成我縣文化產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3.培育文化產品市場。重點支持3-5個大型藝術品交易市場;積極培育具有我縣特色的剪紙、編織、木刻等農村民間文化產品小型多樣的交易市場,形成民間藝術品生產銷售基地。逐步發展文化經紀代理、鑒定、技術交易、推薦咨詢、擔保拍賣等各類文化中介服務機構,加強各類文化產業組織的自身建設,發揮其推薦、聯系、協調的橋梁作用,創新和完善市場運行機制。

4.精心組織各類文化活動,塑造忠義品牌,弘揚蔚縣精神。舉辦有影響力的區域性大型文化節,積極參加全國性博覽會、展銷會,運用舞臺美術劇、影視作品等多元化宣傳手段,塑造文化品牌,提升區域形象。全方位展示蔚縣特色文化,如祖先文化、晉商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在塑造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的同時,搭建藝術品交易的展示和營銷平臺。

(四)、根據我縣文化建設的現狀,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1,蔚縣歷史悠久,傳統文化積澱異常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繁多。建議根據申報國家級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條件和我縣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法規,規範我縣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建立文化精品生產機制,確定全縣重點專業藝術團名單,出臺精品獎勵辦法,由政府舉辦藝術節。建議蔚縣確定重點專業藝術名錄。制定《蔚縣文化藝術精品獎實施辦法》,將藝術創作經費和文化活動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確保藝術創作和文化活動經費的穩定來源,為繁榮創作和組織引導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獎勵在全國或世界上有壹定影響的文化產品,宣傳蔚縣,樹立蔚縣良好形象。同時,要創新藝術節的投資模式,引入多元化投資,把各種要素資源集中到藝術節的環境營造和品牌價值提升上來,形成良性循環的投入產出機制,使藝術節永遠充滿生機和活力。

2.建議制定蔚縣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使蔚縣文化產業發展方向更加明確,方法更加科學,效果更加明顯。鑒於我縣文化資源分散,涉及管理部門多,擬組建由多個相關部門參與的規劃組織,全面開展蔚縣文化產業規劃。文化產業規劃應與文化產業調查相結合,為文化產業發展摸清家底,為篩選文化產業項目提供依據。各部門要立足於不同的文化資源和經濟基礎,找準發展的突破口,為建立支柱文化產業、豐富文化產品、完善文化產業品類結構打好基礎。

3.繼續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建議設立榮譽制度,表彰有突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文化工作者的深切關懷。建立蔚縣文化人才獎勵制度,表彰有突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是在文化戰線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方針的具體體現。積極推進公民文化建設,有關部門要定期評選道德模範、見義勇為、誠信經營等彰顯忠誠文化的先進個人和集體,逐步構建道德文化、誠信文化、法治文化、選舉文化、制度文化、企業文化、社區文化、校園文化、網絡文化、節日文化的多渠道文化建設格局。

從整體上看,蔚縣文化建設相對薄弱。為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使精神面貌昂揚向上,大幅提高民族凝聚力、創造力和發展活力,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服務人民、重在管理、投資群眾,是政府逐步從辦文化、送文化向管文化、發展文化建設轉變的種種積極探索。

鄉鎮基層文化建設調查報告3在對南溪等村的文化設施建設和運行現狀進行“解剖麻雀”的過程中,我圍繞基層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誰需要、什麽需要、如何滿足這些需要進行了系統的思考和梳理,並有了壹些初步的想法。

總的來說,壹是要著力整體強化推進,既要盡快補齊短板、補齊欠賬,又要做好整體設計,堅持協同推進,最大限度發揮資源利用和惠民效益;二是繼續實施創新,把文化惠民工程的“接力”建設和創新發展統壹起來,努力實現農村公共文化設施的“從無到有”、“從無到優”;第三,要覆蓋全區域,向中心聚集。在全覆蓋、基本保障的基礎上,要克服設施建設碎片化的弊端,加大跨部門資金和項目整合力度,將文化資源向人口相對密集的中心村集中,加快培育形成若幹個小型區域性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四是要壯大“送”文化,深化“種”文化,壹手抓“送”,壹手抓“種”,弘揚民間藝術,培養本土人才;五是要加大投入,改善服務。在堅持通過政府公共財政加大投入的同時,要進壹步創新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方式,開展更多的移動化、網絡化、上門化服務,不斷提高農村基層公共文化的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

具體來說,我們有五點改進措施和建議:

(1)著力整合打造中心村“農民文化樂園”。就是要建設滿足學教禮儀、文體活動、鄉風民俗展示、座談會議等需求的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使之成為農村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基礎平臺、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建設的主陣地、新時期廣大農民的精神家園。結合全省美麗鄉村建設,以改擴建為主,新建為輔,設施建設為基礎,內容建設為核心,充分利用現有場地設施,以及閑置的學校、祠堂、工廠等,,並為中心村的村文化活動室、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家書屋等文化項目,以及鄉村學校的少年宮、留守兒童活動室、農民提供文化福利。目前已在六安等6個市選擇了20個不同類型的中心村進行試點,明年起將在全省中心村逐步展開。

(2)相應提高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補助標準。去年底,安徽將國家相關資金與省市縣配套資金合並,每個行政村每年安排農村文化活動和設施運行專項補助65438萬元。下壹步應該是根據實際需要增加和利用好。壹個是將文化演出補貼從每村2400元提高到4800元,以滿足目前壹場演出4000.5萬元的成本。以縣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按照群眾意願統壹購買文藝演出並送到行政村,讓群眾壹年在家門口看壹場正規的文藝演出。有條件的地方,要力爭讓群眾壹年看兩場。二是補貼由2000元提高到3000元,其中村裏出1,000元為書店訂報紙,縣圖書館出2000元根據農民意願購買書刊。建立“縣總館+鄉分館+村服務點”三級服務體系,縣圖書館通過鄉綜合文化站每半年更新壹次鄉村圖書館書刊,使每個鄉村圖書館擁有基礎圖書1500冊,流動圖書300冊,報紙10冊,流動期刊50冊。三是農村電影放映由每村2400元提高到3000元(即每場加50元),以保證租片質量,放映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影片。

(3)深入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適應“三網融合”和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信息化趨勢,盡可能擴大縣村三級有線聯網覆蓋範圍,積極探索各種工程技術路徑,解決非有線電視用戶收看本地節目難的問題。引導地方頻道根據受眾特點編排播出內容,多做農民喜聞樂見的節目,如農技服務、地方戲曲、群眾文化活動等。采取在鄉鎮設立維護點、預置備用設備等措施,方便群眾及時維修更換損壞的直播衛星設備。條件成熟時,可考慮免除農村或貧困地區有線電視收視費,作為“村村通”工程的後續項目納入民生工程,進壹步鞏固和擴大電視作為主流媒體的主導地位和影響力。

(4)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在農村配齊、專職、專幹宣傳文化工作者的基礎上,建議參照核對教育在校學生人數、衛生服務人數的做法,科學核定基層文化工作者的編制。逐步提高基層文化工作者待遇,行政村配備的專(兼)職宣傳文化幹事工資參照村“兩委”幹部標準執行;對服務時間長、成績突出的鄉鎮綜合文化站長,比照財政局長、計生辦主任享受副科級待遇。加快提升隊伍專業素質,分類型、分批次培養基層文化工作者、群眾文化輔導員和農村文化人才,爭取三年輪訓壹次。通過“選用結合”,建立更多的農村文化誌願服務隊和群眾文化輔導點;把誌願服務作為職稱評定、考核和獎勵的重要依據,推動專業文藝人才積極為基層文化服務建言獻策。

(5)切實加大財政投入和績效評價力度。建議參照教育和科技投入的做法,明確文化建設投入在財政總支出中的比例,確保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幅高於經常性財政收入的增幅,力爭到“十二五”末全省人均文化支出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對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減免文化惠民工程縣級配套資金。改進投資方式,采取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以獎代補、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等政策措施。,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將基層文化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壹個地方發展水平和幹部政績的重要方面,提高其在科學發展評價體系和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權重,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城鄉文化活動、文化建設投入等指標進行量化和硬化,同時加強對宣傳文化系統惠民工程投資績效和使用效益的評價,確保農村文化建設的實施。

  • 上一篇:如何檢查生產加工植保企業是否合法
  • 下一篇:執業藥師網上變更流程 註冊需要多少長時間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