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對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規範的信息化管理同樣也離不開評價。在信息化的初期,由於沒有對信息化建設各要素進行客觀評價,人們往往只關註短期效益,誇大信息技術的作用,盲目投資硬件,而忽視軟件和技術管理,導致信息技術與管理脫節。隨著人們的認識日漸深入,人們意識到信息技術應當與管理融為壹體,信息化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通過對信息化能力的評價講信息技術和管理融合在壹起,使信息化管理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
2.優化配置信息資源
信息化能力評價不僅要評價信息化發展水平,還要對信息化建設的質量、信息化發展潛力進行全面評價。只有全方位地評價信息化能力,才能幫助國家、行業、企業利用正確的理論和工具對信息資源配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理性分析,並優化配置信息、信息設備、信息技術及信息人員,這樣不僅減少了信息汙染、信息垃圾,節約了網絡信息資源建設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還能以最小的成本解決信息資源的地域分布不均衡、信息資源盲目生產和重復配置、信息資源的冗余和短缺並存、信息侵權、信息犯罪以及信息資源***享的障礙等問題,從而實現合理規劃和布局各種信息資源的目標。
3.促進信息經濟的發展
信息化是信息經濟的突出表現,全面評價信息化能力並量化信息化績效,能夠客觀地評價出信息化建設對整個社會各層面的貢獻,尤其能分離出信息化建設的“外部效益”。通過對比信息化建設前後的目標和所取得的成效,持續改進並消除“數字鴻溝”等現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們信息化建設的積極性和社會對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此外,多角度動態評價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時期的信息化能力,可從橫向和縱向比較信息化建設進展。客觀上,信息化能力評價在信息經濟發展中起到了引導和導向作用,促進了信息經濟的快速發展。
4.為制定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通過對信息化指標的統計分析,定量地衡量國際及各地區的信息化發展程度和效率,政策制定部門能夠清楚地認識到信息化水平,準確地掌握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和階段。通過各部門、地區的對比,發現薄弱環節,總結經驗,將其作為調研和決策的參考,結合新的現實,根據所面臨的新環境和新的戰略目標及時作出調整,從而提供了政府推進信息化建設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使宏觀決策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能夠有效地知道和促進信息化建設工作,為研究制定信息化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提供量化、科學的依據,指導實施信息化戰略的實踐,使信息化建設建立在效益、統籌的基礎上。
5.正確引導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方向
信息化能力評價是對壹個國家或地區信息化假設全過程進行全面的評價,徹底檢查其信息化的現狀並確定信息化建設的階段。正確評價信息化能力,可以很好地詮釋“IT生產效率悖論”和“IT增值論”,能有效提高信息技術能力、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能力,促進各種信息系統的建設和運行,有利於信息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並為其他行業提供有力支持和技術保障,完善相應的信息法律、法規和制度,進而提高全社會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最終實現經濟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而這些恰恰是信息化建設的任務和目標。因此,準確客觀評價信息化能力是信息建設的重要任務之壹,能很好地引導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