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有哪些品牌
新能源汽車哪個牌子好,這幾年新造車勢力確實不少,加上壹些傳統品牌的加入。有人推薦選擇國產品牌比亞迪,畢竟其研發投入已經進行了十幾年,也算是國內最為成熟的廠家;有人推薦新能源汽車巨頭特斯拉、有人推薦理想等等。到底新能源汽車哪個牌子好呢?
1、特斯拉
毫無疑問,特斯拉這個新能源巨頭沒理由把它落下。特斯拉(Tes1a)是壹家最為成熟的電動汽車制造商,也是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的普及的引領者,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矽谷的帕羅奧多,目前的車型有:Model S、Model X、Model 3、Model Y、Roadster、Semi(卡車)、Cybertruck(皮卡)。2019年11月,特斯拉上海工廠生產的Model 3正式亮相,也就是家喻戶曉的國產Model 3。
2、比亞迪
比亞迪這個品牌我們大家都不陌生,作為電池發家的企業,比亞迪在純電動車領域有著先天的優勢。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連續五年奪得全國銷量第壹以及連續四年全球銷量第壹。旗下的純電動車型有:e系列、 秦 、 唐 、 宋 、 元 以及 漢 。比亞迪在“漢”這款車型首次搭載刀片電池,這種電池比尋常的三元鋰、磷酸鐵鋰電池更加輕薄,散熱性能更好。三者進行針刺實驗時,只有刀片電池做到了無明火、不冒煙。不過刀片電池的安全性能是否真如宣傳所說如此,依然需要後續的市場檢驗。
3、廣汽新能源
廣汽集團 的車型在市場上翻起的波浪還是能夠引起註意的,為了擴展自己的純電動汽車市場,於是分出了獨立的子公司:廣汽新能源。現有的車型: Aion S (埃安S)、 Aion V (埃安V)、 Aion LX (埃安LX)以及 傳祺GE3 。總體的銷量都排在國產汽車的前列水平,超過了 蔚來 、理想等新興造成勢力。特別是Aion系列的持續輸出,在市場上目前的反響非常不錯。
4、北汽新能源
作為廣汽新能源的老對手,兩者在銷量上相差無幾。北汽新能源的車型: EC系列 、 EU系列 、 EX系列 。不過在2020年後的這波比拼中,北汽新能源的銷量卻壹路只下。對比廣汽新能源,市場反饋的成績著實讓人擔憂。從網上車主的風評整體來看,北汽的續航、操控都讓人不夠滿意,唯壹可以讓人值得期待的就是補貼以及上牌政策了。
5、吉利
吉利品牌旗下的新能源車型:帝豪Gse、嘉際、帝豪、博瑞、繽越、星越等。吉利的產品沒有太大的亮點以及槽點,之所以能夠在新能源市場占有壹席之地,很大壹部分原因在於它的的戰略布局太廣太快。包括與沃爾沃、戴姆勒公司的合作,CMA/BMA/PMA平臺的日漸成熟,使銷售之路更加順暢。
6、長城
長城汽車是全球知名的SUV和皮卡制造企業,旗下擁有哈弗、WEY、歐拉和長城皮卡四個品牌,產品涵蓋SUV、轎車、皮卡三大品類,動力包括傳統動力車型和新能源車型,具備發動機、變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配套能力。
長城汽車擁有迄今國內最先進的汽車綜合試驗場之壹,具有研發、試制、試驗、造型、數據五大功能的哈弗技術中心,實現了整車及零部件的研發布局,研發實力實現質的飛躍。未來5年,長城汽車還將持續打造全球化研發體系,在主被動安全技術、智能互聯、自動駕駛等方面形成領先優勢。
7、蔚來
蔚來(NIO)的意思是a new day:新的壹天。目前已經上市的兩款車型是中型SUV“蔚來ES6”、中大型SUV“蔚來ES8”,從用戶的體驗反饋來看都還算不錯。不過也存在些許故障,汽車網絡不好是反映較多的問題,加上之前幾次自燃事件,讓民眾的擔憂再次加劇。2020年4月29日,合肥的幾家國資企業正式與蔚來汽車簽訂合作協議,並且奉上70億的戰略投資,蔚來中國的總部也正式落戶合肥。
8、小鵬
小鵬汽車的CEO叫何小鵬,品牌名稱因此而來。同樣作為中國自家的純電動車先驅者,與蔚來在同壹跑道競爭,旗下的車型有:小鵬G3、小鵬P7。小鵬的定位是壹二線城市的互聯網智聯汽車,車艙內融入了大量現代化的科技元素,在自動駕駛等技術方面也突破了局限。小鵬P7的後驅超長續航版本中,將NEDC續航裏程提升至706km,這也是全球目前為止續航最長的量產純電動車型。不過消費者沒有對純電動車市場展現出該有的熱情,對於國產汽車更是如此,小鵬近幾年壹直處於虧損狀態。
9、理想
蔚來、理想、小鵬就是國產純電動汽車的“三駕馬車”。理想汽車是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推出的壹款汽車產品,制造工廠位於常州,目前只推出了壹款車型:理想ONE。理想的獨到之處,在於它第壹次將“增程式”這個概念帶到了國內的電動車品牌,增程式發動機與電池組***同作用,使電動機的輸出更加強勁。
10、威馬
威馬汽車成立於2015年,目前旗下的車型:EX5、EX6。威馬自創立之後就壹直“低調行事”,許多人都好奇威馬汽車是否面臨倒閉的問題。比起幾位國產品牌,威馬確實有更大的路子需要走,不管在產品質量還是服務方面。很多地方都沒有威馬的4S店,需要在福特這些店面裏面托賣,甚至在凱迪拉克的店門口搭棚賣車。盡管威馬電動車的銷量在持續攀升,但是總量依然讓人擔心。加上融資問題的拖延,威馬的存亡就很難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