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進壹步加強對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業務(以下簡稱信用保險業務)的監管,規範經營行為,防範和化解風險,促進信用保險業務持續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壹章總則
第壹條本辦法所稱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是指以履約信用風險為標的的保險。信用保險的信用風險主體是義務人,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是權利人。保證保險的投保人是履行義務人,被保險人是權利人。
本辦法所稱保險公司,是指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財產保險公司;特許保險公司是指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直接保險業務範圍僅限於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的財產保險公司。
本辦法所稱融資信用保險業務,是指保險公司為貸款、融資租賃等融資合同的履約信用風險提供保險保障的信用保險業務。
本辦法所稱合作機構,是指在信用保險業務的獲客、風險審查、催收、追償等業務流程相關環節與保險公司合作的機構。
第二條保險公司經營信用保險業務,應當堅持依法合規、小額分散、風險可控的經營原則。
第二章操作規程
第三條保險公司開展信用保險業務應當遵循償付能力監管要求,充分考慮償付能力監管要求對信用保險業務的資本約束,確保信用保險業務發展與公司資本實力和風險管理能力相匹配。
第四條保險公司經營融資性信用保險業務,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壹)最近兩個季度末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75%,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50%。
(二)總行設立了負責信用保險業務的管理部門,建立了健全的組織結構和專業人才隊伍。
(三)建立涵蓋保前風險審查和保後監控管理的業務運行體系;具有獨立審計履約義務人的風險管控系統,並需與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連接。
個人融資信用保險業務通過互聯網承保,由總公司集中承保和管控,與具有合法借貸資質的金融機構的業務系統對接。
(四)有健全的理財信用保險業務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五)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五條保險公司承保的信用保險業務累計留存負債余額不得超過上季末凈資產的65,438+00倍。除專營保險公司外,其他保險公司承保的融資性信用保險業務累計自留負債余額不得超過上季末凈資產的4倍。普惠性小微企業在融資性信用保險業務中承保的貸款余額達到30%以上時,承保倍數上限可提高至6倍。
保險公司覆蓋單壹債務人及其關聯方的自留負債余額,不得超過上季末凈資產的5%。除專營保險公司外,其他保險公司承保的融資性信用保險業務的個人債務人及其關聯方的留存負債余額,不得超過上季末凈資產的65,438+0%。
第六條保險公司不得承保下列信用保險業務:
(壹)信用評級或債務評級在AA+以下的非公開發行債券業務、公開發行債券業務(專營保險公司除外);
(二)標的履行義務人發生變化的債權轉讓業務;
(三)非銀行機構發起的資產證券化業務;
(四)金融衍生產品業務;
(五)保險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子公司及其他關聯方的資金融入業務;
(六)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禁止承保的其他業務。
第七條保險公司開展信用保險業務,不得從事下列經營活動:
(a)承保不會實際發生的損失或已確定損失的業務;
(二)承保融資性信用保險業務的貸款(借款)利率超過國家規定上限的業務;
(三)承保融資性信用保險業務的被保險人是不具備合法融資服務資格的出資人;
(4)以拆分保單期限或金額的形式,承保同壹融資合同項下期限或金額不匹配的業務;
(五)通過在保單中特別約定或簽訂補充協議的方式,對已批準或備案的信用保險產品進行實質性變更;
(六)對同壹保險人的同壹保險責任,出具與保險合同具有類似法律效力、具有擔保性質的函。
(七)自行或外包開展催收回收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
(八)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禁止的其他業務活動。
第八條保險公司通過互聯網開展融資性信用保險業務的,應當按照互聯網保險業務管理規定,在官網顯著位置披露保險產品、保單查詢鏈接、客戶投訴渠道、信息安全、合作互聯網組織等內容;同時要求合作的互聯網組織在業務網頁顯著位置披露上述內容。
第九條保險公司應當審慎評估風險和經營成本,準確計算風險損失率,並根據債務人的實際風險水平和綜合承受能力合理確定費率。
第三章內部控制管理
第十條保險公司開展信用保險業務由總公司統壹管理,保險公司分支機構開展信用保險業務由總公司統壹管理。從事融資性信用保險業務的分支機構應當在銷售、核保等重要環節設立專職崗位,不得兼職。
第十壹條保險公司總公司應當配備或者聘用具有經濟、金融、法律、財務、統計分析等知識背景的專業人員。或具有信用保險、保證保險、融資擔保、銀行信貸等經驗。,不斷加強業務培訓和人員培訓,提高風險識別能力。
第十二條保險公司應當建立覆蓋信用保險業務全過程的業務系統,業務系統應當具備反欺詐、信用風險評估、信用風險跟蹤等實質性審計和監控功能。融資性信用保險業務系統還應具備還款能力評估、貸(還)款監控等功能。
第十三條保險公司應當建立信用保險業務的評估、審議和決策機制,確保相關決策的可追溯性。融資性信用保險業務的管理制度至少包括核保政策、業務操作規範、產品開發與管理、合作夥伴管理、抵押物管理與處置、催收與追償、內部人員管理、消費者權益保護等。
第十四條保險公司應當制定信用保險業務的承保標準和操作規範。融資性信用保險業務應當建立核保追溯管理機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要求保存相關資料;對通過互聯網承保的融資性信用保險業務,應當核實投保人身份信息的真實性,完整記錄和保存互聯網保險銷售行為信息,確保記錄全面、不可篡改。
第十五條保險公司應當對理財信用保險業務義務人的資產真實性、交易真實性、償付能力和信用記錄進行認真調查和密切跟蹤,防止虛假和欺詐行為。保險公司不得將融資性信用保險業務的風險審查、風險監控等核心業務環節外包給合作機構,不得因合作機構提供風險對策而放松風險管控。
第十六條保險公司應當加強對合作機構業務活動的監督管理,總公司應當制定統壹的合作協議模板,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建立健全合作機構管理制度,根據合作機構不同環節的特點和風險,在準入、評估、退出、投訴舉報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
第十七條保險公司應當結合信用保險業務的風險狀況,與被保險人建立壹定比例的風險承擔機制,並在保險合同中明確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十八條保險公司應當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與第三方征信機構進行數據對接,制定數據保密管理制度,不得泄露客戶信息,不得利用客戶提供的信息從事與保險業務無關或者損害投保人、被保險人利益的活動。
第十九條保險公司應當審慎評估信用保險業務的風險,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對主要風險類型設定預警指標和參數,做到早期預警、早期幹預、早期處置。
第二十條保險公司應按照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流動性管理的要求,每半年對信用保險業務進行壓力測試。保險公司開展融資性信用保險業務,應當每季度進行壓力測試,壓力測試應當包括流動性風險、系統性風險和償付能力風險。
第二十壹條保險公司應當嚴格按照監管規定開展信用保險業務,遵循非壽險精算的原則和方法,審慎評估業務風險,根據評估結果合理提取和結轉相關準備金。
第二十二條保險公司應當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有關要求,在法律規定和保險合同約定的期限內,作出核定、賠付或者拒賠的決定。保險公司應在信用保險業務政策中規定全國統壹的投訴和理賠電話號碼。
第二十三條保險公司應當依法合規開展清收和追償工作。對於外包催收,保險公司應當與催收機構制定業務合作規則,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加強對催收機構業務行為的管理。
第二十四條保險公司應當嚴格按照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確認和計量信用保險業務的回收率,嚴禁虛增回收率,影響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同時,保險公司應當至少每季度對追償款進行追溯評估,確保財務報表真實準確地反映相關風險。
第二十五條保險公司應當根據信用保險業務發展戰略和當前風險狀況,制定風險偏好策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信用保險業務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限額,並根據公司風險承受能力做出再保險安排。
第二十六條保險公司應當建立信用保險業務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明確處置部門及其職責、處置措施和程序,及時化解風險,避免群體性和區域性事件發生。同時,要加強輿論引導,做好正面宣傳。
第二十七條保險公司經營信用保險業務,應當將信用保險業務納入內部審計範圍。從事融資性信用保險業務的,應當每年進行內部專項審計。審計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經營成果、制度建設、財務核算、制度建設、風險管控、準備金提取、法律合規等。
第四章監督管理
第二十八條保險公司應當建立信用保險業務應急報告機制,並按照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應急信息報告的要求,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風險事件所在地的銀監局報送。信用保險業務突發事件包括但不限於輿情負面較多,可能造成公司償付能力不足或流動性風險的事件,以及影響公司或行業聲譽的事件和群體性事件。
第二十九條經營信用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應於每年2月底前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屬地監管局報告上壹年度的業務經營情況,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
(壹)信用保險業務管理體制、組織架構、隊伍建設、制度建設等情況。;
(2)整體業務經營和融資性信用保險業務經營情況,包括經營業績、賠付、承保關聯方、再保險、主要問題和風險、消費者投訴及處理、風險處置等。;
(三)合作組織的相關情況,包括合作組織的管控情況、合作企業數量、合作業務領域、合作方式、主要問題和風險、法律糾紛、應對風險的措施等。;
(四)下壹年度信用保險業務發展規劃;
(五)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要求報告的其他信息。
保險公司應於每年4月底前將上壹年度信用保險業務審計報告或審計報告和年度壓力測試報告中與信用保險業務相關的內容報送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所在地保監局。保險公司應按照本辦法第二十條的要求,每半年或每季度後15個工作日內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屬地監管局報送信用保險業務壓力測試報告。
第三十條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保監會)負責信用保險業務的監督管理和風險處置的統籌指導。銀保監局負責對轄內屬地機構和分支機構的信用保險業務和風險處置進行監督管理。保險公司、省級機構首次開辦或停止信用保險業務的,應當自上述情況發生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向所在地銀監局報告。
第三十壹條保險公司在信用保險業務中違反本辦法有關規定的,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銀行業保監局可以依法采取監管談話、限期整改、通報批評等監管措施。
保險公司違反本辦法第四條第壹項規定的,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派出機構可以依法采取監管措施,責令其停止接受新的信用保險業務。
保險公司使用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監管規定的,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派出機構可以依法采取監管措施,責令其停止使用該條款和保險費率,限期修改;情節嚴重的,可以在壹定期限內禁止申報新的條款和費率。
第三十二條保險公司在經營信用保險業務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壹的,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派出機構可以責令整改。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有關規定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壹)未按照規定辦理再保險的;
(二)是否存在承銷第六條所列禁止業務;
(三)有第七條所列經營行為的;
(四)未按照第八條規定披露信息的。
(五)未按規定使用已經核準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
(六)未按照本辦法規定提交相關報告的;
(七)違反本辦法其他規定的。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三條政策性保險公司的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和境外投資保險業務不適用本辦法。政策性保險公司不適用本辦法第五條的規定。
第三十四條本辦法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解釋和修訂。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五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信用保證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保監發〔2065〕180號)同時廢止。